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社005】兵逾五岭越桂柳——记1945年中国战场反攻 中
本文由龙腾社战史组继续出炉,为桂柳的中篇,作者为Oushiyuyang,全文共13000多字,还请各位大佬们多多点赞转发支持,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社前进的动力啊() 3 鏖兵五岭,反攻桂柳
如果说第2方面军在桂南的反攻作战因为日军的主动撤退没有经历多大波折的话,第3方面军反攻柳州和桂林的战斗就激烈多了。 4月中旬,为策应湖南方面作战,第3方面军令桂穗路方面的第29军开始袭击河池外围的日军,到5月初取得很大进展,先后击毁日军汽车十余辆,缴获大量粮弹被服等物资。为了顺利撤退,日军于5月3日增调步兵第65联队向河池地区反击,但未能制止第29军的进攻。到21日,第29军收复河池。尔后,该军又协同第71军第91师乘胜追击,连克金城江、德胜、天河、怀远等地。 6月11日,第29军所属预11师的两个连攻入宜山,突遭埋伏于城内的日军步兵第65联队攻击。于是,双方在宜山城下展开拉锯战。到13日,宜山守敌奉命撤退。预11师方才于次日进占宜山城,打开了柳州西面门户。 15日,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判断日军无死守柳州之可能,电令:第29军和第46军一部会攻柳州;第27集团军向桂林附近推进,准备收复桂林。 各部奉令后,立即展开行动。6月8日,驻龙胜和融安一带的第26军和第20军第133师分别向丁岭界和百寿进攻,与日军独立混成第88旅团和第58师团各一部展开激战。18日,长安镇守敌第58师团所属步兵第96大队奉命向柳州撤退,途中遭到第133师一部和当地自卫队的袭击,损失惨重,经反复争夺才侥幸进入柳州。 与此同时,第29军和第175师向柳州追击。15日到17日,第29军所属第169师协同第175师第525团与柳江和忻城自卫队在门头、百子坳、牛屎坳一带连续伏击日军步兵第34联队第1大队和步兵第6联队,击毙日军约20人,打伤多人。19日,第29军进抵柳州城郊,柳州争夺战开始。 这天,柳州城外发生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10名中美军官受第175师战报的蒙蔽,竟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驱车开进了尚在日军手中的三都据点,当场阵亡9人,1人被俘。 此后的10天中,第29军和第175师在柳州城内外与日军独立混成第22旅团主力及第13、第58师团各一部展开激烈争夺。到6月30日,日军全部北撤,柳州光复。 补遗,美军飞行员对于收复柳州后的一些回忆[11] 称卡沃戴尔上校与三名美国军官不听劝告,之后汽车触雷,车上三名美军军官死亡,卡沃戴尔上校衣衫残破,被日军俘虏后狼狈不堪的逃出。又有两名美国工兵拆雷时,与一名中国士兵不幸被日军埋设的地雷炸死。 在柳州攻防战的过程中,日军第11军加快了撤退步伐,其精锐部队第34、第3师团基本上全部撤入湖南境内,第13师团所属步兵第116联队也移防新宁。这样一来,留滞桂北地区的日军仅剩下第58师团和独立混成第88旅团全部及第13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2旅团主力,总数已不到5万人。但是,由于中国军队的猛烈追击和桂北各地自卫队的不断袭扰,日军的撤退行动越来越困难,不得不在桂林地区组织防御。 双方针对柳州得失进行的争夺已宣告结束,而桂林的苦斗才正要拉开序幕;6月下旬,中国第3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接到何应钦授权其全面负责桂北作战的指示后,迅速策定攻略桂林的作战计划:以第29军(附第91师)沿桂柳公路北进,吸引日军兵力;以位于湘桂边界附近的第20、第94和第26军担任主攻,从西、北两面直扑桂林,切断日军退路,求歼北退之敌。 7月3日,第29军首先开始行动,由柳州向东北方向进攻,与担任日军后卫的步兵第65联队和独立步兵第106大队展开激战,7日攻克雒容、鹿寨,12日克复中渡,13日占领黄冕,直逼永福。