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CTB双面侧柱碰试验获佳绩:无惧挑战,直面挑战
在日常的生活出行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难以预料的复杂道路状况,其中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可以主动或被动地提高我们的出行安全系数。同样,在购置家用车时,不少人会把车型的安全系数摆在购置条件的首位,这是基于家通车本质就是安全地把人运输到目的地,甚至其它的舒适性和可靠性都是作为次要考量。
以往鲜少有汽车厂商愿意主动对自家车型进行双面侧柱碰试验,并且大部分车企对于车型的安全系数宣传仅会停留在纸面参数的罗列,不会真正地亲自下场测试车型的实际检验结果,因为不是所有的车型都经得住“火炼”。或许是秉承着真金不怕火炼的自信态度,国内汽车安全类测试栏目 TOP Safety对比亚迪对旗下的海洋系列纯电动汽车比亚迪海豹,进行了一次新能源汽车双面侧柱碰试验。
在家用车领域,其实无论是以往的油车,还是如今代表着未来方向的新能源汽车,双面侧柱碰试验都是一项严苛的测试,该测试主要是模拟日常生活中车辆失去控制或被动碰撞,其侧面撞击到路边的灯杆和大树等柱状物体时,汽车对驾乘人员及电池组安全的保护程度。这一次,TOP Safety 旨在通过双面侧柱碰试验,检验比亚迪 CTB 技术是否真的可以给予电动车带来足够全面可靠的安全性。

从 TOP Safety 分享的视频可以看到,本次测试的场地为“中汽中心广州检验中心”,整个测试均使用同一部车比亚迪海豹进行,尽可能力求公平公正。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的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保证了车内人员安全的基础下,还要兼顾车碰撞后的电池包稳定性,极大的增加了试验难度。在第一轮的测试中,可以看到比亚迪海豹整车以 32km/h 的速度和 75°的角度,撞击 254mm 钢性柱。

经过第一轮的侧柱碰试验,目视发现整车的侧气囊均成功触发,车内假人的肢体和头部都有了足够充沛的保障。在第二轮的侧柱碰试验中,同样使用了同一部比亚迪海豹进行测试,由于第一轮测试中气囊已经成功触发,因此这一轮主要考验车门形变量和电池包形变量两个数据,其它的主驾驶假人和后排儿童假人、女性假人的触碰数据主要参考第一次的侧柱碰试验。

按照 TOP Safety 团队分享的最终数据显示,比亚迪海豹整车结构最大变形量 183mm,相比传统燃油车平均 300mm 左右的变形量,搭载 CTB 技术的海豹最大变形量减小了 120mm 左右。通过上述碰撞测试,也印证了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很好地提升整车结构强度,确保从前到后各个撞击位置的结构安全,比亚迪海豹 CTB 顺利通过车身结构形变挑战。
同样,得益于比亚迪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很好地提升整车结构强度,因此在假人的防护数据中,比亚迪 CTB 通过结构上的基础优势,还有气囊缓冲保护下,最大化保护每一个用户的生命安全,实际伤害数值都保持在 200 以下,最高的后排女性假人实际伤害值也控制在 154,该位置是最接近于侧柱碰试验碰撞角度的座位。总而言之,在此次的侧柱碰试验中的三个乘员保护指标也全部达到满分。

不仅如此,成功结构形变挑战是重要基准,自然是需要做到车身机构完整。包括门门槛、B柱不得失效,还要保证非直接碰撞的车门可以顺利开启,新能源汽车还要达成电安全表现,触电保护性能也要符合标准。上述提及的要素,均是比亚迪海豹 CTB 顺利通过车身结构形变挑战必不可少的一环。

如果以常规的正常流程而言,比亚迪 CTB 已经成功达成了双面侧柱碰试验考验。不过,TOP Safety 决定“叠加”考验的难度,他们从历经了双面侧柱碰试验的比亚迪海豹上拆卸了车身上的刀片电池,然后装载至另外一台比亚迪海豹上,以此测试刀片电池的可靠性,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测试,那么经历了两次严峻考验的刀片电池是否还可以正常工作。

通过视频可以看到,即便是遭遇了双面侧柱碰试验,这块刀片I电池仅在边框产生轻微变形,带电部分无损伤,电池包主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形!当刀片电池成功在另外一部比亚迪海豹成功上电以后,隔着视频我都能感受到当时现场工作人员们的兴奋,在车内也能实时车看到剩余电量 95% 的信息,这也证明了这块刀片电池基本可以为车子继续提供动力。

因此,基本可以得出刀片电池确实可以做到海豹碰撞后就立刻执行高压断电保护策略,高压系统电压在碰撞后的 820 毫秒内,迅速下降至安全电压区间内,充分保护了车内乘客的安全。除此,刀片电池更没有存在漏液、起火的情况,而刀片电池在穿刺后无明火,无烟,电池表面的温度仅有 30-60℃ 左右的,又考虑到刀片电池热失控温度高达 600 度,因此具有了极高的安全性能。通过这次的双面侧柱碰试验,又一次证明了比亚迪刀片电池在安全性能上的出众表现,
总结:

这种“迎难而上”的双面侧柱碰试验,也展现了比亚迪的极佳安全理念,起到督促新能源行业在汽车重视产品的安全系数,最终消费者也会相应拔高新能源在安全出行方面的信心,比亚迪 CBT 技术车型自然也是高品质出行的不二之选。如文章开始所属,新能源汽车厂商想要顺利通过双面侧柱碰试验这种苛刻的模拟真实场景,,往往背后是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达成,在这个汽车越来越趋向于快消品趋势的年代,相信可以静下心来真正细心打磨产品的车企,才值得拥有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