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系统医学原理篇(民国彭子益)

2023-07-16 20:57 作者:山桃仁之桃  | 我要投稿

编者按:此文为民国彭子益先生系统学原理篇即《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前身。由李可老中医推荐而引起重视。原版前几天已以视频形式上传一部分。此书源于一位家学渊博的师长分享!原文为繁体字、竖排版、没有句读,阅读困难,故译繁为简,结合上下文加以断句。不敢自专,愿与有缘人共同进步! 彭子益先生治学严谨,文章第一部分分析了五行与天人合一的关系。并结合近代西方科学之研究加以印证。有缘人可搜《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探究竟。 此处只译取部分内容,作为学习之用。 此处开始正文

🍒🍒🍒🍒🍒 ~~~~~~医学丛谈初篇~~~~~

~~~~~~~~~~作者 彭子益  

~~~~~~~~🍒有系统的学说🍒~~~~~~~~~    讲求医学,本是极难极繁的事。但是一层,只要知了一以贯之之道,也就不难也就不繁了。譬如一株大树,将底下的根干遮住,只求上边的枝叶,自然不知道那枝那叶是从那里生上来的。如先从根本上求起,自然知道那千枝万叶,都是从根本上一个芽儿生起。一分成两,两又分四,四又分八,八又分十六。虽愈分愈多,总是不能离了一个根子。知道根子,自然知道千枝万叶了。今日所贡献于诸君者,即贡献这一贯的意思,一贯者就是有系统三字的意思。 ~~~~~~~~🍒生命力与抵抗力🍒~~~~~~~~人身有生命力与抵抗力。生命力强足的,寿延必长,精神必足。抵抗力强足的,必不容易受病,受病也容易痊愈。这生命力如树的根,抵抗力如树的枝干。虽说两事,还是一事。一个在外一个在内而已。但树的根是在下边,枝干是在上边。人身的生命力,却在人身的当中。抵抗力却在人身的左右上下。那生命力就如轴,抵抗力就如轮。用药治病,若是把生命力伤着了,那轻病立刻转重,重病立刻就死。若是生命力伤着了,那抵抗力就不能抵抗了。故治轻病须顾着生命力,治重病须恢复生命力。若是生命力无法恢复,这病也就无法治了。 ~~~~~~~~~🍒中气与经气🍒~~~~~~ 所说的生命力抵抗力,在人身上,究竟指什么说呢?那生命力就是人身的中气,抵抗力就是人身的经气。人身结胎之初,先结中气。由中气化生经气。经气完备,十月产生。一结中气之后,中气便左旋右转起来,是为有生之始。中气左旋右转,经气便随着中气的旋转左升右降。旋转升降无一息停止的。直到天年尽时。中气的旋转终止,然后人死。那解剖学一月的胎形,有迴纹环绕,就是中气旋转的现象。动干脉静干脉一升一降,就是经气的升降。不过是气上行血就下行,气下行血就上行。故解剖图动静两脉的大干脉是左降右升,经气是左升右降也。中气如轴,经气如轮,中气左旋右转,经气左升右降,是为平人。若经气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是为病人。是百病之作不因经气之当升者不升,即因经气之当降者不降。当升不升,名曰下陷;当降不降,名曰上逆。上逆下陷,皆由中气的旋转不灵之故。治病之法,无非查悉某经下陷,用升某经之药以升之。查悉某经上逆,用降某经之药以降之。莫伤中气。中气已败,培养中气。因中气之旋转,是经气升降之根本。若中气的旋转不衰,经气自然当升者升,当降者降。不病下陷,不病上逆也。 🍒阴阳之由来与中气之由来🍒 阴阳二字,不知者多笑为无根之说。殊不知阴阳是极真确的,极现成的。太阳东升,地面上就有阳气。太阳西降,地面上就有阴气。午前为阳盛之时,午后即为阴生之时。因午后则气降,气降即生阴也。子前为阴盛之时,子后即为阳升之时。因子后则气升,气升则生阳也。地球在太空之中,这升的气,是从地下升出地面上来。这降的气,是从地面上降入地下去。这气升气降之交,就是制造中气的原素。凡地面上之动物植物,处于空气升降之交。皆秉着这一升一降中间的气才能生活。人为万物之灵,秉受造化阴阳升降之中气。所以人身之中,也是气降则生阴,气升则生阳。与造化同体。要知人身的阴阳,须先知造化的阴阳。但造化是由气升气降制造出生物的中气来。人的身体,却是先受了造化升降制成的中气。然后中气左旋右转升降起来。左旋则生阳,右转则生阴。这就是太极的理。那已发芽未出土的核桃。根是由上转下,干是由下转上,作环抱的形象。这就是秉造化中气旋转之气而然。周易天气上地气下为否卦。地气上天气下为泰卦。泰卦者,地气上升于天,天气下降于地。升降交合,中气旋转,是以安泰。否卦者,地气下陷,天气上逆,中间气脱,是以否塞。地气下陷,天气上逆者,中间无气,不能旋转故也。[玫瑰][玫瑰]内经有曰:上下者,阴阳之定位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后图上为阳位,下为阴位。上为阳极,下为阴极。阳主动,阴主静,动则升,静则降。升极而降,是为阴根。降极而升,是为阳根。不降则阳逆化热,阴根以伤。不升则阴陷化寒,阳根以伤。阳根伤则陷者愈陷。阴根伤则逆者愈逆。盖升则生阳,亦有阳则升。降则生阴,亦有阴则降。彼此互根。无所起止,亦无所先后。升降如环,一气迴周而已。降由右行,升由左行。上下左右之升降,根于中气之旋转。天道之气化如此,人身之气化亦如此。中气旋转,在胸骨之下,肚脐之上。旋转的中心点,在脾土胃土之间。