日军第58师团后卫独立步兵第107大队在此进行了激烈抵抗。第29军因粮弹告罄,后方道路又未恢复,补给无着,与敌相持10天之后,才于25日夺取永福。不过,在此期间,作为第29军侧翼,第91师却取得重大进展。该师于17日克复荔浦后,于19日在马岭圩遭到第58师团所属独立步兵第95大队顽强抵抗。师长赵琳当机立断,以主力向阳朔西北白沙迂回,迫敌置困守阳朔城南青桥的第1中队于不顾,退守阳朔、白沙,致该中队遭到全歼,67名官兵无一生还。 [12]第29军的行动吸引了日军相当注意力和大量兵力。7月12日,第27集团军各军到达攻击位置后,即开始向当面之敌前沿进袭,驱逐警戒部队,完成攻击准备。次日拂晓,中国军队在桂林以西和以北进攻按计划开始。 从龙胜沿桂穗公路南下的第94军最初的进攻十分顺利。就在进攻发起当天,第43和第121师就连续突破了两道重要关口,先后拿下了白马庙、宛田、惠元圩,打得守敌独立步兵第523大队节节败退。但接下来的战斗就没那么容易了。由于日军步兵第104联队主力抢占了潭下圩、磨石岭等要点,并不断组织反击,第94军的攻势受挫。16日,第43师第127团虽夺取丁岭界,重创独立步兵第523大队,也未能打破僵持局面。 眼看战局要拖下去了,牟庭芳军长当机立断,决心越点出击。当晚,第121师奉命派第363团钻隙直插敌后于18日进占桂林城外制高点之一的长蛇岭。但是,是日日军第58师团调独立步兵第94大队增援步兵第104联队,向第94军发起反击。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敌人,第43师官兵手中的美式利器纷纷向敌兵吐出炽烈的火舌,冲锋中的敌军一排一排地倒在阵地之前;而美械装备打起来痛快,弹药的消耗量亦是十分惊人的;趁着中国士兵子弹打光的间隙,日本兵端着刺刀就冲上他们的阵地乱刺滥杀,没有刺刀的中国军队近战吃了亏,被迫放弃了大王山、宛田大岭,退向中江村、合作屯附近据守;为了粉碎敌人的反扑,第94军军长牟廷芳下令第121师迅速向岩山圩进击,[3]到20日,宛田、惠元圩、大岭等地得而复失。第363团的后路被切断,陷入重围。 尽管如此,为了策应主力作战,该团仍于当晚以一个营袭击甘棠圩渡口,焚毁日军油库和渡船多艘。再不拔除这颗钉子,第58师团的撤退完全可能被这只不起眼的小部队搅黄。日军第58师团长川保雄人中将急了,立即命令师团预备队独立步兵第92大队围攻长蛇岭。 可是,这个在前期作战中已减员过半的大队哪里是中国军队一个美械精锐团的对手,一上阵就挨了当头一棒,打头阵的第4中队进攻还没组织起来,就遭到第363团的火力急袭,中队长山胁正元中尉以下多人被打死。到26日,该大队2个中队长被打死,当场阵亡达30多人,还有大量伤兵被送进野战医院。川保师团长不得不将独立步兵第93、第96和第106大队都拉上了长蛇岭战场。然而,除了迅速攀升的伤亡数字外,他什么也没得到,还搭上了独立步兵第96大队长立川惣四郎大尉的性命。到28日止,第58师团主力大多被钉死在了长蛇岭一带。 往事已去,一位当时的亲历者留下的回忆则更显得无比珍贵:“14] 7月,九十四军奉命调赴桂林,三六三团所守的一O五高地是一战略要点,必须坚守。由于坚守,三六三团却被敌切断交通补给线,形成被包围之势,敌寇在此硬攻三天三夜,发动冲锋十几次,都被打退。敌增援部队上来,又组织连续冲锋,飞机掩护,轮番轰炸扫射。三六三团炮兵阵地距敌较近,火力不便发挥,团长饶启尧下令大炮降低角度,连续平射,炮弹是直冲敌阵,突发威力,敌阵一片混乱,溃不成军,三六三团不仅突破包围,而且还歼灭了敌寇投入此次战役的主力部队,对湘西大捷也起了很大作用。 美国盟军方面派顾问官来慰问全团将士,赞扬打得好,对炮兵的平射、俯射表示很感钦佩,对饶启尧团长奖赠一枚战功勋章。 战斗仍在激烈进行,但从8月12日夜间开始,敌方枪炮声逐渐稀落,我方更是加强戒备,严密防范,准备更大的反击,誓雪国耻,收复失地,还我河山! 15日晨,得军部通知,日本已无条件投降了!捷报传来,战士们举枪欢呼,全国普天同庆。”
