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德国导弹小史

2021-07-12 21:33 作者:朱加什  | 我要投稿

A系列弹道导弹

除了V2(A4)弹道导弹外,A系列弹道导弹还有以下型号,其中一些已有原型,另一些仅是计划:A3,A4导弹的前期试验型。

A4B,A4导弹的改进型,已有原型产品。

A5,飞机发射的弹道导弹,载机为HE111。

A9/A10,洲际弹道导弹计划

A4(V2)弹道导弹(世界第一种地地弹道导弹)

用虎式自行火炮所改装的运输车(架空)来源见水印

A4即V2是由德国火箭专家维尔纳.冯.布劳恩为首的小组在波罗的海港口佩内明德研制的A系列远程火箭的一种,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弹道导弹。"V"来源于德文Vergeltung,意即报复手段,这是纳粹在遭到盟国集中轰炸后表示要进行报复的意思。V1和V2表示这两种型号仅仅是整个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驱。

V2长13.5米,发射全重13吨,能把1吨重的弹头送到322千米以外的距离。火箭由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动,燃烧工质为液氧和甲醇。发射时火箭先垂直上升到24-29千米高,然后按照弹上陀螺仪的控制,在喷口燃气舵的作用下以40度的倾角弹道上升,也可由地面控制站向弹上接收机发射无线电指令控制。一分钟后,火箭已飞到48千米的高度,速度已达每小时5796千米。此时,无线电指令控制系统指令关闭发动机,火箭靠惯性继续上升到97千米的高度,然后以每小时大约3542千米的速度大致沿一抛物线自由下落,击中目标。由于当时制导系统的精度所限,误差较大。

1943年初按盟国情报人员的情报,盟国发现这一计划,并由对佩内明德的空中侦查得到证实。1943年8月17日夜,英国皇家空军对佩内明德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大规模空袭,毁伤了V2的地面设施。为预防重蹈8月17日灾难,纳粹将V2工厂迁到德国山区的山洞工厂,这个过程耽误了预期的火箭攻势。

1944年6月13日(诺曼底登陆后六天)V1开始攻击伦敦,9月份第一枚V2落到伦敦。火箭攻击造成了严重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在六个月前对登陆部队集结地进行集中攻击而不是伦敦的话,即如艾森豪威尔将军所说,盟国将遭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对伦敦的攻击都是在上午7至9时,中午12至2时,下午6至7时交通高峰期进行的,企图吓垮英国的民心士气。可是,对经过1940年空袭的英国人民,在全面胜利已如此接近时,这种新的恐怖算不了什么。在诺曼底前线的英国士兵更尽了最大努力用最快速度向威胁他们家庭的火箭发射地挺进。除了向伦敦发射外,在盟军9月4日占领安特卫普港后,纳粹向安特卫普港进行了大规模导弹攻击。V2一共生产了10000余枚,用于实战发射约5000枚。1945年德国投降前夕,布劳恩和400余名火箭专家向美军投降,后到美国,成为美国火箭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奠基人之一;苏联也缴获了大量V2的成品和部件,并俘虏了一些火箭专家,以此为起点,开始自己的火箭和空间计划。

EMW"Wasserfall(Waterfall瀑布)地空导弹(世界第一种地空导弹)

制造公司 EMW(Elektromechanische Werke) 用途 地对空 导弹最大速度 W-1 2772KM/h | W-5 2736KM/h | W-10 2855KM/h升限 最大射高15250米 重量 W-1 3500KG | W-5 3810KG | W-10 3500KG外形尺寸 长度:W-1 7.45M | W-5 7.765M | W-10 6.128M翼展:W-1 2.88M | W-5 1.944M | W-10 1.584M弹径:W-1 0.864M | W-5 0.864M | W-10 0.72M

简 介

随着盟军对德国的集中轰炸不断升级,德国急于找到有效抗击盟军轰炸机的办法。当然,在这些办法中最容易马上见效的是设计高性能战斗机和大威力机关炮,然而受制于铝的极度短缺和熟练飞行员的减少而有困难。德国科学家以近乎疯狂的热情,开发了一系列地对空导弹,其中对盟军飞机可能形成极大威胁的,就是佩内明德基地开发的“瀑布”地对空导弹。

