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方诊断学

2023-03-21 15:18 作者:蚕豆妹  | 我要投稿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5_006-二、八纲-... P5 - 01:07


六味地黄丸是给阳太亢的小孩子吃的。

如果整体阳气高,身体就会自动感知状态,想要吃点什么来调节回正常状态。年轻力壮的人不管是补阴还是补阳都一样,都会调回来。

糖尿病早期出现热证,不可一味清热,一味清热会导致整体阳气下降。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6_007-二、八纲-... P6 - 08:42


阳证似阴的人可以适当喝点茶,把多余的阴排掉。但是茶的副作用是心跳加快、手脚冰冷。

感冒时用玄参、麦冬,还是滋腻,可以选葛根、竹叶。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7_008-二、八纲-... P7 - 00:07


小儿感冒躁动不安就是太阳证。

典型的太阳证

主表,脉浮、头项强痛、恶寒(恶风),以脉浮、恶风寒、有正气以抵抗病邪在表或在腑为特点。典型的证候还有口中和,舌淡红(血色正常),喜温饮。

口中和是指嘴巴没有什么偏差的感觉。

很多高血压的老年人感冒后,虽然恶风,但也怕热。

太阳证整体阳气较高,遇到外来风寒邪气,会先提升阳来抗邪。

太阳证的治疗以阴阳自和为目标。治疗以汗法或温补而调和肝脾为主(太阳经证、表证),少数情况用吐法(病在上)或下法(太阳腑证、里证,病在下)。

感冒时睡觉就是阳入阴。

在风邪没有赶出去之前,吃寒凉药把烧压下去的话,就会变成低烧,胃口很差。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8_009-二、八纲-... P8 - 17:42


有外邪千万不要用寒凉的药压下去,也不要用酸味收敛、厚腻养阴的东西。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8_009-二、八纲-... P8 - 20:50


恽铁樵自学经方救子。

小孩子能喝能尿就代表阴没有脱,就不怕烧坏脑子。

发热和恶热:一个是发烧,一个是怕热。

感冒的恶寒和恶热,治疗是完全不同的。刚断奶的小孩,用布洛芬、蓝芩,还是扛得住;可是到三四岁还是一样用药,可能就会气喘、胃口不好;五六岁的时候再用,中度近视,还有就是脊椎侧弯。如果阳气亢盛,感冒的时候怕热,可以用寒凉的药压下去,没问题;可是如果高烧的时候怕冷,一样用药的话,小朋友受不了,到了冬天就气喘、嘴唇发紫,甚至晕倒,然后用类固醇(现在去医院好喜欢开激素类喷雾),上焦又假热,舌头又热不能喝温水(所以小孩子贪凉也是情有可原)。

典型的阳明证:

怕热、心烦、喜冷饮、会饿。

发高热而恶热或不怕冷、汗自出、脉有力、舌红、苔黄燥、小便黄臭、大便臭、下午发热更甚(也可能是厥阴证)。

有可能不发高热,如果有湿、痰、津液不足、里热郁闭时,也可能手足冷、无汗、脸色苍白。用防风白芍祛风邪,用大黄泻热,再稍微补气健脾,不能温补。

阳明经证:有热,没达到消化道,用清法。

阳明腑证:便秘拒按,用下法。

少阳证:

以寒热往来为主,脉弦、胸胁苦满、喜呕(呕之后比较舒服)。目眩次之。心烦、口苦、咽干、白苔则可有可无。

到这个时候就不太能吃,吃一点点就恶心。

目眩就是还有风邪卡在经络那边。

目眩是似有一层白雾或需费力聚焦;眩晕是重心不稳、天旋地转;贫血是眼发黑。

少阳证体质是常熬夜,比较压抑、郁闷、紧张、容易生闷气,体质比较敏感。多发生于肝胆脾胃。

外感进入少阳证用和解法,解表的同时补脾胃。

如疟状,就是肿瘤阳证转阴证时,医圣说的疟母,就是局部有实证,身体想要冲破它冲不过。经方的鳖甲煎丸对症,老师用补中益气丸+攻坚的药。

恶寒发热,还在太阳,不怕热,发烧不明显,用汗法,麻黄桂枝各半汤。一下子怕冷明显不怎么发烧,一下子发热轻微怕冷(风)。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11_012-二、八纲... P11 - 00:25


太阴证:

