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而过】 关于读书这件事
在知乎上看到好几次,有朋友问,读书有什么意义。
怎么说呢。
这么发问,大概是为着从小到大的校园生涯,没完没了的功课和考试压力,若大学毕业后无法专业对口,更有种落空感。
我个人仅仅是读完了本科,感受也很简单。那么多年读的书,至少,能够让我们出社会的时候,有一个好的基础。
能够在接触到真实的职业时,迅速地理解和吸收相关的工作内容。这既是来自长期的学习习惯,也是多年读书下来的知识沉淀。
校园那么多学科的内容,作为社会运行的基本元素,能够让不够优秀的普通我们拥有实际工作中最基础的文字阅读、表达、理解、计算、操作等能力,也就是基础生存能力。
当然,如果在常年的读书过程中,自己有感兴趣的方向,投入了一些关注,那么,在工作中,这兴趣和关注便可能会变成某种助力或优势,能够让你更容易掌握工作或表现更好。
真实的工作综合性很强,我这个文科生,至少经历了三次,需要从头学习新的工作内容,且包含不擅长的电脑操作、数字计算等方向,才发现,从小学过的东西是真地有用的,那些知识基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生效用。
校园类读书实际通用,而我们的成长岁月因为置身学校,也拥有了和同龄人共通的空间,并学会了很多基本的社会秩序规则和公共观念方面的东西。
所以,青春期不同阶段的朋友,与各种性情的人相处,选择自己在人群中的人设位置等,也成为我们校园读书的获得。
和完全孤独,或纯社会化的成长环境比较起来,十多年的学校读书生涯,很有价值啊。

读书的另外一种,就是读自己喜欢,自己选择的书籍。
与学习无关,就是纯粹,感兴趣的书。
就像我从小看的各类小说,大学和工作后看的各种杂书,现在偶尔买回家的一些历史、科普类图书和漫画书,在网上看完的不少网络小说,都和正儿八经的学习、工作无关,但是,就是喜欢呀。
做学生的时候偷偷看,工作后光明正大地看,很爽啊。
这种读书,很喜欢。
没有什么目的,就是喜欢这些书里面的东西。
小说里有人性、经历和世故,漫画里有纯粹,诗词里有优美,科普里有另一种视角,历史里有流传的精华,都很有意思啊。
虽然上网已经很方便,但有时还是会去实体书店。网络信息再海量,但有些值得珍惜和沉淀的宝藏,放在书里慢慢品味也不错哦。
这样的读书,于我的意义,就是开心,开阔。
人生漫漫,一路看风吹山绿,吃美食果味,伴长空星辰,读世间奇妙,品有趣温暖,想要的就是这些,随心自在,觉得就很棒了。
嗯,加上一条,听周深的歌,做心里的朋友,也很好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