1943年初,在A-4(V-2)的基础上开始设计,尺寸略小于V-2,由V-2导弹发动机的设计师Thiel博士设计发动机。新发动机在1943年3月点火试验。在同年8月皇家空军对基地的大规模空袭中,Thiel被炸死,加上液氧和甲醇设备被毁,整个计划的进度都受到影响。

“瀑布”的第一种型号W-1翼展最宽。经过试验,对高速飞行器来说翼展大并无好处,所以第二种型号W-5翼展较小并后掠,最后的W-10更比它翼面积减少27%,以节约极短缺的金属材料。

操纵导弹分三个阶段:发射初期,导弹速度慢,由地面操纵手目视操纵,控制导弹的概略射向。此时,导弹用喷口的四个石墨燃气舵控制。飞行中段用两台Rheinland雷达分别照射目标和导弹,用计算机解算方位差,再向导弹发出无线电波指令,使导弹沿目标照射雷达波束飞行。此时,由弹尾的四个操纵面控制导弹。在飞行末段,用无线电近炸引信和红外引导头控制导弹。

按照计划,总共要建立200-300个导弹发射阵地,生产100000枚导弹,使每个德国城市都能得到保护,预计在1945年12月首批装备部队,次年3月达到月产900枚,以后逐渐达到月产5000枚。1944年2月28日在佩内明德附近的岛上进行了首次发射试验。首发导弹未能达到超音速,上升仅达7000米;第二发导弹达到2772KM/h的速度和预定的射高。同年7月和次年2月又进行了24次发射试验。1945年2月,由于苏军已逼近佩内明德,计划被迫中止。

“瀑布”是地对空导弹的先驱者,二战后不久,美国在冯.布劳恩的帮助下,在“瀑布”计划的基础上成功的在新墨西哥的白沙试验场发射了“奈基”地对空导弹。

e-100改装的发射车

Bv143空舰导弹制造公司 Blohm&Voss用途 空对舰导弹 

简介

是一种早期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弹体下有一条触臂,以保证导弹在离海面2米高飞行,但经常触臂不灵光而使导弹射入水中。

Bv-246

BV246滑翔炸弹/反幅射炸弹(导弹)(世界第一种反辐射导弹)

制造公司 Blohm&Voss 用途 滑翔炸弹/反幅射炸弹(导弹) 最大速度 击中目标时的速度450千米/小时 外形尺寸 长 353米 宽 64米

简 介

Bv-246最初是在Bv-226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从1942年12月12日开始设计,由Richard Vogt博士主持。设计目标是:滑翔炸弹,能在敌方防空火力圈外投放。

“冰雹”有一个十分简洁的外形。雪茄形的机身,修长的双翼,正常布局的尾翼。尤其奇怪的是两片长长的主翼是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目的是在投放时重量大而使炸弹和载机的分离干净利索,避免相互干扰引起危险。“冰雹”滑翔性能很好。滑翔比为1:25,即在7000米高投放,可打击175千米外的目标。如载机投放高度更高,最大攻击距离可达200千米。“冰雹”初期采用无线电指令控制,但随着英国开始掌握干扰技术,计划不得不在1944年月12月26日放弃。

1945年初“冰雹”计划再次复苏。在加装了被动雷达引导头后,成为最理想的反幅射(反雷达)武器。在10次试验中,有8次失败,有两次准确无误击中目标,误差在2米以内。随后一共生产了1000枚“冰雹”,由于临近德国投降而没有来得及装备部队

V1(Fi103/FZG76)巡航导弹(世界第一种巡航导弹)

制造公司 Fieseler 用途 巡航 导弹发动机 Argas AS104脉冲喷气发动机 最大速度 644千米/小时 航程 322千米 外形尺寸 长 7.5米 翼展5.3/4.87米

简 介

第一种实用的巡航导弹,长7.5米,翼展5.3米或4.78米,弹头装500千克烈性炸药。动力装置为一台Argas AS104型脉冲喷气式发动机,推力660磅,工作时间32分钟。按飞行的声音,有“嗡-嗡”弹的绰号。最大飞行速度644千米/小时,最大飞行高度915米,最大航程322千米。从一条50米长的斜坡滑道发射。