胃口差、消化能力弱,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自利益甚,口不渴,小便色淡(黄疸时可能小便黄),大号不成形、比较不臭。

脉缓(松软)、濡(更松软)、脉迟缓,舌胖而嫩,齿痕深,舌淡红、苔白润,体质寒湿(湿一定有,寒不一定明显)。

自利益甚,拉了以后更虚,还要拉。

太阴证的体质是少运动、爱吃甜食、吃高蛋白高脂肪、用脑思虑多。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12_013-二、八纲... P12 - 00:17


少阴虚寒:

脉微细(气血都虚)加上但欲寐,很累想睡却睡不着或是睡醒还是累。如果只有脉细但体力尚可,需考虑气滞、血瘀、燥之情形。

血少➡脉细;心脏无力、气推不动➡脉微

少阴证可能是典型的虚寒(恶寒、手足厥冷、下利清谷)。也可能是虚热而有心烦、面赤、口渴喜冷饮但不能多饮、咽痛(少量血丝但红肿不明显、或肿而不红)、脉细数。舌淡嫩、齿痕深,或舌体瘦薄而宏、少苔或无苔或黑润苔。

五苓散+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五苓散祛湿,半夏白术天麻汤祛痰健脾,天麻桂枝帮助头部循环。

少阴的整体循环是比较差的。

少阴病的体质为长期手足冷又很疲倦,长期劳累、少睡、少运动又吹冷风,长期吃生冷食物。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13_014-二、八纲-... P13 - 00:05


厥阴证:

病人无法下床,出现真寒假热或回光返照。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14_015-二、八纲-... P14 - 00:08


健康人:阴平阳秘。寒热平衡、外凉内温、上凉下温。

阴6阳9:阳气很亢盛,睡的烧,好动、爆发力强、耐力不足、怕热,容易口渴、流汗、中暑、饥饿。

阴8阳6:睡眠多,比较安静,需要长时间暖身,耐力佳,不怕热,喝水少、流汗少、喝水多容易水肿。

阴2阳9:年轻人的糖尿病急症、血癌急症、高烧急症。因为阳气过于亢盛,阴的功能不足,于是身体内的“阴”——也就是津液、血,被耗用太多,产生的危险症状。可能高烧,非常口干口渴,意识不清,抽搐,角弓反张,小便少而黄赤。治疗要养阴、清热、健脾。

阴9阳2:不存在这种情况,因为“阴”指的是脏腑的功能,当阳气很低的时候,脏腑之阴的功能也会降低。如果此处的“阴”指的是身体的津液、血等等,那此人会因为腹水、水肿、血液不运行之类的病而亡。

