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作弊被抓,还有办法申请硕士吗?
年轻的时候总是觉得美国的教育比国内要好,自己受够了国内教育的题海战术,以及封闭式的学习生活。后来如愿来到了美国大学,我发现学习无论放在哪里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前我认为美国的学校作业很少,学习会很轻松,但是却大错特错了。美国大学的学术要求从来都很高,学习压力也非常大。

中小学阶段的训练和教育并不能规避学生进入大学阶段以后的抄袭现象。因为抄袭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心理学原因,这些原因在根源上没有得到移除,就会超越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从而支配他的行为。抄袭等学术不诚信行为有时候就像撒谎一样,在没有意识地去发现、纠正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并不能得到完全的杜绝。即使是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为了能够在考试中高分通过,也可能冒险作弊。如果能够了解清楚作弊背后的一些心理原因,也能更好地帮忙“戒掉”作弊。
1. 侥幸型
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在作弊时都不会想到被抓住,所以很多抄袭行为都是由于背后有着一些侥幸心理。由于之前可能有学生作弊侥幸通过了,自己也会想自己也不会成为不幸被抓的那一个,但是现在由于学校已经开始使用一些高科技的反作弊工具,能够很容易检测出作弊的内容,也让许多同学的作弊行为无所遁形。至于怎么克服这样的侥幸心理,可以从客观的后果上面找答案:如果抄袭被抓,轻则成绩作废,重则面临开除,必然是对金钱、时间、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全面打击。
2. 自我安慰型
通常许多人在作弊时会对自己进行自我安慰。比如说自己在写论文时看到别人写得出彩的地方,会认为自己的想法和自己读到的内容是一模一样,而自己用别人现成的文章写下来,也不算抄袭,只是两人想法比较一致而已。但是在学术论文的世界里,只要是成文的、发表的、有据可查的论文,在使用类似观点和文字的时候,都要尊重严格的引用规范。只要是你在别人之后发表的,就应该尊重别人的版权和劳动成果。
3. 仰慕型
日常生活中会有一个现象:当我们仰慕崇拜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忍不住模仿他的行为举止和讲话方式。在学术环境中也是一样,当我们读到一个新颖的观点或者一些好的词句时,也会禁不住称赞实在是写得太好了,自己也会忍不住去模仿这样的写法。而在论文里引用他人的作品并不违规,只是在引用时要有正确的规范格式,也才是对原作者最大的尊重。
4. 自我开脱型
一些同学在论文写作时由于想偷懒,不想自己花精力去写,于是在抄袭被人的论文内容时会自我安慰自己,自己只是因为想偷懒,抄袭并没有恶意。但是在论文的学术世界里,偷懒并不能成为自己抄袭的借口。因为抄袭本身已经是对原作者的不尊重,把偷懒当做借口的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抄袭这个行为的恶劣影响。
在美国留学,国际生由于缺乏对学术诚实的正确认识,并不知道如何界定自己的行为是否属于抄袭,可能在无意识中就触犯了学术不诚信的红线,这时如果遇到美国留学因为抄袭无法顺利毕业,应该怎么办呢?海归侠指出,就要尽快寻求解决办法,不然会对留学生涯有非常大的影响。
有的同学会选择转学的方式,但是转学将会花费多出几年的时间和费用,成本非常高。
另外还有一种办法,更建议考虑在本科未毕业的情况下申请硕士。这是一种特殊的申请,通过快速去读一个硕士,不仅能够继续学业,并且不用再去本科多读两到三年,花费更多的费用,最终还有无法毕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