飞行中用陀螺仪提供基本姿态控制。弹头上有一个小螺旋桨驱动计程仪运转,一旦达到预设射程,计程仪发出停止供油的指令,V1就开始俯冲。

该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产量最大,实战发射最多的导弹。1943年,德国开始在法国北起法、比边界南至诺曼底的塞纳河口的海岸线附近大规模修建发射阵地,准备对英国进行导弹攻击。1944年6月13日(诺曼底登陆后的第6天),德国开始向伦敦进行大规模导弹袭击,除了被盟军高炮、飞机击落和偏航失的的部分外,共有2419枚V1击中伦敦,造成严重的损失。1944年9月4日后,德国还向盟军占领的安特卫普港进行V1.V2的集中攻击,至1945年3月30日攻势结束,一共发射5760枚V1,在盟军524门高炮组成的严密火力网中,被击落了4260枚,偏航了一部分,仍然有628枚落到安特卫普港大约6.4千米半径的区域中。可是,安特卫普港的码头工人一刻也没有停止工作,盟军的登陆也没有停止。

抗击V1的办法是:在V1袭击方向的接近地域里布置大量高射炮,拦击V1;在英法海峡上使用高性能战斗机巡逻,目视击落V1(V1的最大速度为644千米/小时,略低于喷火式战斗机的速度);在英国格罗斯特“流星”喷气式战斗机参加巡逻后,不少飞行员用喷气尾流将V1吹翻失衡。

e-100改装的发射车

Fi-103是V1的有人驾驶改型,用自杀攻击方式攻击大型舰船和有重点防卫的地面目标。自杀攻击的主意来着于著名的德国女飞行员汉娜.莱契和有名的冒险家、SS军官、奥托.斯科尔兹内(在大索萨山顶营救墨索里尼的指挥官)。汉娜.莱契一直在招募愿意为保卫第三帝国献身的人。可是除了一些狂热的纳粹分子外,响应者寥寥无几。希特勒在这些纳粹狂徒的鼓动下,指令将自杀攻击计划给予最高级的优先权。在计划批准后第14天,Fi103由He111轰炸机携带升空发射,进行试验。两次试验都由汉娜.莱契驾驶,取得了成功,汉娜.莱契也侥幸生还。


Fi-103一共有4种型号Reichenberg1.2.3是教练机,4是实战型,带最简化的仪表,以He111为发射母机。理论上,飞行员在操纵飞机临近目标时,飞机的座舱盖可以抛弃,飞行员可以跳伞。但是,从以时速644千米的飞机上跳出座舱,其可能性几乎为零。首先装备Fi-103的是KG200中队,一共有Fi103 175架,但是没有一架进行过自杀攻击。整个计划在1944年10月放弃

Hs293空舰导弹(世界第一种实用空舰导弹)

制造公司 Henschel Flugzeugwerke AG 用途 空对舰 导弹发动机 固体火箭发动机 航程 最大射程18千米(10海里)重量 1045千克 外形尺寸 长:3.82米,弹径:0.47米,翼展:3.10米

简 介

1940年由亨舍尔公司开始研制,项目主持人是赫伯特.A.瓦格纳博士。项目由改装普通航空炸弹开始,将SC-500型普通航空炸弹装上轻质合金的弹翼和尾翼,攻击距离有所提高,成了滑翔炸弹,即:HS293V2型滑翔炸弹,于1940年5月制成。1940年7月Hs293V3可控滑翔炸弹研制成功,即在弹上和载机上分别安装无线电指令接收和发射系统,使炸弹具有机动攻击能力。12月又将液体火箭发动机加挂在Hs293V3腹下,克服了航程短的弱点,试制成Hs293AO。1940年12月17日,Hs293AO在佩内明德试飞成功。1943年7月,该弹在安装了最新研制成功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后试验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实战化的空舰导弹Hs293A1。由He111,He117,Do217,Fw200携带。实战战果主要为:1943年8月25日在比斯开湾炸沉一艘英国护卫舰;三天后又炸沉护卫舰“白鹭”号,重创一艘驱逐舰;9月11日和13日,在意大利附近海面重创美国巡洋舰“萨瓦纳”号和英国轻巡洋舰“乌干达”号(也有资料称,系另一种滑翔炸弹Fritz-X炸伤);15日,炸沉医院船“纽芬兰”号;11月26日,在西地中海布日伊湾炸沉运输船“罗赫纳”号;1944年1月23日在意大利安奇奥海岸附近击伤驱逐舰“贾维斯”号,24日击沉医院船“圣.戴维斯”号,重创驱逐舰“普尤克特”号,29日击沉英国巡洋舰“斯巴达人”号(有资料说系Fritz-X炸沉)和一艘运输舰。Hs293A1一共生产2300余枚,击沉盟军舰船数十艘。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命中率约40%。

