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与生活 | 如何轻松起床
01
起床这件事
曾经起床对我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
不过我听说很多人有起床气,每天醒来的时候心情巨差,烦躁不安,要很久才能平静。我才知道起床对有些人来说如此困难。
相比之下,我算是比较轻松的。毕竟不管多晚睡,第二天只要有需要,我总能定时起床。只是,总感觉这像是场战斗,与时间、与自己。
......
02
与身体对话
印象中,人们总是把起床的难易与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联系在一起。关于如何早起的文章里,给出建议,不要太晚上床,睡前不要喝咖啡,保持室内黑暗,寻找起床动力,养成习惯等等。
工作日的早晨起床困难,自然觉得是睡眠时间不够。
可是后来我发现,拥有充分睡眠时长的周末,无论睡多久,我还是起不来。就算有时候设了闹钟,也会一次又一次地把闹钟按下去。直到,再不起来就真的来不及了……
于是我意识到起床的疲倦,和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不是直接关系……
我开始与身体对话,去听在这苏醒的片刻,身体在说什么。这场对话帮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原来的模式中,早上醒来,首先感觉到身体的疲倦,此时脑子里有两个声音,一个在说,好累,没睡够,另一个在说,需要起床了。两个声音不断对抗,互相纠缠。
在两者的对抗中,身体越来越沉,被一股力量紧紧地拽在床上,总是那个没睡够的更厉害一点。
有时候我留意到,睁开眼睛一刹那,脑子里是乱七八糟的,有以前轻松起床,身体舒适的场景,有现在被困在床上的挣扎,也有别人已经在活动的画面,此时一股起床失败而带来的无能感油然而生,这种感觉让我更加无力挣扎。
意识到醒来那一瞬间有那么多难以捕捉的混乱想法以及身体感受后,我决定把正念带到起床中,在那一刻安住下。
于是我在意识苏醒第一时间,不去判断是否睡醒,是否需要起床,只是去体会身体的感觉。
我明显感觉到全身沉重、疲劳,肌肉有点僵硬,小腿发酸,呼吸沉重,胸口闷,有时胸口疼,像石头压着,头重,眼皮重。
我对着这些感受说,这些都是刚刚苏醒过来的感觉,是身体正常的反应,不过没有关系,我什么都不需要做,身体也不需要做什么。
我只要静静地和这些感觉呆在一起。
然后我又从头到脚,从脚到头,扫描着身体。哪个地方特别不舒服,我就在哪个地方多停留一下。我慢慢地呼吸,只是去体会那些感觉。有时我会用语言描述,“哦,这是种沉重的感觉,好像有东西压着一样”等。
扫描着,关注着,我突然发现身体不知不觉中变得温暖、柔软而轻盈,之前的沉重感、疲劳感忽然间消散。
我感到外界有一股力量和身体连接,身体有一种迫切的想融入到外界的感觉。然后我突然轻松起床,下地。这似乎是身体自动完成的,而不是我大脑发出的指令。
很有意思的是,在我完全没有去想要不要起床时,身体自动完成了起床。
在那之前,我与身体做斗争的每个早晨,我把身体苏醒过程中的不适,解读成没有睡醒的信号。在没有睡醒的暗示下,身体产生更大的疲劳感。
而后,在起床的命令,偷懒的评价,睡晚的悔恨等很多情绪下,身体又产生了更多的不舒适感。这些不舒适感又一次被我当成了睡眠不足的信号,证明确实需要继续睡觉。
我似乎陷入了漩涡,越来越累,越来越难以起床。
此时的身体像一个小孩,他的感受没有被看到,而又被要求执行任务,于是越是要求,他越是反抗。
后来我放弃控制,也放弃解释,只是去感受,去对话时,一切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03
行动模式与存在模式
这两个过程的对比,如果做一个深入的解释的话,我之前的起床行为是行动模式,这个模式是我们平时处理生活事件常用的一种方式。
他首先寻找目标,接着看到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然后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做出行动,向目标接近。这个模式在处理纯粹的外部事物时常常很高效,但是在处理身体,情绪有关的问题方面,常常适得其反。
例如当我们感到不快乐并想让自己快乐时,就会自然而然去弄清楚让我们不快乐的原因,并且找出解决这种不快乐的方法。
但是,一旦将注意力放在现状与希望的差距上,脑子里便出现了 “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哪里做错了”,“我怎么又这么蠢”等问题,大脑非常喜欢这些问题,并且擅长提供证据。于是开始不断地自我审问。这些问题不但残酷,而且具有自我毁灭性。
陷入这些毁灭性想法时,我们思维越来越窄,想到的都是糟糕的事情,自我评价也会降低,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于是身体开始紧张,不舒服,这种感觉被反馈到大脑,威胁被进一步放大,心情也更糟糕。
这个时候越来越觉得解决不了问题。
存在模式让我们停止这个漩涡,他只是关注,不做评价,不做行动。一旦去感受这些状态,承认他们的存在,放弃解释或消除他们的欲望,他们就像薄雾一样自行消散。
我在起床那一瞬间的所有不舒服感,便是在这种开放的关注下很快消失,起床变成了身体自动完成的事情。
在这个从控制、斗争到放弃控制,直接去感受的模式切换中,意外地发现起床可以如此轻松,起床的主体由我变成了身体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