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自学考试-两年内复习汉语言文学-如何专升本备考上岸

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高、专起本是一门注重语言运用和文学研究的学科,对于喜爱汉字文化和文学创作的青年来讲,在选择之前,我们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统考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和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马列文论选读等6个考试科目。考试时间10月和4月,校考详情表格如下。择校参考: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升本备考入口

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中国古代文学史」备考资料简析
1、《离骚》中对诗人三次游览天界的描写有什么寓意?
参考解题资料
《离骚》的艺术世界:神话世界、往古世界、香草美人世界神话、往古、香草美人构成了《离骚》令人目眩神夺的艺术世界。首先,《离骚》中出现了一个无比神奇的神话世界。屈原从神话传说中汲取了丰富的形象,通过自己奔放不羁的自由想象,把它们结撰成层出不穷的生动情节和美丽画面,使它们成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艺术构思的一部分,取得了极强的抒情达意效果,如诗人的三次升天遨游。其次,诗中还出现了一个往古世界,众多历史人物纷纷登台,为全诗注入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和理性光辉。屈原借对往古盛世的回顾,为统治者的改革树立榜样。借对历史兴亡的反思,表达对楚国前途的担忧。借君臣遇合的佳话,鼓舞激励自己奋进不止、探索不息。再次,屈原在《离骚》中创造了一个香草美人的世界。诗人构思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香花美草意象,来比喻道德的自修和品德的高洁。又借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政治生活中的失望与希望、坚贞与被嫉、苦恋与追求,更显得曲折尽致,深微动人。

2、《毛诗序》是如何解释风雅颂的?谈谈你对这种解释的看法。
参考解题资料
《毛诗序》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出发,断章取义,强作解释,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如本是表达青年男女爱情的《周南·关雎》,竟被曲解为:“《关雎》,后妃之德也。”《毛诗序》认为《雅》是专门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并以政事的大小来区分大小雅,这与《雅》诗的内容也不尽吻合。其一,《雅》中有许多诗并非是“言王政之所以兴废也”,而抒发的却是不直接关涉政治的一己之情。如《白驹》写女子怀念所爱之人,《隰桑》写女子对爱人倾诉款曲。其二,《小雅》中有天子之大政,《大雅》中有诸侯之小政。这一点,《毛诗序》早有察觉,其本身就前后矛盾。《毛诗序》认为颂是歌颂赞美的意思,颂诗是歌颂赞美统治者盛德功绩,并把这些盛德报告给神明,以祈求上天先祖的赐福。这个解释基本上反映出了颂诗内容的特征。但并没有概括出颂诗音乐上的特征;颂诗也并非全是美盛德之诗,如《毛诗序》说:《振鹭》,二王之后来助祭也。

3、《诗经》战争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内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参考解题资料
《诗经》徭役诗所表现的主要情感:一、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二、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平的感叹《诗经》中反映徭役的诗很多,这些诗的内容纷繁复杂,背景也各不相同,但其中所表现的感情却有共同性,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徭役违背了人伦常情,迫使很多人远离家乡,于是出现了许多服役者和家里的亲人互相思念牵挂的作品,《鸨羽》、《君子于役》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二是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平的感叹,如《小雅·何草不黄》等。

4、为什么说《诗经》是具有浓重的乡土之情的艺术?试结合作品进行说明。
参考解题资料
之所以说《诗经》是具有浓重的乡土之情的艺术,是因为十五《国风》散发着浓郁的各地乡土的芬芳,在《雅》、《颂》的抒情诗中,也莫不沉潜着植根于农业文化的深深情蕴。如《周颂·载芟》中的人们津津乐道于农业的丰收,在宗教仪式上表演关于农业生产的舞蹈,从春天的垦荒一直写到秋天的收获。他们在祭坛上献上最好的粮食贡品以娱乐祖先和神灵,乞求神灵明年带给他们更好的收成。他们在故乡的土地上编织着生活理想的花环,描绘着事业兴旺发达的图画。《唐风·鸨羽》写远行在外的征人久役不归,首先想到的是家里田园的荒芜,想到父母的无人奉养,并为此而一遍遍地呼喊苍天。总之,植根于农业文化的安土重迁的乡土情蕴,在《诗经》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5:简叙《诗经》抒情诗创作取得的成就。
参考解题资料
《诗经》的主体是抒情诗,《诗经》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抒情诗艺术逐渐发展成熟。它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抒情诗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诗经》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有农奴,也有封建主。有贵族士大夫,也有君子。有文人,也有武士,组合成一个栩栩如生的周代社会人物形象画廊。二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境界的创始:《诗经》抒情诗中不但含有丰富的文学意象,而且已经能过借助于客观物象来创作艺术意境。如《小雅·古风》和《邶风·古风》主客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术境界的追求,开启了中国后世诗歌已经创作的不二法门。三是高超的艺术技巧:《诗经》抒情诗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和艺术意境的创造,是与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分不开的。除了“赋、比、兴”等多种多样的艺术修辞手法,使人还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抒情方式。