第363团在长蛇岭的英勇奋战,牵制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使义宁方面的日军失去后援。而随着第5师加入战斗,第94军的进攻力度也不断加强。当面日军伤亡剧增——仅步兵第104联队第11中队的伤亡就高达三分之二——逐步陷于被动。23日,第121师一部攻占农上图、岩山圩,直接支援第363团作战。25日,第43师攻占宛田、大岭等地,直扑义宁。第94军正面的日军已呈动摇之势。 就在第94军在义宁附近与日军苦战之时,负责掩护其两翼的第20军也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在第94军的南面,奉命由长安镇向东进攻的第133师经激战,于23日击破独立步兵第108大队的抵抗,攻占百寿。守敌经山口圩、两江镇退回桂林时,已溃不成军。伪百寿县维持保安队亦被解决。与第133师相比,进攻北面大、小溶江一带的第134师打得艰苦很多。从13日开始,该师仅以两个团的劣势兵力与独立混成第22旅团主力4个大队反复拉锯。双方伤亡均重。其中,日军步兵第125大队第4中队长佐竹重惠少尉和他的两个继任者全被打死;步兵第71大队第1中队仅在一个小小的马场山400高地就有22人被打死。 如此巨大的伤亡,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震撼。步兵第66大队官兵甚至“做了被全歼的心理准备”。到26日,桂林附近的日军已成困顿之势。中国军队乘机在桂林城内外发起了总攻。27日,第169和第133师先后突入桂林城内,与第58师团一部展开巷战。是日下午第43师亦攻克义宁。步兵第104联队及独立步兵第94大队杀开一条血路突围而出。当夜,日军全部撤出桂林城。中国军队乘胜肃清残敌。桂林城遂于28日天亮后重新回到了中国抗日军民的手中。而桂林在历经了日军将近一年的蹂躏,终于重新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这时,它已形同废墟......[8] 攻克桂林是正面战场反攻开始以来取得的最辉煌的战果。不过,第三方面军每一个官兵都很清楚,还没有到庆功的时候,因为日军还没有肃清,第26军尚在北面的咸水地区苦战。
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抗日战史》永福、阳朔间地区作战示意图
苟吉堂《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纪实》反攻桂林章节节选
苟吉堂《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纪实》反攻桂林章节节选
苟吉堂《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纪实》反攻桂林章节节选
苟吉堂《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纪实》第三方面军反攻桂林作战之态势
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抗日战史》围攻桂林作战示意图
早在7月12日,第27集团军的进攻开始之时,第26军就向湘桂铁路沿线的咸水、界首出击,以切断日军的退路。由于担任这一带警备的日军独立混成第88旅团是新建部队,武器短缺(三人才合用一支步枪),战斗力极弱。因此,第26军的攻势非常凌厉,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就相继攻克吹风岭、胭脂岭、五福关、五旗岭等地敌大小据点十余座,歼灭独立步兵520大队大部。日军在部队史中记载受七月十五日遂我阵地侵入,耒大队约八杆旦阵地确保,安之反击退敌,第四十一师,第四十四师二师反击攻击大队各据点,一部悲壮玉碎。[13]日军虽紧急将位于灵川附近的步兵第104联队第1大队和新到的步兵第65联队447名补充兵投入该方向协同独立混成第88旅团实施反击,也被打得灰头土脸,仅步兵第104联队第4中队参战80名官兵伤亡就高达55人。19日,第26军所属第44师进克八甲村。日军不甘失败,21日又将步兵第65联队主力投入反击,仍遭第26军的顽强抵抗,进展甚微。