阴5阳6:少阳体质。稍微怕热,但也有点怕冷,怕热多一点,感冒时容易寒热往来。敏感体质、情绪敏感、肠胃也敏感。

阴4阳3:太阴体质的寒证。消化不好,容易腹痛腹满,四肢稍微冷,下利但有消化,口不渴。

阴3阳4:太阴体质的虚热证。消化不好,容易腹痛腹满,四肢稍微冷,手心稍温,有便秘但不太臭也不会小腹硬痛,口渴但水喝不多。

阴3阳2:少阴寒证。四肢冷,容易下利清谷,此时因为阴还勉强足够,所以可以直接发阳气来带动阴。

阴2阳3:少阴的虚热证。因为阴已经快用完了,此时会产生一些热证,整体上怕冷但手心稍温。要补虚温阳的时候稍微用苦咸的寒药来处理真寒假热的问题。

阴2阳1:厥阴证的寒证,危证——心跳慢而无力,跳跳停停,手脚冰冷,呼吸微弱。

阴1阳2:厥阴证的热证,危证——心跳快而无力,脉硬有汗,跳跳停停,躁动,身体发热却怕冷,呼吸急促但短气细微。

正邪抗争激烈的时候,一般脉浮紧,也不会出汗。

~~~~~~~~~~~~~~~~~~~~~~~~~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15_016-二、八纲... P15 - 01:11


解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发热和怕热,哪个需要解表?

表证:受到风寒,或被传染,或自身体质产生的。

中风只有一种难治——脑中枢大出血(出血性脑卒中),潮式呼吸。

中风要去处理“风”。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15_016-二、八纲... P15 - 15:44


如果只有表证,代表病邪尚未深入,也代表正气有能力拒邪于表。所以只有表证就算阳证,也就是整体的阳气尚佳。

小儿表证没有正确治疗,会引发后期的一系列问题,如气喘、癫痫、脊柱侧弯、异位性皮炎、遗尿等等。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16_017-二、八纲... P16 - 00:09


表证:

急性肝炎、急性黄疸——血管特别大,这就不算表证。

脉硬有汗,汗出如油,舌苔黑油光——回光返照。

脉非常空虚——弱如葱叶,这样也没有解表的条件。脉跳得非常快,或者非常慢,或者心律不齐,都是没有条件解表的。

脉浮,但是沉取有力——很严重的实证,三高急性发作或是肝胆实热证。

临床不管是用药还是针灸,都要先关注患者的气血状况,集中优势兵力处理主要问题。

牛皮癣——临床常见肾气虚、里寒加血分热毒。

水肿在脸部和四肢还比较轻微,可以用发表的方式散掉。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16_017-二、八纲... P16 - 16:60


表证用解表药(风药):

广义来说,适合风药的病症不只是表证:

当我们希望气血循环加快;希望药理到达皮表或关节或末梢(离心脏远的、血管小而少的,例如眼睛、牙龈、耳朵、腰部、手足的关节),通经络;希望让病人兴奋起来;希望把疮疡由里往外推。

糖尿病末期的病人脚底没感觉,或者脚趾头末梢冷麻,就会用点风药。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16_017-二、八纲... P16 - 23:34


从表里的角度对中药做分类:生发、沉降和固守的药。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16_017-二、八纲... P16 - 27:04


流鼻涕主要是肺中有痰湿。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17_018-二、八纲... P17 - 00:09


小朋友高烧,吃不下喝不下,小便很少,脸红,盖不住,这样确实是里热。小孩三关的动脉血管都浮起来,甚至是紫红色的,这就是高热。

血瘀一般不会塞得均匀,一般从左侧,左手上臂开始。

稀释血液的药会让血管越来越没有弹性。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18_019-二、八纲... P18 - 00:10


太阳证有时可以同时有表证和里证。太阳表证——胃口还好,体力还好,勉强睡得着,脉浮,心跳在正常范围内,舌苔改变不严重——身体处理风邪游刃有余。太阳表证的范围很小。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19_020-二、八纲... P19 - 03:14


中医关于疫苗的看法

一定有人会因疫苗受害,小儿麻痹疫苗确实有人会得脑瘤或脊髓病变。

注射疫苗会跳过表证的阶段,身体没有机会提高阳气来抵御病邪于表,往往直接产生表里同病或里证。

由里出表:为顺证,例如肝病病人,胃口开始好转,睡眠开始好转,皮肤痒、红疹,或者产生类似正常太阳证的感冒症状。必须里证变轻,表证变严重。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20_022-二、八纲... P20 - 00:09


易沉降体质:

往往用药时,一方面需要用风药(解表药)来升发阳气,但也需要用沉降的药与固守药。

一般来说,不容易型封起来、不容易出汗、暖身时间长、体力耐力还好、容易有上面讲的表证,此时应该用升发的药。易沉降体质宜用升发的药。

易升发体质:

容易过度兴奋体质,耐力差,睡眠少,就要少用风药,或者用风药量多的时候,要配合固守、沉降、镇静、收敛的药。

耐力不足体质,容易兴奋也容易疲倦,就要用固守的药(补虚药),但是固守的药太过度,则容易产生壅塞的问题。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20_022-二、八纲... P20 - 06:54


太容易兴奋,上热下寒、里寒外热的时候,就应该用一些沉降、镇静、收敛的药,但用太多则可能出现阳气不行、容易外感风寒、上焦空虚晕眩、情志呆滞的问题。这时候要赶快强心。

升发的药是发阳气、行阳气的;沉降、镇静、收敛的药是收阳气、守住体内脏腑的阳与阴不要耗散。

~~~~~~~~~~~~~~~~~~~~~~~~~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21_023-二、八纲... P21 - 02:18


久虚成损,损就会产生某些部位的实证。

可按——按完没有舒服也没有难受。

虚证——喜欢肺部没有空气;实证——喜欢肺部有空气。

虚证——大部分时间没有症状;实证——大部分时间有症状。

以脾胃来讲,空腹严重,吃点东西就舒服➡虚证。

经期出血越多越不舒服,经期长➡虚证。

下利之后还虚还痛或者更虚更痛➡虚证。

咳嗽的声音比较结实是实证。

用纱布刮一下舌苔,刮下来大部分就是无根。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24_026-二、八纲... P22 - 01:59