6、简述《楚辞》流传和编辑成书的过程。
参考解题资料
屈原的作品早在他生前,或已就在社会上较广泛的流传,包括宫廷、上层士大夫之间和民间。屈原的作品出现以后,在当时就产生了影响,涌现出一批景慕者和学习者。宋玉、唐勒、景差诸人是屈原的景慕者,作品的学习者、承传者。屈原作品最初的搜集者、保存者、传播者,也正是这些楚国的文化人。我们今天读到的最早《楚辞》本子,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本,而王逸所用的又是刘向辑本,刘向又曾典校群书,许多古籍赖其编辑以存,从而历来都认为刘向是《楚辞》的最早编辑者,以至“楚辞”的定名者。从现存资料来看,楚辞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实并不始于刘向,而是在汉初就已经开始了。

楚辞作品在汉初发掘、流传与保存的情况:首先是汉初吴王濞文学集团,汇聚辞赋之士,学习楚辞,使楚辞部分作品得以保存。接着是淮南王刘安集团,通过庄助、朱买臣和刘安等的递次进献,使诸多流传和藏于个人手中的楚辞作品,得以汇存于宫廷之中。今本楚辞,是经刘向整理写定的。刘向所编楚辞作品的来源,当然正包括了前述刘安等所献楚辞在内。这时,楚辞终于有了一个相对来说的全本。后经东汉王逸加注而流传至今,即《楚辞章句》。刘向纂辑《楚辞》,除收入屈、宋作品外,还编入了他以前汉人仿楚辞作品,和刘向自己的《九叹》。王逸在以刘向本为底本加注时,又加入了王逸自己作的《九思》,于是全本就成了今传的十七卷本。这就是今天所能考见的楚辞之流传和编辑成书的过程。

7、谈谈你对《天问》一诗主旨的看法。
参考解题资料
《天问》一诗的主旨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舒愤说。二是诘问说。三是究理讽谏说。以上种种说法,虽各偏执一隅,不能完全说明全诗的思想内容,但也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各有其合理成分。
从整个内容来看,《天问》是一首独特的咏史之作,它的前半部分是对自然史的发问,表现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考,是对古信仰的怀疑。后半部分是通过对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发问,流露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最后,全诗则以楚国的现实和自己的处境做结,对楚国当权者的倒行逆施,表示了无限愤慨。综上所述,我认为《天问》一诗的主旨应该是:以古为鉴,讽谏楚王。

8、《九歌·东君》是怎样塑造一位英雄神的形象的?
参考解题资料
一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九歌·东君》一诗从日神的出现,到他的除暴安良,直至杳然离去,全都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奇丽、威武、扶正驱邪的英雄神的形象。诗中首先描写日神驾着龙车启程。然后写日神在受享之后,西行之时,开始了他为民除害的壮举。只见他高举起大弓长箭,奋力射向肆虐的“天狼”。结果肆虐的天狼应声而坠。灾星已除,人间天上皆大欢喜,日神也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无比痛快和骄傲,于是以北斗为勺,挹桂浆痛饮,庆贺诛暴取得的胜利。二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如诗中写日神身着青云、白霓,手持长矢,勇武无畏,这也正是对行于高空,光芒四射的太阳的丰富想象。而太阳神的那种光明磊落、豪迈的性格,富于正义感,除暴安良的品格,实际上也正是对太阳作为一个巨大、辉煌的天体,光明所至,黑暗无所藏身的自然素质的概括和想象。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太阳作为一位英雄神而出现了。

9、分析《国殇》一诗并说明其题目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解题资料
《国殇》作为楚辞《九歌》中的最后一篇,是《九歌》这组诗的高潮,也是这场祭礼的目的所在。《国殇》诗的内容是颂悼为国捐躯的死难将士,它以激越的感情,壮烈的战斗场面描写,歌颂了死于国难的楚国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这虽是一次失利的战争,但写得激昂壮烈,正气凛然,充满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诗中为爱国者树立了英雄群像,读来令人敬仰,激人心志。对于“国殇”两字的字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具体到本篇诗来说,“殇”,即指战死者而言。“国殇”,即死于国事者。
更多关于自学考试备考资料及择校进入主页查看往期分享经验....或...思...薇...信。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前景分析:选择本专业后,我们需关注未来的发展及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教育、文化传媒、编辑出版、研究机构等领域的工作。此外,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毕业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外合作等方面也将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综合考虑自身兴趣、能力、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如果你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研究能力,那么汉语言文学专业将会是一个富有意义和有发展潜力的选择。希望以上的介绍和建议可以帮助到大家,在选择专业时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

推荐阅读:浅谈执业药师法规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