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脏腑兼证辨证:心肾阳虚证

2023-07-08 06:22 作者:从零开始学中医  | 我要投稿


    水盛则火衰,必须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火盛则水衰,必须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此即阳虚阴虚之所本。

    大凡阳虚之人,阴气自然必盛,阴气盛必上腾,即现牙痛龈肿,口疮舌烂,齿血、喉痛,大小便不利之病。不得妄以滋阴降火之法施之。若妄施之,是助阴以灭阳也。辨察不可不慎,总在这阴象追求,如舌青、唇青、淡白、无神之类是也。千古以来,混淆莫辨,含糊不清,聪明颖悟之人,亦仅得其半而遗其半,金针虽度,若未度也。故仲景一生心法,知之者寡。

    世之业斯道者,书要多读,理要细玩。

    人命生死在于反掌之间,此理不明,切切不可妄主方药。糊口事小,获罪事大。苟能细心研究,自问无愧,方可言医。

心肾阳虚证

是指心与肾的阳气亏虚,以心悸、水肿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常见于胸痹。

常见症状

心悸怔忡,形寒肢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神疲乏力,腰膝酸冷,唇甲青紫,舌淡紫,苔白滑,脉弱。

证候分析

心阳虚衰,鼓动无力,故心悸怔忡;温运无力,血行不畅,故见唇甲青紫,舌淡紫。肾阳虚衰,气化失司,水湿内停,外泛肌肤,甚则水气凌心,故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常与心悸怔忡并见。心肾两脏阳虚,形体失于温养,脏腑功能衰退,故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白滑,脉弱为虚寒证常见之征。

病因

多因心阳虚衰,病久及肾,肾阳亦虚;或肾阳亏虚,气化无权,水气凌心所致。

病机

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

辩证要点:心悸怔忡、肢体浮肿、与虚寒症并见。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一丸红日高悬头顶,真阳就是元阳。前面我们已经讲了阳虚体质,这里我们就不再讲,没有掌握的同学可以到前面去学习。

脏腑兼证辨证:心肾阳虚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