Hs294空舰导弹

制造公司 Henschel Flugzeugwerke AG用途 空对舰导弹简介

Hs293的改进型,专门攻击舰艇的吃水线以下部分

Hs293D空舰导弹

制造公司 Henschel Flugzeugwerke AG用途 空对舰导弹

简 介

Hs293的改型,装电视引导头。

Hs293E,F,G,H&I空舰导弹

制造公司 Henschel Flugzeugwerke AG 用途 空对舰导弹

Hs295空舰导弹

制造公司 Henschel Flugzeugwerke AG 用途 空对舰导弹

(Hs297) Hs117 Schmetterlingg蝴蝶 地空导弹

制造公司 Henschel Flugzeugwerke AG 用途 地对空导弹 升限 最大射高10000米 航程 射程32千米 外形尺寸 长:4.29米

简介

最接近实用阶段的地对空导弹,使用无线电指令、雷达跟踪的制导方式,除主发动机外,加装两枚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已进行过大量试验,未来得及装备部队。

Hs117H地空导弹

制造公司 Henschel Flugzeugwerke AG 用途 地空导弹

Hs298空空导弹(世界上第一种空空导弹)

制造公司 Henschel Flugzeugwerke AG 用途 空对空导弹 航程 9千米

简介

世界上第一种空对空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控制,也曾发展过一种有线控制的改型,装25千克的战斗部,进行过300余次发射试验,但未进入批量生产

GT1200空舰导弹

制造公司 Henschel Flugzeugwerke AG 用途 空对舰导弹

简介

反舰滑翔导弹,采用俯冲方式攻击舰艇吃水线以下部分

He Zitterrochen(Torpedo Fish)超音速空舰导弹

制造公司 Henschel Flugzeugwerke AG 用途 空对地/舰导弹

简介

世界上第一种超音速空对地/舰导弹,有一副三角短翼,安装两台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未投产

Me Enzian“龙胆草”地空导弹

制造公司 Messerschmitt AG 用途 地对空导弹

简介

1944年初开始研制的地对空导弹。结构由Me163火箭动力战斗机得到灵感,有类似的三角翼和粗短的弹身,有四个助推器和一台主发动机。发动机和控制系统存在若干难以解决的难题,直到战争结束都未能成功。

X-1灵巧炸弹

制造公司 Ruhrstahl/Kramer 用途 遥控滑翔炸弹

简介

世界第一种成功的灵巧炸弹,由1400千克穿甲弹和弹尾组合控制翼组成。通常由专门改装的Do217或He117轰炸机携带,由轰炸手用无线电指令控制系统操纵。取得的战果主要有:1943年9月,对投向盟军的意大利舰队还以颜色,击沉战列舰“罗马”号,重创战列舰“意大利”号;9月11日和13日重创美国巡洋舰“萨凡纳”号和英国轻巡洋舰“乌干达”号(也有为Hs293击伤之说);次年1月29日击沉英国巡洋舰“斯巴达人”。一共生产1400余枚

X-4空空导弹(世界第一种实用空空导弹)

制造公司 Ruhrstahl/Kramer 用途 空对空导弹 发动机 BMW 109-548液体火箭发动机 最大速度 1152KM/h 航程 射程3.5千米,但通常在离目标1.5千米处发射。 外形尺寸 弹翼宽0.575米,弹长1.907米,弹体最大直径0.222米

简介

1943年初,Kramer博士开始设计X-4。同年夏天德国空军部给了它一个统一的编号RK-344,希望这种导弹能够使德国飞行员能在盟军轰炸机的机炮射程之外对轰炸机进行攻击。

X-4有一个尖细的头部和雪茄状的弹体,有四片弹翼和四片更小的尾翼。在两片相对的弹翼顶端有两个控制导线的放线筒,另两片弹翼顶端则有两个曳光管,以便操纵者观察航迹。尾部有一个能操纵导弹俯仰、偏航的操纵机构。导弹由BMW公司的109-548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动,结构特点是将燃料装在螺旋 管中,用压缩空气推动螺旋管顶部的活塞,将燃料逐步压缩到燃烧室中,以延长发动机工作时间。弹头重量20千克,在7.5米的半径内能用冲击波毁伤飞机,导弹由载机飞行员、撞击、声感近炸引信(用盟军轰炸机的螺旋桨噪声为声源)起爆。

