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数字化平台高效运营,海澜之家加速数智化新征程
10月28日,A股服装巨头海澜之家发布2022年三季报,报告显示,2022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36.75亿,归母净利润17.49亿元。

随着国内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防控环境好转,管控政策边际宽松,随疫情防控常态化,物流情况进一步放开,各大纺织服装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以谋求在万变的市场行情下保持稳定增长。
在众多服装企业中,男装行业市场占有率连续八年第一的海澜之家表现依旧亮眼。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海澜之家以数据为核心加快数字化建设,从智能制造、智慧仓储,到最优物流、自动门店匹配,从生产端到销售端,为传统服装行业打造数字化转型模板,拉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实现了产业集群价值共生。

早在2012 年,海澜之家便开启了数字化转型之路,在全渠道业务发展的过程中,海澜之家将数字化赋能消费者,完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将产品研发数据管理、零售运营管理及供应链管理三大数字化平台高效运营,赋能产业上下游。
在产品研发数据管理方面,海澜之家逐步丰富线上线下营销获客渠道,用海量消费数据建立分析模型,预测分析销售缺口,洞察消费趋势和消费者偏好,一方面可以节约获客成本,另一方面在提升门店运营效率的同时,用大数据驱动产品设计研发环节,同时也起到反哺产品建设的作用。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驱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研发数据管理体系,海澜之家通过需求管理、产品规划、研发项目及产品数据管理等应用,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同时,覆盖全流程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实现产品研发过程中业务流程和产品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实现研发数据全流程可追溯。报告期内,海澜之家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3.75%。

在零售运营管理方面,海澜之家依托全国庞大的门店基数,利用终端门店触达消费者,深挖门店的场景潜能,打造沉浸式体验以及强化门店打卡功能,增强和升级品牌的消费体验。门店拓展上,公司紧跟市场变化,优化门店布局,扩大购物中心直营门店的占比,强化门店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稳固线下销售业绩。报告期末,公司旗下品牌的门店总数达7841 家,其中直营门店1390家,占比提升至17.73%。

深耕线上品牌自播,秉承差异化策略,持续扩大线上业务占比。报告期内,海澜之家打通了全渠道数据,包括官网、小程序,第三方电商系统包括抖音、拼多多、天猫、支付宝、京东、小红书等,将此前分散、割裂的用户数据统一管理,精细化整合运营。同时加速推进在拼多多、快手、微信视频号、小红书、微博小店等渠道的营销活动。期末,公司线上渠道销售21.37元,线上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6.37%。

在柔性供应链管理方面,海澜之家借用数字化,从销售端指引整个供应链端,达到了从门店终端到供应链端效率的大幅提升,从而通过销售来指导供应链的生产,完成端到端的提速。在清晰的战略定位指引下,极致性价比和精细化的运营使其实现用户的高水平转化及留存,打造品牌的柔性供应链。
同时,海澜之家对部分供应商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通与供应商之间的互联互通,极大提升供应商备货,发货,交货的流程效率。用数字化系统建立供应商与门店的连接,使得供应商可以直接把货发到门店,送到消费者手上。此外,培育和引进“强开发、强快反”能力的优质供应商,通过“快速补单,快速上新”的方式不断补充货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货品动销率,形成供应链核心竞争力,让企业,产品、品牌、消费者、渠道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优化了消费体验,成为新零售的创新实践者。报告期内,海澜之家主品牌销售103.5亿元。

海澜之家将科技视作品牌长远发展的关键之一,重视科研的投入和科技基因的建设,将自主创新、形成自有技术壁垒作为一项长远战略来实施。报告期内,通过创新和数字化技术升级,公司完成了面向个性化定制与团体定制的智能裁剪系统的研发,并基于此系统,逐步向前端业务管理和后端生产管理延伸,初步建成自动化智能裁剪的柔性生产线,夯实职业服行业地位。经中国服装协会评审,海澜之家荣获2021年第四届中国职业装十大领军企业。

此外,2022 年 4 月,公司获得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颁发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荣誉。未来,公司将不断加码研发、资金与人员投入,运用创新技术,持续推动自动化裁剪技术在服装行业的运用,同时联动上下游企业发展,共同驱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变革。

报告期内,海澜之家在河南洛阳市投资建设4万平米服装生产基地,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及相应配套设施,扩大公司职业装产品的供应能力,突破公司现有的产能瓶颈。此外,公司投资建设4800平方米的创研中心,建立产品设计研发中心、陈列展示中心,检测中心、项目交流中心、纺服信息中心,配置先进的研发检测设备以及相应配套软硬件设施,增强创研中心的软硬件实力。为此,海澜之家将积极与行业知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探索新材料、新工艺、智能制造等命题的研发与应用,通过创新和技术升级来不断完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行业竞争力。
中银证券分析师郝帅表示,公司主品牌持续围绕多元渠道布局力度,加大对直营门店、购物中心门店、电商渠道拓展力度。运营端深化数字化,智能化供应链体系,与消费者建立长久紧密链接,持续推动公司长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