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蛋壳和郑庄公的对照浅谈春秋
开头先赞美下bilibili的方便和友好,除了科技站,就这里发文章最方便了。
左传把郑伯克段于鄢作为春秋开篇的第一篇长篇故事,有其缘由。
郑伯的故事,讲了郑伯,共叔段,武姜,但没提到两个重要的力量:周天子(因为郑伯也是方伯,所以处置他的会是天子),国人。
拿蛋壳作对照,是因为这件事过去不久,大家还有记忆,同时这在春秋之义(即正义性)的角度上高度相似,结构相似而内容差异巨大。
初,六师欲动。
段闻之,肉袒负荆。
庄公大悦,爱之。
歌曰:其乐也泄泄。
(笔者古文功底不是很好,也就大概这样表述了一下其区别)
首先,最浅层,那即蠢又坏的共叔段没什么可说的,蛋壳其罪难逃,苍蝇不叮无缝蛋,其先作恶,后才有利用放有意的放纵。
蛋壳类的商业模式就是这样,无风险(如果不考虑政治)的受益者是提供金融支持的力量,蛋壳注定亏损的,抱着资金盘想法运营罢了。
所以说其即蠢又坏,拿来和共叔段对比。
然后,表层,也就是明面上谴责的庄公,其手段老辣,精于钻漏洞,什么能被抓到的把柄都没留下,孤立的看每一件事,都不算是在作恶,看上去好像只能在道德上谴责其用心不良。
但公道自在人心,他挑不出错,但严重违反了正义(即意识形态),他自己是心虚知道自己做错的,并且其表面得利,实际上损失名声信誉等等。
可以看出,诸夏都是普遍比较讨厌他的,日后郑国被讨的次数比较频繁。
所以也用给蛋壳提供金融支持的力量做了对比,在债务逼得人跳楼这事发生之后,其反应的迅速可以让人看出他的心虚,肯定是提前早就做好预案,并且心虚的时刻紧盯着风吹草动的。
(题外话,这商业模式中,金融方刻意做了很多切割,阴谋论角度让人怀疑蛋壳是不是一个拉贷款工具,获得了优质的贷款后,其就已经没什么作用了,什么时候功能性破产都没关系)
二、没提到的国人和周天子
春秋时期有个国人的概念,这含义接近于罗马的公民,当时的国家的国人的国家,如果环境剧变,国君是会直接带着国人跑路的。
(题外话,称罗马为西秦其实是因为其和秦的相似度,秦把军功授爵的军人当成国人对待了,然后就是过度的战争中变得贫困,普遍欠了国家一大笔钱,秦为了挽救脆弱的金融系统,又不停的兴工役和对外开战,管饭并且以役还款企图解决问题,结果问题越来越严重。)
国人是国家的支柱,同时也是义务兵的来源,并且他们本身也是以军事模式组织起来的,有属于自己和军团的农场,所以他们拥有决定性的力量,能得到他们认可的意识形态,才是社会的意识形态。
而在这事件中,国人没有被提到,但他们支配着一切,共叔段多行不义,所以庄公可矣的时候,能够借助国人的力量,把他轰走。
同样,庄公的总总作为也围绕着国人,他对国人的了解是其兴风作浪的基石。
但共叔段作乱,庄公谋利,国人受灾!!!!
国人该怎么做?我们认为国人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做,共叔段是邪恶的,肯定要轰走他,但郑伯也不被认可。
三、重心,周天子
重心来了,谴责的是周天子,你就这样给我扮演了不存在?
为什么这篇故事放在春秋的开篇?
春秋的过程是什么?其与西周的区别又是什么?
周室衰微你自己就没责任?
齐桓公尊王攘夷,总总逾礼的事都管,怎么换成你反而不管了?
维护礼乐,敬天法祖这是周室的责任,这是天子的责任,也是天子的权力。
如果这时候兴六师问罪,国人到底支持谁?郑伯八成自缚出降,这就是吊民伐罪啊。
直接吞了也好,效仿当初处理三监也好,不管怎么样,周室应该,也必需出手,只要出手就能获得足够大的利益,其中拿出一小部分就足以救济国人。
要知道诸夏之间,不得无故兴兵的。
所以此文在春秋开篇,周室丢失了明正,责任自己不履行,各方伯帮他履行了,所以周室衰微。
而作为对比,天子把其的责任看的比一切都重,国人也会主动寻求天子的帮助。
天子还没开始准备出手,光看到了这个征召,老谋深算的庄公就已经认罪,并且对国人作出补偿了。
这也是我对春秋理解,讲周室衰微,讲明正,讲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