但是,由于第26军军长丁治磐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忽视了右翼山地的警戒,为敌所乘,22日五旗岭、大车岭失守。此后,日军乘胜向古留方向突击,攻占五福关等地,但击溃第26军的企图未能得逞。24日中午,日军第13师团长吉田峰太郎中将下令中止反击,将第13师团的部队撤出五旗岭一带。这样一来,第26军当面敌情减弱,遂得以恢复攻势,到28日攻占南北宅,向白沙、咸水追击,可因当面的独立混成第88旅团残部和从桂林退下来的第58师团节节抵抗,进展迟缓,切断日军退路的目标一直未能达到。 桂林光复使两广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驻守广西和驻守江西日军的撤离,驻守广东的日军逐步陷入中国军队的战略包围之中。中国最高统帅部决定抓住这一有利的战机,扩大桂柳作战的战果。对华南第一大都会广州的反攻作战进入了实施阶段。 7月28日,第三方面军下达了向全线追击的作战命令,以期将日军赶出广西,进一步孤立驻守广东的日军。次日,聚集于桂林地区的中国军队开始行动,一路向北,紧追后撤之敌,相继收复大、小溶江、灵川、兴安等地,使退却之敌没有半点喘息的机会。到8月6日止,日军第11军已全部退集全州一带。此时,第13师团已退入湖南境内,脱离了第11军建制。第11军所辖部队仅第58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2、第88旅团,这些部队在桂林作战中均遭重创,兵力单薄。如果仓促退入湖南,在尾追的中国军队紧逼之下,有溃散之余。为此,日军第11军于12日集中全部兵力对攻入全州及其附近的第20和第26军实施伏击。两个军在追击过程中,连战连捷,颇有轻敌情绪,疏忽大意,因而在日军精心设计的反击面前,完全不知所措,很快败退下来。幸好,第27集团军预备队第5师即时在咸水附近紧急组织防御,打退了向中国军队纵深穿插之敌,才使战局没有进一步恶化。尽管全州反击战相当成功,日军第11军司令官笠原幸雄中将却一点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之前已从第13师团通报中得知:步兵第116联队于7月31日夜放弃新宁后,中国军队第58师进占了该地,并向东安追击,于8月6日在白沙袭击了撤退中的步兵第104联队第2中队,致中队长关根胜中尉以下7人战死。这下,笠原中将有点不寒而栗了:第58师素为中国军队的精锐,一旦攻占东安,自己的退路就断了。所以,他决定见好就收,于14日将所部撤回全州。此后,双方在全州城下形成拉锯。17日,驻守全州的日军接到了日本天皇的投降公告和中国派遣军下达的停战命令,奉命弃城北撤。第20和第26军遂得以进占全州,并乘胜前进,于21日收复东安、零陵。[8]24日,日军独立步兵第519大队退到祁阳时遭到游击队(杨遇春部)袭击,大队长谷口成男少佐战死,成为日军的湘桂撤退作战中阵亡的最后一名大队长。[15] 此后中国军队转为接受日军投降,据蓝显宗老先生回忆: “15日晨,得军部通知,日本已无条件投降了!捷报传来,战士们举枪欢呼,全国普天同庆。17日,一二一师奉命开赴柳州补充待令。 23日,三六三团作为先遣部队,奉命由柳州登机飞赴上海,执行对日缴械任务。当飞临上海上空,俯瞰虹桥机场附近地面上,有些日军骑兵列队活动迹象,竟是那样的渺小,人如蚂蚁,马如小虫,纷纷蠕动而已。不管他们想干什么,团长饶启尧通过无线电通话命令一营三连所乘的第一架飞机,先行降落,作战斗准备,下机后担任警戒,保卫后来的飞机安全降落。一等飞机停稳,三连迅速下机,立即冲锋前进,占领跑道,指挥塔及四周地面。奇怪的是,并没有听见响过一枪一弹,也没有见着一个敌寇,连敌骑兵也不见影了。 一二一师师部乘第五架飞机安全着陆后,师参谋长在机场指挥塔与上海日军指挥部通电话。不几分钟,开来一辆打着白旗的汽车,走出一名日军将官,立正敬礼,表示愿交出武器,原地待命,听候处理,无条件投降。当他被问及为何地面有骑兵活动时,日酋毕恭毕敬地回答说:“那是为了贵军飞机安全着陆,负责警戒保卫的,绝非抵抗之意,现早已全部撤离,回营待命了。” 我军飞机全部安全降落,一二一师整队开进上海市区时,三六三团一营三连仍是前锋,战士们踏着军人豪迈标准的正步,由我高举军旗走在最前头。