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5中指看报: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中指提示:城市治理话题算是老生常谈了,拿出这篇文章来分享主要是因为三个分论点比较适合申论作文积累。温度、精度、效能,思想、理念、手段好好体会用词的精度和分点间的层次。
从宏观来说所有的分论点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我们很多主题的作文都蕴含这一思想,但如果把这一点当做第一分论点来使用,如何平衡和区分其他分论点呢,如何让这一点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即独立起来不跟其他点重复,又有高度能统领其他点。好好体会这点的写作高度。同样第二点谈精细化,如果谈具体了也容易跟第三点的具体手段相互重叠,也值得大家思考。
这种三个分论点意思上有包含、递进关系,写作上又要求并列的,在我们日常文章写作中经常遇到,如何“画地为牢”,理性精准分配内容、有所侧重用力,是每个考生最终都要思考的。
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李 明《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21日 第 05版)
不久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举行,全国133个城市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每三年评选一次的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文明城市创建有标准,城市治理水平提升无止境。他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彰显着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文明城市创建,既检验着城市治理效能,也蕴含着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内在要求,需要在温度、精度和效能上下功夫。(论证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提出总论点——在温度、精度和效能上下功夫。可以结合之前看报内容《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相关论述积累补充。)
提升城市治理的温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他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许多城市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不仅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还注重共商共建,调动百姓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将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转化为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取得了良好效果。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市建设得如何,归根到底要看百姓支持不支持、参与不参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工作重心落到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上,城市治理才能迸发出活力和创造力。(感受写作的角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政府的角度,较为宏观的提出激发内生动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关于群众在社会治理的论述可以结合《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这篇报纸补充梳理知识点。对比学习《市域治理现代化》人民中心段,感受宏观和较中观的人民中心写作手法。)
提升城市治理的精度,需要抓住治理末梢,下好绣花功夫。“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社区成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承接了越来越多的公益性、社会性和群众性工作。提高城市治理水平,重心在基层,基础在社区。近年来,从改造公厕,到整治背街小巷环境,再到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多地从细处着手,打通堵点、理顺机制,得到了市民的大力点赞。以绣花般的精心、细心和巧心,把城市治理的成果落实到群众切身感受上,落实到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才能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进一步落细落实,如何做好“绣花功夫”。【参考2021江苏省申论A类真题,第二题对绣花功夫的分析】绣花的精心、细心、巧心可以延伸至基层工作的具体做法,也可以积累到面试中。这一段逻辑很适合套用,比较标准的段内结构。“精度”的描写比较中观,体会“从…到…再到…”中的举措与下段更具体对策描写之间的区别,重点理解城市治理精度要怎么“精”,即在基层治理上,抓好末梢,重心下移,打通最后一公里。)
提升城市治理的效能,需要综合运用法治、技术等手段。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不少城市出台了促进社会文明、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防治大气污染等相关规定,形成了常态机制,为城市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与此同时,“智能防疫”“物联感知”“智慧治堵”等一系列智慧应用的出现,“智慧大脑”的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运用,提高了城市运转效率,增加了文明城市的智慧成色。这启示我们,提升城市的法治化、智慧化水平,是加强城市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有力抓手。(谈手段抓手,这里把体会法治、智治结合在一起作为城市治理手段,也可以参考之前报纸的相关表述。重点理解治理效能通过什么途径提升,法治化、智慧化的好处是如何论证的。)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起点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温度、精度和效能,我们的城市一定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