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8 【文艺】《只此青绿》和《千里江山图》
春晚舞蹈《只此青绿》爆红出圈,也让大众知道了《千里江山图》。B站网友草飞子点评:“也许只有十八岁的年华才能调出这么好看的颜色吧?可惜史书没有这位少年画家的任何生平记载,甚至画作上都没有署他的名字。想来尘世间人人皆如沧海一粟,即使如此这般身怀绝技的高手,倘若因某种缘由也会被湮没于浩瀚历史长河……但对于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来说,完成艺术就是人生追求与使命,哪怕从此销声匿迹也无怨无悔,幸好有人记得幸好我们还能看到如此绝世作品。”写得真好哪!
关于这幅画,有对作者的质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3775757446597398&wfr=spider&for=pc
《千里江山图》真是“假国宝”?它不是王希孟画的?
除此之外,也有专业的艺术评论家,对这副作品有不同的见解: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624997
在我看来,史书中先记载了这幅画,并没有记载作者,画上落款“希孟”,唯一肯定的是有宋徽宗的印。第一次出现这位少年,是靖康之难数十年之后的书中,对其下落的不同说法(如因第二幅画《千里饿殍图》激怒皇帝,被囚禁后处死或羽化),很难自圆其说。按常理推断,可靠性存疑,更可能是宋徽宗和画师合作的,是中华文化高峰期的集大成之作中较有名的一副。
但是,从我们的情感来看,如果有一位传奇的作者,出道即巅峰,既能看到江山中的美,又能看到隐藏的阴影,却没有遇到死亡或毁灭的噩运,将生命永远地停留在创造力的高峰,那么无论他遇到什么样的遭遇,他都实现了自己的命运,无论是艺术还是人生都得到了圆满和升华。所以,宁可信其有吧,感谢这位传说中的风之少年,正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全情创作,才能为中华文化留下这么多宝贵遗产,更能让后人们有幸结合过去和未来创作出《只此青绿》。如果有机会,当一次自来水,同学们以后有机会要看看原画和舞剧哦~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和知乎专栏“华阳集序”,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