上海沦陷多年,这次行军,也可以说是抗战胜利后,我军光复上海的入城式。上海的同胞们没经任何组织安排,倾城出动,夹道欢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大家沉浸在欢乐中,人人喜笑颜开,有的热泪盈眶。口号声声,响彻云霄:庆祝抗日胜利!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 进入上海市区后,自发来驻地慰问的人们川流不息,慰问品堆积如山。 我和弟兄们,都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伟大!也感到作为一名中国抗日军人胜利的光荣。”[14]
4.反攻雷州半岛
自5月决定由海军独自防守海南岛,独立混成第23旅团开始撤离,其中独立步兵第129大队在5月18日从藤桥市撤离:独立步兵第130大队在5月16日在黄流市撤离:独立步兵第247大队在5月20日从海口撤离:独立步兵第248大队在6月3日从海口撤离,4日在徐闻登陆,7月1日到达遂溪寸金桥:炮兵队在5月18日从海南撤离:通信队在6月19日从海南撤离:工兵队在5月19日在三亚出港。而在1945年1月下旬成立的雷州支队本来由独立步兵第70大队和独立步兵第128大队组成,但在7月开始改为独立步兵第70大队和独立步兵第248大队组成(以下简称独步)。 其中7月25日开始的防卫布置为:独步第70大队本部驻守遂溪,独步第70大队第1中队驻守廉江,独步第70大队第2中队驻守遂溪东北乌蛇岭一带,独步第70大队第3中队驻守东营坡头,独步第70大队第4中队驻守遂溪飞机场风廊岭:独步第248大队本部驻守寸金桥,独步第248大队第1中队驻守西营,独步第248大队第2中队驻守麻章,独步第248大队第3中队驻守坡头,独步第248大队第4中队驻守雷州,独步第248大队第4中队1小队驻守城月,独步第248大队机枪中队驻守福建村,独步第248大队步炮中队驻守大塘村。 1 8月1日至7日的攻击
雷州半岛战斗经过要图
7月26日第四十六军从陆川、郁林向廉江挺进,同日下达“雷字第一号作战命令”,里面要求新编第19师(附属军炮兵营)在31日之前完成攻击廉江的准备,8月1日开始攻击,3日之前攻克;第188师派出一部两家滩、良垌、新安圩方面警戒,掩护新编第19师左翼[18]。 根据军政部1945年6月编的《军政统计》,第二方面军的编制数是官佐6894人、士兵124028人,实际人数却有两个数据,一个是总人数82999人,官佐8158人、士兵74841人;另一个是总人数81271人,官佐8084人、士兵73187人;而另据何应钦7月18日报告第二方面缺员5万2千人,看来第二方面在6月时兵力只有78922左右。虽然第46军编制数是37256人,但综合各种数据来看在8月份第46军人数在两万到三万之间,当时配属的有雷州挺进支队和突击纵队。第46军属于桂系,于1939年1月26日在南宁成立,其中下辖的新编第19师于1938年6月3日在南宁成立,第175师于1937年3月3日在广西桂林成立,第188师于1938年4月12日在南宁成立。第131师于1937年9月30日在南宁成立,下辖第391团、第392团、第393团,时任师长为黄炳钿[20]。
中国军队战斗序列
日军战斗序列
日军雷州支队战斗序列 独立步兵第70大队大队长 陆军少佐 渡部玄藏 大队副官 陆军中尉 多田直一 第1中队队长 陆军中尉 浜元政春 第2中队队长 陆军中尉 白川胜堯 第3中队队长 陆军中尉 溝渕三雄 第4中队队长 陆军中尉 大塚满须彦 机关枪中队长 陆军中尉 福井治左门 步兵炮中队长 陆军中尉 林友重 通信队长 陆军中尉 安岡久幸 独立步兵第248大队大队长 陆军少佐 臼井七了 第1中队队长 山本中尉 第2中队队长 渡边中尉 第3中队队长 池田中尉 第4中队队长 西芝中尉支队直辖部队:通信队、停泊场办事处、货物场、陆军医院、第六飞行场中队等。根据《广东受降纪述》和《华南边境の战线》综合看,当时独立步兵第70大队人数在1200左右,第六飞行场中队284人,整个雷州支队人数在两千八左右。 7月30日,新编第19师到达莲塘口,当时第一线布置为:第55团在右侧,第57团在左侧;第56团作为预备队布置于狮子岭、石头岭;炮兵营位于梧村垌、太平岭以其火力支援第55团战斗,预定在8月1日6时30分待空军飞机轰炸后即向廉江发动进攻。