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血液病患者病情恶化的两份报告单,你要学着看明白

2023-11-21 11:48 作者:血液科医生谢别录  | 我要投稿

当我们不幸确诊了血液疾病时,一般会在一开始发现的时候,仅凭一张血常规就可以看出有异常,只不过明确诊断需要进一步做相关检查,而多数血液疾病用到的最重要的就是骨髓穿刺报告。

我们通过治疗后,就要进行复查看是有好转还是恶化,而复查的关键报告就是血常规骨髓穿刺

血常规怎么看?

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检查,通过测量血液中不同种类的细胞数量和其他指标来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血常规指标及其意义:

  1.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程度。正常范围通常为4-10×10^9/L。如果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意味着有感染或炎症;如果白细胞计数降低,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药物反应或骨髓功能受损等原因引起的。

  2.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胞计数是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一种,它反映了身体的免疫系统对细菌感染的防御能力。正常范围通常为2-7×10^9/L。如果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意味着有细菌感染;如果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药物反应或骨髓功能受损等原因引起的。


  1. 淋巴细胞计数(Lymph):淋巴细胞计数是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一种,它反映了身体的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的防御能力。正常范围通常为1-3×10^9/L。如果淋巴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意味着有病毒感染;如果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受损或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的。

  2. 单核细胞计数(Mono):单核细胞计数是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一种,它反映了身体的免疫系统对单核细胞系统的防御能力。正常范围通常为0.2-0.8×10^9/L。如果单核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意味着有单核细胞增多症或某些恶性肿瘤等疾病;如果单核细胞计数降低,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受损或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的。


  1.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一种,它反映了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过敏和寄生虫感染的防御能力。正常范围通常为0.02-0.5×10^9/L。如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意味着有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如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可能是由于药物反应或骨髓功能受损等原因引起的。

  2. 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是反映贫血程度的指标之一,正常范围通常为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如果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下限,可能存在贫血。

  3.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反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指标之一,正常范围通常为男性4.0-5.5×10^12/L,女性3.5-4.5×10^12/L。如果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下限,可能存在贫血或失血;如果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上限,可能存在红细胞增多症。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反映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指标之一,正常范围通常为100-300×10^9/L。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下限,可能存在血小板减少症或骨髓功能受损;如果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范围上限,可能存在血小板增多症。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指标了,如果血液疾病患者复查血常规发现这些指标还是异常,相比之前发现的时候,还要远离正常范围,那就说明病情恶化了,如再障患者全血细胞减少,刚发现时,血小板60,血红蛋白70g,白细胞3.5,经过治疗复查发现血小板30,血红蛋白48g,白细胞2.9,这就说明病情恶化了,当前治疗肯定是无效的,相反如果都处于正常水平了,那么患者也就治愈了。

骨髓穿刺怎么看?

骨髓增生程度:骨髓穿刺报告会描述骨髓增生的情况,包括活跃、减少等。骨髓增生程度可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状态。

粒系、红系、巨核系细胞形态:骨髓穿刺样本中可以观察到不同种类的细胞形态,包括粒系、红系、巨核系等。这些细胞的形态可以反映出血液系统的病变情况,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病态造血细胞:骨髓穿刺样本中可以观察到病态造血细胞,如巨幼细胞、原始细胞等。这些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以反映出血液系统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异常细胞:骨髓穿刺样本中还可以观察到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等。这些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以反映出血液系统肿瘤的情况。

骨髓小粒:骨髓穿刺样本中还可以观察到骨髓小粒,这些小粒的形态和数量可以反映出血液系统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再说说骨髓穿刺,如再障患者的骨髓象是骨髓增生减低,当我们营养骨髓造血功能后,发现复查的骨髓穿刺报告提示了骨髓增生极度减低,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重型再障的发生,属于病情恶化了,相反,如果提示骨髓增生活跃,即造血功能已恢复正常。

血液病患者病情恶化的两份报告单,你要学着看明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