全史人物评鉴-贺若弼 字辅伯

贺若弼 字辅伯

贺若弼(544年—607年),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洛阳人。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临死前,曾嘱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慎言。贺若弼少时骁勇,善骑射,博涉书记。封当亭县公,为小内史。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贺若弼助行军元帅韦孝宽攻取南陈淮南之地,拜为寿州刺史,封襄邑县公。因高颎荐举,乃委任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守广陵。开皇八年(588年)冬十一月,隋军大举伐陈,为行军总管,主攻建康。率军自瓜州偷渡,攻拔京口,进军直抵钟山,一路苦战,击溃陈军主力,生擒大将萧摩诃。以功封上柱国,进爵宋国公。
开皇十二年(592年)贺若弼自以功高,应该官至宰相,自有不平之鸣,为言官劾,被免官,年余复官,不复重用。开皇十九年(599年)隋文帝于仁寿宫赐宴王公,贺若弼为五言诗,诗中词意愤怨。隋炀帝杨广即位,更加被疏远。
大业三年(607年)七月从隋炀帝至榆林,杨广命人制一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蓬,招待突厥启民可汗,贺若弼与高颎等议论炀帝奢侈无度,为人告发,二十九日(607年8月27日)以诽谤朝政罪与高颎、宇文弼一同被处死。贺若弼在唐朝被追赠为光禄大夫、扬州总管、宋国公,夫人王氏,子贺若怀廓,入唐任光禄大夫、李渊相国府礼曹参军,次子贺若渠师,任相国府宾曹参军。
统帅 A-
(贺若弼直渡大江,置兵死地,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陈国遂平。十七日之间,南至林邑,东至沧海,西至象林,莫不草偃,皆悉克定。)
武力 A
(贺若弼骁勇便弓马,尝遇突厥入朝,上赐之射,突厥一发中的。上曰:“非贺若弼无能当此。”于是命弼。弼再拜祝曰:“臣若赤诚奉国者,当一发破的。如其不然,发不中也。”既射,一发而中。上大悦,顾谓突厥曰:“此人天赐我也!”)
军谋 A+
(贺若弼昔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时文帝阴有平江南志,访可任者,高颎荐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于是委以平陈事。弼献取陈十策,帝称善。及伐陈,弼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至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觉。遂取京口仓储,据白土冈,一战而克。)
智略 C
(贺若弼解属文,博涉书记。初,周武帝尝问以太子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之。既退,王轨责其备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然於贵重后,弼矜伐愤怨,屡求作乱之处,竟颠殒于非命,亦不密以失身。若念父临终之言,必不及于斯祸矣。)
内政 C+
(贺若弼有方镇之才。入陈时,弼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人间酤酒者,弼立斩之。)
魅力 B-
(贺若弼少慷慨有大志,有重名于当世。宇文宪、高颎皆闻而敬之。后弼功成名立,位望隆重,于是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帝亦忌之,不复任使。而弼终不悟,尤被疏远。大业三年,与高颎等私议得失,为人所告,竟坐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