安铺在1944年10月10日被独立第70大队攻占,廉江于10月下旬被攻占。而当时驻守在廉江的日军有2个步兵小队,1个机关枪分队,1个连队炮分队。1日早上因为南宁天气恶劣,飞机不能起飞,蒋雄决定在7时开始攻击(以下皆为中国时间),经过半小时战斗占领红头岭、陆军堂、大桥头等据点,11时15分占领西街岭,在战斗中西街岭守备的平本伍长等10名日军全部被消灭,炮兵营发挥着极大作用,其火力完全压制日军。由于日军顽强抵抗,第57团未能攻下东圣岭,12时30分停止攻击,重新布置后13时30分再度攻击,经过三个小时激战,第55团占领县背岭,一部攻入西门,第57团攻占东圣岭逼近东门,在攻击西门的战斗中炮兵营炮击30分钟后,日军海下军曹等24名士兵被消灭。虽然国民党战史宣称到21时已经攻占廉江,但明显打了提前报告,8月2日午夜3点,日军召开会议,浜元中尉决定撤退。
《中央日报》1945年8月8日报道
31日晚在遂溪本部的日军发现第1中队的电话线接不上,1日从廉江逃出的実平上等兵报告了廉江的战况,当时决定由独步第248大队第1中队队长山本中尉指挥1个步兵小队、机关枪小队、通信班和卫生班组成救援队,其中白石小队18人,通信班4人,卫生班15人,平田机关枪小队19人;在8月2日1点20分冒着大雨从马头岭出发。在离廉江南方4公里左右收容第1中队残余人员,10时第56团在上水尾村发现日军,虽然报告说“经过四个小时战斗,将其击退。”但翻开日军回忆录《华南边境の战线》,很明显没有发生很激烈的战斗,第1中队残余人员顺利逃回遂溪,直到3日9时,第55团一营才发现在智沙岭的日军救援队一部,并对之发动攻击,随后日军转移到沙井、酒房附近抵抗,14时得到在红头岭附近的第562团第三营协助围攻,至4日9时,日军救援队向老鸦塘、独牛岭溃退,此时第56团一营在板塘、独牛岭堵击,战斗中消灭平田机关枪小队和通信班等21人。 在廉江战斗开始后韩练成下令第564团一部向良垌警戒,第175师推进石角、太平待命,以掩护新编第19师;待攻克廉江后原本担任攻击良垌的第131师尚未到达,韩练成为确保左侧安全,于8月2日14时下令第564团推进至南圩准备进攻良垌,为确保右侧安全,下令突击纵队主力推进至谭福村、横山、曲塘,并在3日开始攻击安铺,另一部推进至后溪,对洋青警戒[23]。 8月3日8时韩练成下令第188师(欠第564团)在右、新编第19师在左,推进至族山、新塘、义合圩、圆岭子、前山坡、春华墩、松木岭、修古塘,第524团推进至廉江接替新编第19师警备,军工兵营扫除廉江城区并构筑城防工事。 在安铺防守的是在7月29日达到的第4中队一部,包括第1小队,第2小队、配属炮1门,第3小队(欠一部)、配属机关枪分队,由真锅中尉指挥。当时防守布置是九洲江一带由第1小队防守,市西北旧学校一带由第2小队的1小队防守,市西丘陵一带由中队主力、机关枪分队、大队炮防守。8月1日前3日大雨倾盆,水浸满了战壕。8月2日晚上安铺的日军发现电话线被切断,3日凌晨我突击纵队开始攻击,由于日军顽固抵抗加上期间暴雨来袭,我军一度停止攻击,期间日军大队炮发射数十发后出现故障,炮也因为连日受潮不能着火。8月4日雨停,天转晴。11时我军再度攻击,于13时突入市区,但日军反击后阵地失守,当日21时日军派出叶润兴(协助日军的中国人,日军说他像同胞一样可信赖,战后随着日军返回日本,数年后又回归中国)带着由指挥班高桥力兵长写的报告书从安铺东南逃出,第2天早上顺利到达洋青墟[24],当日4时由小阪中尉指挥1小队、重机关枪小队和1台装甲车、数台汽车从遂溪出发支援安铺日军。我军一度不敌,遂停止进攻,将兵力布属于安铺至遂溪公路南,突击第一营位于横山、缸瓦窰一带,突击第二营及雷州挺进支队第一支队在安铺以西。
雷州半岛上的日军照片