很多神经传导问题在中医来看都是气滞。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24_026-二、八纲... P22 - 03:44


真实假虚:

严重便秘,体力虚弱,甚至神志不清。看下焦一般看尺脉,按到底反弹力道很大,小腹按下去有力气。

瘀血阻滞,类似气血不足的现象(活血化瘀之后好转)。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24_026-二、八纲... P22 - 09:12


身体看似瘦弱,但肌肉却结实或僵硬,脉沉细却按之有力。实证的人的脉,从头到尾力道很大,或者表层无力压到底力道却很大。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25_028-二、八纲... P23 - 00:19


一般来说,正气实的人才能与实证病邪长期对抗,正气虚的病人一般如果遇到实证病邪,应该兵败如山倒,而正气虚了以后,应该病气也会虚,因为身体已经不能提供足够的气血给病邪。

但某些急症、重证癌症则例外,就会产生正气越来越虚、而邪气越来越实。

寒热湿痰都可能有大肠炎。

上虚下实好,比如站桩,但是老师不推荐混元桩。大腿是第二个心脏,血液要回流心脏一部分靠肌肉的弹性。当腿在运动的时候,身体的血液循环就好。大腿的肌肉可以看下焦虚实。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27_031-二、八纲... P25 - 00:07


阴虚化热以补虚为主来清热。

虚实和其他六纲没有直接的关系。

阴阳与寒热关系比较多。

整体阳气无法提高:多是因为实证(气滞、痰阻、瘀血等)挡住;或是补虚不当导致。

产后着风可能变成顽固的里证。

还有一种人,痰湿很重,感冒发不了汗,要先去掉湿和痰,才会退烧。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31_035-二、八纲-... P29 - 02:05


整体的寒证:怕冷,胃口小,小腹冷,腰冷,小便清长(排除过灸、外伤瘀血、结石、传染病等假性的热,此时可配合局部望诊),大号不臭,腹部冷痛下利,喝水少(有例外:湿热阻滞、热郁)。

整体或局部寒证:喜温饮,手足冷、得温则减,脸色白或黯淡,胸口冷,呼吸冷,痰涎清白稀,舌白,苔白或黑润油光,苔润,脉迟或紧弦,筋缩收引,病灶部位淡红或青紫,动脉细微。

喜欢喝热水代表上焦是寒的。

气滞腹痛也可能脉紧弦。

一边冷可以肯定是塞住。

一例病人:胸口闷,痰阻心包,手冰凉,肚子冰冷,不怕冷。开刀切除许多脂肪后更不好。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31_035-二、八纲-... P29 - 11:36


关元不能长时间灸,可以配穴隔日灸。

小便黄、灼热、带血,不一定是湿热证,也可能是寒证的结石。

高烧喝不下水又没有小便,要赶快处理,怕烧坏脑子。

祛寒湿的代茶饮: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32_036-二、八纲... P30 - 00:08


整体热证:怕热,胃口大,小腹温,腰温,小便黄赤短,大号臭(不成形也常有热证),喝水多。

整体或局部的热证:喜冷饮,手足温、得冷则减,脸色红或光鲜,胸口热,呼吸热,痰黄干或带血,舌红,苔黄干,脉数或洪大有力或沉伏有力,筋纵(松弛),病灶部位鲜红或红紫,动脉怒张(看眼睑或虹膜,看咽喉)。

燥和热的区别:燥的人喜欢喝常温的或者温的,热的人喜欢喝冰的。

燥要养阴养津液。

实热的脸红是从里面红出来,整体都红;假性的红是面红如妆。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33_037-二、八纲... P31 - 01:49


上热下寒:整体上是寒证、阴证。因为下焦的水不能上达,或有阴虚(血虚、津液不足)所导致。

手摸额头,如果手心比额头热,那么寒热没有大问题。

人造代糖和色素会造成小孩子多动。

气血不足的时候,人体自保的机制就是优先把气血往上送。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33_037-二、八纲... P31 - 10:02


