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是,老大哥!——石炭蛇蜥小传

2020-10-23 16:41 作者:酸色黑樱桃  | 我要投稿

  我们都知道,蜥形纲分为两大演化支,即副爬行动物和真爬行动物。2019,科学家们对原始真爬行动物头甲林蜥(Cephalerpeton)的几个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有些个体竟然属于副爬行动物。后来,他们将这个物种命名为石炭蛇蜥(Carbonodraco)种名鲁迪(lundi)。石炭蛇蜥的命名,直接把副爬行动物的历史向前推到了3.06亿年前。所以,石炭蛇蜥是副爬行动物,最好的,老大哥!

森下石炭蛇蜥下士

  石炭蛇蜥的正模标本CM 23055是一个破碎且不完整的头骨,化石发现于美国的俄亥俄州,时间是3.06亿年前的晚石炭纪莫斯科期。它是开鼻蜥科(Acleistorhinidae)的成员,石炭蜥与同科的断鼻蜥(Colobomycter)明显的共同特征是上颌骨和前颌骨有几颗硕大的牙齿。而它们两个与开鼻蜥(Acleistorhinus)也有泪骨短小的共同特征。

断鼻蜥的头骨重建

石炭蛇蜥的头骨重建

开鼻蜥的头骨重建

    石炭蛇蜥的下颌骨外侧有许多凹陷,可能是骨头上的小孔。前颌骨有三个齿槽,其中一个明显比另外两个大,长度和最长的上颌牙旗鼓相当,三颗前颌牙都向后弯曲,前颌牙牙根可以看到类似“迷齿亚纲”物种的结构(迷齿亚纲这个并系群概念已经不再被引用)。

  石炭蛇蜥上颌骨的下突起有一个前外侧孔,类似于开鼻蜥和断鼻蜥,后突明显变细,成圆锥形、尖锐的齿冠显示出了不同的形态。上颌牙有两颗较大的牙齿,长度略长于其它上颌牙齿。石炭蛇蜥的上颌牙大多保存完好,许多牙齿清晰的保留了从齿根延伸到齿冠的线性凹槽。

  石炭蛇蜥的下颌骨保留了两侧齿骨,齿骨相对强劲,尤其是在前方的联合。下颌牙齿数量因个体而异,例如在正模23055中有16—17个牙槽,而其它样本的牙齿推测在16—19个不等。其中,样本CM 8156齿骨前侧的牙齿要略大于其它下颌牙,牙齿的异齿度也更弱(8156的齿列细节也是所有样本里保存最好的)。

 对石炭蛇蜥的描述发现:它是已知的最古老的副爬行动物,曾经,最早的副爬行动物被认为是波罗蜥科的缘者蜥(Erpetonyx arsenaultorum) ,所以,副爬行动物从晚石炭纪就开始了演化之路并且出现了一些衍化物种,不过,副爬行动物从晚石炭纪到早二叠纪有一段空缺还需要被填补起来。

 石炭蛇蜥是一种开鼻蜥类副爬行动物,这对研究在二叠纪繁盛起来的锚头形类(Ankyramorpha) 乃至是整个副爬行动物的演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什么呢?因为开鼻蜥科属于兰炭鳄超科,而兰炭鳄超科属于已经比较衍化的锚头形类分支。这样一来,早期副爬行动物的起源和演化便更加复杂和神秘。石炭蛇蜥的发现也对整个蜥形纲演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们的存在,整个蜥形纲的演化或许都要被重新审视。

 放眼副爬行动物一亿零五百万年的演化史,既有石炭纪的星星之火,也有二叠纪的全面辉煌 ,更有三叠纪的苟延残喘。副爬几乎没有作为顶级掠食者在世界舞台上耀眼,但它们仍然在其他的不同生态位打出了一片天。我想,在天国的石炭蛇蜥老大哥看到壮大的副爬行动物家族一定会发自内心地赞叹一句:

好!很有精神!

我是,老大哥!——石炭蛇蜥小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