8月2日7时我军第564团开始对良洞的日军第2中队发动攻击,我军以机关枪、迫击炮、野炮猛烈向日军阵地倾泻,日军则以掷弹筒反击,11时日军多田直一电话连线询问战况,14时我军停止攻击,16时日军接到撤退的命令,在焚烧了文书等设备后,第2中队的日军在夜晚开始撤退,8月3日7时到达马头岭,当日夜晚马头岭开始飘起了小雨。与此同时我军占领良洞,随后第564团归建,而第131师则继续向南推进,其中第392团推进至后背岭、黄泥地、两家滩一带。 8月5日安铺地区再次下起雨,日军调整防御加强阵地工事,而我军并没有展开攻击,当时韩练成得到安铺日军增援的消息判断日军可能沿遂廉公路反攻,下令第188师和突击纵队侧击安铺与遂溪之间的日军。6日22时安铺日军开始撤退,7日5时后向豆坡圩撤退,14时安铺日军到达洋青,同时第562团之一营将在南安新圩的伪军驱逐,安铺与遂溪之间的交通才被我军切断,但为时已晚,我军8日才发现日军撤退,随后突击队占领安铺。 随后第46军逐渐向遂溪推进,期间对马头岭、狮子岭一带进行骚扰攻击, 8月10日第二方面军截获东京广播,日本政府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宣言,随后在11日电令第46军:“顷据广播,大陆及越南之敌,仍将继续战斗,不能接受东京政府命令,我各军行动着以威力压迫为着眼,慎重将事,勿以一时意气之冲动,轻率暴进,作无计划之战斗,致反遭不利。”12日韩练成根据电报“威力压迫”的目的下令新编第19师以一部和第131师在13日拂晓进攻马头岭,第188师以小部队佯攻遂溪飞机场一带以策应马头岭的攻击;突击纵队则以一部对洋青进行威力搜索,一部对城月一带进行广面搜索。13日6时30分蒋雄以第56团配属山炮两门向前山坡、马头岭、狮子岭进行进攻,第55团一部推进至南阳村以策应,11时许马头岭日军反击,与第56团混战与桥头东南一带,12时各战线停止攻击;而563团一加强连也对南面山、樟木根一带进行佯攻,黄昏时分恢复警戒。日军的记载是当时做了全体玉碎的准备,迫切感一日一日膨胀。 但奇怪中国军队始终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事后才明白中国军队在等待胜利就没必要穷追猛打了。8月16日中午雷州支队各中队长接到投降的电报。《独立混成第23旅团炮兵队史》说如果投降的电报迟一个星期发布,雷州支队真的要全体玉碎了。
反攻前日军在雷州半岛上的配置
2.事后总结
这场7天的攻防战加上8天的对峙战双方伤亡情况如何,官方战史《抗日战史》没有写道,不过笔者从《抗战阵亡将士资料汇编》、《抗战阵亡将士资料续编》中收录的《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中统计得出的数据是48人,其中第188师8人,第562团3人、第563团3人、第564团1人;新编第19师41人,第55团26人、第56团3人、第57团11人,看不清番号1人;另据《粤桂滇黔抗战》中时任新编第19师第56团第3营副营长曾广治回忆,廉江战役中第56团阵亡排长1名,士兵十余名,伤二十余名,和笔者统计的第56团阵亡3人相差甚大,这是因为《中国忠烈将士姓名录》收录条件苛刻,需要准确的人名、级职、部队番号、死亡地点、籍贯等,所以不能准确反映第188师和新编第19师阵亡人数,另外雷州挺进支队和突击纵队的伤亡情况也找不到资料。
第46军阵亡将士部分姓名录
而日军的伤亡情况根据其回忆录《华南边境の战线》粗略数据是67人,第1中队阵亡39人,西街岭10人、西门守备队24人、陆军堂5人;山本救援队21人;第3中队战死2人、受伤2人,第4中队战死5人、受伤5人。同样这数据也是不准确的,没有统计到战病死和战伤死的人,根据1945年2月份的调查,独立步兵第70大队编制是1549人,而据《广东受降纪述》统计投降时独立步兵第70大队还有1151人;在剔除台籍士兵和投降后病死的人,到1946年4月1日到达浦贺港复员的人只有1052人了。 此次战斗在日军濒临失败时发生,据《昭和二十年の支那派遣軍<1>二月まで》提及,5月份中国派遣军已和南方军失去联系,而大本营又忙于准备本土决战无暇理会其指导,导致雷州支队的日军变成一个弃子,在中国军队进攻时,第23军只发了一通勉励的电报给雷州支队,最可能救援的部队莫过于在江门一带的独立混成第23旅团一部,但没有接到折回的命令。《华南边境の战线》总结到,情报的不足是其损失重大的原因之一,7月26日在廉江的伪军自卫队陈忠武部突然逃亡,虽然紧急向安铺增加了部队,但未察觉中国军队大规模的进攻;另外雷州支队防守范围过大,导致中国军队可以轻松分割包围;回忆录也罕见地埋怨其指挥官的无能。