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水日记1 - 惠州植物园(阴生园、珍珠泉、珠泉问茶、温室篇)

惠州植物园作为惠州的首座植物园,2018年6月27日进行试运行,2019年1月30日,惠州植物园一期园区正式对外开放,距离现在已经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了。我曾在2019年暑假草草地去过一次,2020年1月21日,我再次前往探访风景秀丽的惠州植物园。

由于从我家去植物园跟去高榜山的方向一致,路线也重合(就是公交车少坐几站),所以从我家到植物园东北门只需要坐相同的车例如202、208、29、K2路到“植物园路口”站下车再步行约1000米即可到达。我于14点整到达“植物园路口”公交站。



在到达植物园大门之前的第一个景点是紫薇山,内有陈炯明(字竞存)先生之墓及史料馆。









14点43分,到达植物园东北门。可以看到,在“武汉肺炎病毒”快速蔓延的时期,仍有男女老少兴致勃勃地前往植物园参观游玩,并在花坛前合影留念。
该园依古榕山而建,用地面积41.82公顷,其中绿地面积33.33公顷,水体面积2.71公顷,广场、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公共建筑用地面积5.78公顷。据统计,园内有植物种类2000多种,珍稀植物近百种,绿化面积占园区总面积的80%,绿化面积和湖水面积超过园区总面积的86%,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大门一侧有一个导游图,红线处是此次游览的路线。

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植物园最大的湖泊——珍珠湖,湖水引自西湖。右侧两个圆顶建筑则是温室和科普馆。

在湖岸边,我看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许多市民带着小孩一起将饼干等食物扔进湖里喂鱼和鹅,却对旁边的“请勿投食”的标语视而不见。因为游客乱投食,容易造成动物吃了不合适的食物而死亡。所以我呼吁,做文明游客,从我做起!



经过问泉桥。可以看到小路边种植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和上面挂着的它的介绍。
据初步统计,市植物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可吸收2450吨二氧化碳,释放1900吨氧气。同时园区可吸收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二氧化硫48吨,对市区的空气质量起到显著的优化作用。


以下四张照片摄于2019年7月25日。




一边走可以一边看到对面的温室和科普馆。去年暑假没有进去参观,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进去一睹为快了。



15点18分,到达下一个景点——阴生园。阴生园为山谷地形,三面环山,所以适合种植一些阴生植物。里面建有荫棚用来展示一些精美的植物;还根据地形建造了石桥、木桥和吊桥,夏天时还有流水穿行其下,是儿童玩耍的好去处。








“珍珠泉”属于下面的“珠泉问茶”景点。这个珍珠泉可大有来头。它历史悠久,是惠州四大名泉之一。据明清文献记载,惠州西湖共有4个古泉,分别是清醒泉(榜山泉)、珍珠泉(古榕泉)、菩萨泉、蟹眼泉。又据《惠州府志》记载,明代古榕山就有珍珠泉。珍珠泉深不盈尺,口径约有60厘米,水质清醇甘洌,爽气沁人。因不时有水泡自泉底上涌,状如珠串,故名珍珠泉。据说古榕山上有一座古榕亭,后在古榕亭原址上建古榕寺,明朝官员吴希哲再行改造。位于古榕寺边的珍珠泉因此又被叫做“古榕泉”。
据《惠州西湖志》记载:“……(古榕)亭踞山腰,峰峦环抱,径曲地偏,禅林最曲折者。东有泉,香冽,深不盈尺,寒冬不竭,泡出石间如珍珠,因名。左有榕,古干参天,一望葱郁,真西湖一胜概也。”






“珠泉问茶”景点由茶舍、古榕亭和珍珠泉组成,是利用落差形成飞瀑,再利用仿古建筑和绿植建成的半包围空间。北宋时期,珠泉问茶区域均为水面,与西湖相通。传说北宋苏东坡被贬到惠州时,曾带着爱人乘船到此汲饮泉水煮茶品茗。








16点整,终于要去期待已久的温室了。温室是园区内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建筑物,分别由绿化温室、出入口门厅、科普馆和沙生植物馆组成,为钢结构玻璃幕墙建筑,呈半球状,最高39米,总占地面积约5400㎡,其中温室占地约3500㎡,主要设有空中栈道、垂直绿墙、水景墙、景观水池等,种有400多种植物,以热带雨林植物为主,展示世界三大雨林群系——非洲雨林群系、美洲雨林群系、印度马来雨林群系的植物景观;旁边科普馆内还设有进化之路、神秘之境、5D科普影院、动感单车等项目,用以展示和科普植物知识。












温室的工作人员贴心地为游客准备了“游览路线”的指示牌。这种指示牌在温室里随处可见。














下午5点整,到了闭馆的时间了,整个温室的人越来越少,似乎就只有我和其他几个游客了,馆内工作人员在用喇叭催促我们加快脚步。










对面的科普馆和沙生植物馆似乎正在维护中。








17点26分,天色渐暗了。
这里需要提醒下的是,园区开放时间为8:00-18:00,温室、科普馆开馆时间为9:00-17:00,比园区晚一个小时开馆和早一个小时闭馆。




拍摄设备:Canon 200D
Lumia 1020
Nexus 6P(全景,经过HDR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