高血压叠加胸闷、心跳快➡行气祛痰

高血压叠加头痛、颈部僵硬➡祛风邪,让循环变好

高血压叠加眼热、头热、满脸通红➡降热、活血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33_037-二、八纲... P31 - 11:12


下热上寒:属于真寒假热,假热出现于局部比较疲劳虚弱之处。例如阴证的眼睛发炎,阳气虚的时候,如果用眼过度,则产生。也可以理解为局部自救反应,自救过于激烈而产生恶性循环。

局部有热用酸收、潜阳的药。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34_038-二、八纲... P32 - 00:10


寒热并存一处:应该是西医、庸医过用寒药与热药导致的,正常人体局部症状要由寒证转成热证,需要一些时间,如果病人原先为热证,过度用寒药,之后又过度用热药,则可能发生此情况。例如气喘,少痰、喜冷饮、舌红、喝温水则舌痛,却又吹冷风即发气喘、脸色苍白、黑眼圈。

寒热并存易楚多有实证存在,需要去除实证以达到治疗效果。

气管收缩、有啸鸣声,都是局部有寒。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35_039-二、八纲... P33 - 00:57


里热外寒,又称为真热假寒,严重时称为阳盛格阴。因为里热太盛、或痰湿阻滞、气郁血瘀,使里外不通造成的。

辩证重点为询问病史,某些寒证出现后某些热证更盛,手足冷但是胸口热或呼吸热,昏睡或谵语但手足摆动有力。危急之际,如果不能确诊,给病人和少许冰水试验之。

伤口感染的某个阶段会有里热外寒,不能用热药,要清热解毒。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35_039-二、八纲... P33 - 09:23


里寒外热在老人家虚热的时候容易出现,严重时称为阴盛格阳。阴寒盛于内,严重时导致阳无所入于阴而阳浮于外。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36_040-二、八纲... P34 - 00:16


亡阴:山萸肉+西洋参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37_041-二、八纲... P35 - 00:11


血分热:一切看到鲜红色、绛红色、猪肝色的热证,可能是吐血、咳血、尿血、便血,发斑点,月经出血。

血分热分虚实:脉大有力为 实热,细数为虚热,若有周期性发热比较可能在半夜。

所以治疗这种出血症都要保证心脏是有力的。

血管怒张是血分热;如果细细的,可能是阳虚、气虚导致的,热证较轻,不如血分热的热证明显,舌质没有很淡,也没有很怕冷。

内科中狭义的“毒”指的就是血分热,加上不流动的血或脓所产生的症状。广义的“毒”古代没有很严谨的定义,我们尽量避免使用。

火毒:黄连、大黄、白花蛇舌草、野菊花

神经毒伤口切开用拔罐器;火毒也是用拔罐器。

热痰导致的喉咙肿痛,没有外感的情况:夏枯草+生甘草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38_042-二、八纲... P36 - 00:08


如果局部得到的血液质量好,而且血流量大(心跳速度、力量、搏动的震幅大、动脉血管大),配合微血管畅通与静脉回流顺畅,则寒热平衡,因为这个热不堆积,所以不生病。

如果心气不足,血液溢出迈外,但是血流量还是过大,则是血分实热。大概用黄连(大黄也可以)。

如果血流量过大超过身体消耗所需,则产生实热,如果心气足、血液循经而行,则属于气分实热。用石膏、芒硝让血流量减少,小便出不来用滑石。

血分虚热:血量少,也回不去。也许是血虚或津液不足,也许热只有轻微。治疗思路要让血流畅通,用白芍、丹皮一类的。如果热只有一点点用栀子、黄芩,比较苦的黄连、大黄、黄柏,用于血分实热。

动脉血流量过大或微血管阻塞或静脉回流不顺畅则产生热,此时以血流量与血液质量来区分实热和虚热。

但其实血液质量好的时候,则血液流量不需要很大,所以健康的人脉管不大、心跳慢而搏动有力、搏动的上下震幅大(也不能太大)。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39_044-二、八纲-... P37 - 00:00


寒热反逆(真寒假热)

出现在某些癌症:



施合一经方诊断学_P40_045-三、气血... P38 - 03:08


上半身水肿看眼袋、看手指头;下半身水肿看脚踝。

如果关节开始疼痛,就会有风、寒、湿、热的其中两个或以上。

“湿”是水或津液代谢异常,是阴邪。

口干舌燥,人又怕冷——燥寒。

***********************************


经方诊断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