而第46军这次作战的唯一亮点莫过于廉江的攻击,但随后的攻击让人不满意,日军的独立混成旅团是负责治安为主的部队,战斗力不强,不同于在松山防守的日军,不会死守不撤,第46军在围攻廉江和安铺期间没能切断其联系,导致日军部队可以轻松撤退和增援,这样围三缺一的战斗让人不禁怀疑其目的仅仅是夺回失地,而不在消灭日军主力。 战后独立步兵第70大队老兵10人于1982年10月来到中国的广东、中山、海南岛一带,却没有回到雷州半岛,但在1986年9月24日,独立混成第23旅团老兵22名组成的访中团来到了遂溪,时任县长阮允茂接见了他们,逐个握手并赠送遂溪特产,说他们当时给日本军阀利用了才侵略中国,希望中日子孙后代友好,日本老兵感激不尽,不禁感叹中国人民真伟大[16]。 3.日军的伤亡情况
作为日军核心师团第13师团65联队的资料。该联队在45年期间战死官兵总计582人。再对比下该联队在38年武汉会战中作战损失是战死226人,可见在广西该联队的损失是何等之大。在看看在13师团旗下的步兵116联队情况,根据116联队史记录,在45年总战殁647人。 13师团旗下的步兵104联队并无总的人数统计,但根据其《104联队物语》中不完整的战死者名单,仅都安作战和桂柳撤退作战中,战殁者人数已经达189人。特别是在五旗岭战斗中,为救出被中国军队包围的独立混成第88旅团。首先投入的第104联队第一大队损失巨大,其中第4中队参战官兵80人,一仗打下来竟伤亡55人,而随后参战的第3大队各部也同样损失惨重,第11中队一次冲锋下来损失达到了2/3,而第三大队大队长宫本大尉面对这样惨烈的战斗已然有了“为实现目标,全员玉碎的决意”。 独立混成第88旅团这支45年才新组建的部队在中国军队的反攻中损失也很大,特别是独立步兵520大队,其履历上记录着在防御期间,遭遇中国军队猛烈攻击,坚守各个据点的日军“全员玉碎”。该部编成时的千余官兵,其中6月初又补充士兵519人,但到了1946年6月15日回国时仅剩下314人了。[13]同样为新编的独立混成22旅团也同样在反攻中被重创,第134师从13日开始,该师仅以两个团的劣势兵力与独立混成第22旅团主力4个大队反复拉锯。双方伤亡均重。其中,日军步兵第125大队第4中队长佐竹重惠少尉和他的两个继任者全被打死;步兵第71大队第1中队仅在一个小小的马场山400高地就有22人战死。如此巨大的伤亡,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震撼。步兵第66大队官兵甚至“做了被全歼的心理准备”。
一直作为日军广西后方警备部队的58师团同样也损失不小。据鱼住孝义在《大陆殿兵团》中引用《广岛师团史》的数字,第58师团在整个44年湘桂作战起至45年日军投降为止,共计战殁6450人。而这次战役又是该师团在两年间作战中死伤最重的战役之一。另外步兵第65联队履历里面记录,该联队该联队官兵战殁人数,在1944年12月20日到1945年5月3日之间为390人,在1945年5月20日到8月14日之间为192人。
其中,日军独立混成第70大队第1中队210名官兵伤亡数字竟达约170人,几乎被全歼。桂南方面第62军于6月初由靖西攻入越南,6日即攻克重庆府,并重创日军第21师团所属步兵第62联队,几乎全歼其第3大队,迫使该联队暂时中止对越盟的围剿。[17]
收复县城 湖南省8月17日第九战区收复湖南宜章县城 8月21日克复东安县城 8月21日克复零陵县城 广西省1945年4月27日收复都安县城 5月21日收复河池县城 5月26日收复南宁县城 5月30日收复宾阳县城 5月31日收复绥渌县城 6月4日收复怀远县城 6月6日收复明江县城 6月8日收复宁明县城 6月14日收复宜山县城 6月29日收复柳州县城 7月24日收复镇南关 7月24日收复东兴县城 7月27日收复义宁县城 7月28日收复桂林县城 8月2日收复灵州县城 8月7日收复兴安县城 8月16日收复梧州县城 8月17日收复全州县城 广东省1945年7月23日 第65军187师克广东南雄县城 1945年7月23日第65军187师克广东始兴县城1 945年8月2日收复廉江县城8月6日地方团体收费惠来县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