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期间的饮食怎么安排好呢
骨科患者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在骨折恢复期间,如果能配合合理的饮食,可以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缩短病程。尤其是对儿童、老年骨折患者,更需要注意营养护理。因此,掌握骨折后的营养护理技术十分必要。提醒广大骨折患者,在选择膳食种类时,要根据病情合理选择。
首先,判断骨折部位是否有外伤,如果有,则要选择促进伤口愈合的食物。一般情况下,骨科患者由于创面出血、渗出、脓液形成等各种原因会造成蛋白质的大量耗损。所以要选择高热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营养专家指出:成人每日需摄入2-3g/kg,儿童则为6-8k/kg。高蛋白质可以减轻伤口水肿,防止感染。而且由于糖类能够参与蛋白质内源性代谢,为了防止蛋白质转变为糖类,在补充蛋白质的同时还必须补充足够量的糖类。对于卧床的患者,还需要增加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从而防止便秘。
骨折早期,在饮食方面,应注意纠正失水、失盐。如果骨折较为严重,在进行饮食搭配时,要供给低脂肪、高维生素、高钠、高铁、水分含量高、清淡味鲜且容易消化的半流食物,每日尽量少食多餐,一般设定为4-5餐。如果骨折情况较轻,可以按照普通饮食正常供给,每日三餐,然后下午另加强化钙酸奶即可。
骨折后期,由于骨折处血肿很快开始吸收及软骨细胞经过增生变性、钙化变为骨质。所以在进行营养补给时,每日需要补给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类、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高铜,总热量可达到12600-16700kj。在具体安排时还需要根据老人、儿童等不同的体质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
总之安信医学提醒骨折期间的饮食安排并非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骨折部位恢复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促进骨折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