典型的作战方式为:导弹载机以相同或略高的高度和相似的速度从后方接近轰炸机,发射悬挂在ETC70/71炸弹架下的导弹,发射的同时,弹上的陀螺仪开始工作,导弹按陀螺仪赋于的航向飞行。载机飞行员用驾驶舱内的控制手柄控制导弹改变航向,发射后七秒,声学近炸引信开始发挥作用。如发射后30秒。导弹还未击中目标,则自毁机构开始起动。导弹飞行速度最大可以达到1152千米/小时,实用射程1500米到3500米。虽然控制导线的长度为5500米,不过在这样的距离上目测操控已十分困难,所以一般使用距离在1500米。

1944年8月,225枚X-4的原型出厂,8月11日由一架FW190战斗机携带进行试验,试验一直持续到次年2月。JU88s夜间战斗机Me262喷气式战斗机也参加了试验,试验证明该弹十分有效。

X-4结构很简单,易于大量生产。稍后,又将铝合金弹翼改为木胶合板制作,节省金属材料。1945年初,Ruhrstall的Brackwede工厂一共生产了1300枚X-4,只等装配火箭发动机后即开始向部队供货,可是就在这时候BMW的斯图加特工厂被空袭,已完成的发动机悉数被毁,订于1945年春天装备德国空军的计划全部落空。这种世界第一种空对空导弹最终未能投入实战。

X-7 Rotkappchen(Red Riding Hood小红帽)反坦克导弹

世界上第一种反坦克导弹。有线操纵,战后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设计均以它为基础。由于和X-4相同的原因未能参加实战。有一个2.5Kg的聚能穿甲弹头,用翼端绕线管中的控制导线操纵。据说还有一种用红外线引导头的改型。

德国人曾打算将X-7装在E-100超重型坦克上

将X-7小红帽和四号坦克结合在一起,有点像苏联的IT-1

单兵便携式

德国还研制了两种无线电指令控制的反坦克导弹“Peipenkopf"和"Pinsel",但无详细资料

莱茵金属公司Hecht(Pike矛)地空导弹

制造公司 Rheinmetall-Borsig 用途 地对空导弹

Rheinmetall-Borsig Rheinbote(RhineMessenger)  莱茵使者

来源见水印

制造公司:Rheinmetall-Borsig,用  途:地对地导弹,发动机: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航程:射程215千米,重  量:发射重量1715千克,外形尺寸:长11.4米。

简  介        

四级远程地对地导弹,弹头重44千克。1944年底有约200枚向盟军攻占的港口城市安特卫普发射。

Rheinmetall-Borsig

Rheintocher(Rhine Maiden)  莱茵女儿

用途:地对空导弹

简  介  

大型地对空导弹;两级;弹体最下端有四片尾翼,中部有六片稳定翼,头部有四片操纵翼;尾部装助推火箭发动机,上部装巡航发动机;采用无线电指令控制;有两种型号,即:Rheintochter 1/Rheintochter 3,未来得及装备部队

莱茵女儿R-1在发射架上
用豹式坦克改装的R-1发射车(来源见水印)

 

莱茵女儿R-3型
E-100改装的R-3发射车(来源见水印)
F-25
F-55

制造公司:Rheinmetall-borsig,用途:大型地对空导弹

简  介        

“火百合”地对空导弹计划来源于德国空军部的一项紧急研究计划,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获得对未来导弹有用的数据。从计划一开始就设计了两种型号F25和F55,即跨音速的F25和超音速的F55,两种导弹的空气动力外形都来自布劳恩的研究成果。

F25安装一台Rheimetall 109-505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可工作6秒,发出500千克的推力。由一台装倾斜滑轨的发射架或挂在飞机机腹下发射,1943年4月在佩内明德附近发射成功。

F55由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动,安装一台由设计Znzian、莱茵女儿发动机的Conrad博士设计的火箭发动机,总推力6350千克,工作时间7秒,还用4枚109-505火箭发动机助推,1944年5月进行首发试验,达到了1.25马赫的速度,取得了试验的成功。

在发射架上的F-55
庞大的发射架


二战德国导弹小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