人身之气,旋转升降,能常如此图,便无疾病,便能长生。医家本此旋转升降之理以治病,便能头头是道,滴滴归源,救死回生之妙诀也,亦捷决也。 🍒五行之真理🍒 中医闹不明白的原故。一原于不由中气学起。如寻千枝万叶之木,不见根本,愈说愈纷,愈纷愈乱。一原于将五行看成五样物质,愈说愈讲不下去。强为比喻,愈失其真。岂知这五行并不是五样东西,乃是一气升降中,五个运行的作用。那金木水火土者,乃作用多代名词也。造化之气,升降如环。人身之气,也是升降如环。这升降如环之中,原有动静二气,这动气是生于下极于上,这静气是生于上极于下。虽是二气,仍是一气。静而极下的气,向左拐弯上升,又成动气。动而极上的气,向右拐弯下降,又成静气。所谓动则生阳,静则生阴是也。初动之气,其性疏泄,动极之气,其性浮宣。初静之气,其性收敛。静极之气,其性沉藏。然由疏泄而浮宣,由浮宣而收敛,由收敛而沉藏,由沉藏而疏泄,全由中央之气左旋右转运化之力。运化作用,谓之曰土。疏泄作用,谓之曰木。浮宣作用,谓之曰火。收敛作用,谓之曰金。沉藏作用,谓之曰水。故曰五行者,一气升降的运行。五个运行的作用,仍是一气动静所升降,并非实在物质。宇宙间最往上浮者莫如火,最往下沉者莫如水,最能疏泄者莫如木,最能收敛者莫如金,最能运化者莫如土。此五行名词之所由来也。 🍒五行相生之真理🍒 一年之气,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由春而夏,由夏而长夏(夏至后),由长夏而秋,由秋而冬,又由冬而春。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冬气生春气,曰水生木;春气生夏气,曰木生火;夏气生长夏之气,曰火生土;长夏之气生秋气,曰土生金;秋气生冬气,曰金生水。春气疏泄,由静极而动;夏气浮宣,由动而极。秋气收敛,由动极而静;冬气沉藏,由静而极。土气运化,主中央而运四时。为升降动静之枢轴。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寅卯属木而辰属土。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巳午属火而未属土。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申酉属金而戌属土。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亥子属水而丑属土。木火金水四气之中,皆有土气。中气左旋则生而化木火,右转则降而化金水。故又曰土为四象之母也。 🍎五行相克之真理🍎 克者制也。火气浮宣,水气沉藏,水克火者,沉藏之气制浮宣之气也。金气收敛,火气浮宣,火克金者,浮宣之气制收敛之气也,木气疏泄,金气收敛,金克木者,收敛之气治疏泄之气也。惟木之克土,木郁不能疏泄,则盘塞而克土;疏泄太过,则冲击而克土。土之克水,土燥则挟火以克水,土湿则不克水也。 🍎风热暑湿燥寒解🍎人身疾病,不外风热暑湿燥寒这六项。究竟这六项病气,是人身本来有的呢?还是外来的呢?是本来有的。人的身体,本是五行之气组合而成。五气组合,不单独发现。相生相克,平匀不偏。是曰胃气。胃气者,生气也。若是偏了,就现出这六个字来了。木气为风,组合平匀,木气不单独发现,故不见风。火气为热为暑,组合平匀,火气不单独发现,故不见热见暑。土气为湿,组合平匀,土气不单独发现,故不见湿。金气为燥,组合平匀,金气不单独发现,故不见燥。水气为寒,组合平匀,水气不单独发现,故不见寒。一气偏盛则病,一气独现,不见他气则死。故治六气之病。须将组合不平之处,调剂于平,自然病愈。调剂于平,则中气之事也。缘中气旋转,则六气之组合乃平匀也。🍎外来的风热暑湿燥寒解🍎上说风热暑湿燥寒六气,是人身本来有的。中气调和,六气平均。一气不至偏见,故不发现风热暑湿燥寒的病。但是人身的六气,亦是由造化的六气秉受来的。缘六气者,就是五行之气。人秉五行之气也。如春天风气偏胜,人则病风。夏天热气暑气湿气偏胜,人则病热病暑病湿。秋天燥气偏胜,冬天寒气偏胜,人则病燥病寒。所谓天人同气是也。但天时气偏而人就病者,都是人的中气不足的缘故。中气健旺的人,必不随天时之偏气以同病。盖中气旺则本身六气调匀,不至一气偏胜,故不病也。病者皆中气不足,一气独胜之故。风胜则病风,热胜暑胜湿胜,则病热病暑病湿。燥胜则病燥,寒胜则病寒。病虽起于天时,而实生于本身也。此五行所以贵克制也。🍎寒热🍎火性炎上,水性润下。周易火卦在上,水卦在下,名曰未济!水卦在上,火卦在下,名曰既济。既济为生卦,未济为死卦。这生卦死卦是何说呢?火性本是炎上的,能由上下降以交水。水性本是润下的,能由下上升以交火。火气下降故不热,水气上升故不寒。火气之中,有了水气,火中有液,所以下降。水气之中,有了火气,水中有气,所以上升。既济之卦,上清下温,故称生卦。未济之卦,上热下寒,故称死卦。火降水升,全赖中气。中气右转,火自下降,中气左旋,水自上升。既济为生卦者,中气之力也。若火升而不降,水降而不升,是中气先亡,不能旋转,故上热愈炽,下寒愈盛。中气未亡,能复旋转之旧。不降之火,仍能下降;不升之水,仍能上升。升降复原,病愈人安,可不致死。知火之热,知水之寒,不知火之热由于中气之不能右转,水之寒由于中气之不能左旋,所以热死不解其故也。

系统医学原理篇(民国彭子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