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IE精益人,是“三十而立”,还是“三十而已”

2020-11-16 16:35 作者:IE之家  | 我要投稿

1

 三十而立

  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理想生活状态。

 

  “三十而立”是承接着前面“十有五而志于学”来的,立的是志。“有志”和“立志”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境界,就像很多人小时候说自己以后长大了要当科学家,这是“有志”;而从那之后,不断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奋斗,行动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称之为“立志”,这个时候不会发生方向性的改变。

 

  这里的“立志”的不仅是事业,而是人自立:价值观、人生观、事业规划、家庭、风格、学习态度等。


  不过我们现在说的是IE精益人的“立”,指的是在IE精益方向的立事业。

 

2

IE精益人该“三十而立”吗

 三十岁了,翩翩少年已略显沧桑。事业中也经历了很多,按理说该有个详细的发展规划,今后朝着哪方面发展,而不至于还在徘徊。

如:是朝着本企业IE高级经理努力? 还是奋斗跳槽到其他企业做精益总监?或者是创业发展?

 

我们不急着回答,先看看IE精益人的工作线:


  IE精益是吃经验的工作,满打满算,30岁有了7年的工作经验(本科毕业计算,研究生以上则经验更短)


(1)部分IE精益人的工作线:

 

   在大的公司,世界500强企业,会有系统的体系,但是7年工作经验,很多小伙伴还处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状态,你很难接触到其它的坑,更别提站在山顶去数坑了;这样很难系统的学习,这个时候怎么去“立”啊,后续的职业规划怎么操作呢,可能还在迷茫之中;

 

或者在小公司,7年确实可以了解的很透彻了,但是毕竟是小公司,本来就缺少IE精益的系统运营,更掌握不了专业的全面应用了。


   7年工作经验,可能很多小伙伴还专注在IE的某个方向:做产能规划、单点的效率提升或工时测定、线体布局、SMED、TPM等等。还没有了解到全貌的IE精益、生产系统的运行原理。 怎么“立”IE精益方向的事业呢;或者去创业发展,那除了IE知识精通,还需要了解更多更多更多的内容:,财务、招聘、管理、沟通、领导力等等难度就更大了。

 

   我们难道说这种工作线就是不好的吗,显然不能这么说。那么思考就来了:这个时候一定要三十而立吗:其实本不需要那么的强求自己了。

   才三十,很多事情才刚刚开始,我可以多学两年再立,多去接触学习,未必要这么着急。前提是自己要有立的意识,不能连这种意识都没有。

 

(2)还有部分IE精益人的工作线:

 

   在校就经常去企业实习,锻炼自己,和IE工作的师哥师姐经常交流,关注着方面的学术知识。工作后又注重知识实践,可能在25岁就已经“立”好了,确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这当然是没问题的,更优秀的体现。并不需要一定要三十才立了。


3

“三十不立”的焦虑

 1897年,法国哲学家 Paul Janet 提出了人类对时间流逝的心理感受速度的理论——年龄比重论,即相同的时间,在人一生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比如,在你 1 岁的时候,1 年是你生命中的 100%,当你活到 90 岁的时候,却变成了 1/90。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同时间相对更短,人自然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然而,哲学可以解释心理现象,却无法缓解我们心中的彷徨。

  而立之年,人生进入了另一个阶段,一个现实而苦恼,疲惫又艰难的时期,远去了青春年华的多情善感,煮茶论诗的闲谧逍遥,为窘迫苦恼,被焦灼撕裂......


   以前看余秋雨的与北大学子对谈,关于三十而立,他的回答。到了三十岁,应该要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相信很多IE精益人,都有这样的焦虑:三十了,“立”还不成熟,不“立”又说不过去。

 

4

三十未“立”的坦然

焦虑很正常,没有焦虑才更应该焦虑。那到底三十该不该立呢,我们接着看:

 

从出生,我们很多人的一生都被规划好了:


-23岁之前一心读书;

-23岁大学毕业,找一份体面的好工作,家人和周围人都满意;

-25岁谈婚论嫁,28岁之前有小孩,最好是二胎;

-29到59岁:工作波澜不惊,生活就是小孩,顺带催孩子生孙子;

-60岁退休,跳广场舞,带孙子;

不能有丝毫差错,像齿轮一样精确吻合。


 如果人人都这样,那和机器就没有区别了,激情、拼搏、低谷、出人头地那就都没了。

这个世界中,唯一确定的就是一切不确定。

 

看看马云、任正非的过往:


马云


  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1995年(31岁)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1999年(35岁)创办阿里巴巴,并担任阿里集团CEO、董事局主席。


马云在31岁还在试错,还没有确定事业该立在哪个方向,这就说明他没有前途、没有钱途了吗?不能!


  内心保持希望,“立”的时间就不必拘泥。35岁的”立”创造了现在的阿里帝国。

 

任正非


  1987年(43岁),集资21000元人民币创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88年任华为公司总裁。


立的更晚,但是不影响他的成功。

 

   “立”当然要立,否则事业在哪、是为了什么而每天这般拼搏?不过一定要30就立吗,那就并不一定了,40-50而立,也很正常的。

 

5

三十而已

 

三十,精彩才刚刚开始!

 

    电视剧《三十而已》女主之一的顾佳手撕幼儿园同学妈妈,太太圈占据C位等等剧情人设让观众看得十分过瘾。可是当大家本以为像顾佳这样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神无所不能、无所不得时,她离婚了。在她本以为人生巅峰的三十岁时,离婚了。


   但这个剧情的精华之处也随之出来了:女人是如何面对失败的婚姻,空白的事业,最后逆风而行,做到一切不过而已,只要靠自己什么都是可以的。

 只要内心有追求,不必过多的焦虑:30了我还不是很精通精益、不太清楚IE在复杂项目的应用,这该怎么办,以后何去何从?这很正常,正是你对知识的高度和深入的追求、才有了这个焦虑,应该感到更开心,自己对知识的需求又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每个人的成长时间线不同,不需要和别人比。可能明天你在处理一个问题的时候就悟道而立了,而且立的更有目标性、实现性。

 

6

总结-来自小编的看法


  我们需要胸怀立志之心,但不必拘于年龄。


  别让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节奏,事业、人生、爱情、快乐、激情是自己的,不必拘泥于他人看法。


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



IE精益人,是“三十而立”,还是“三十而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