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亿斯光年影业项目调研人杨鑫玉:诗在,长安在——《长安三万里》
根据猫眼专业版显示,截止目前,电影《长安三万里》已经收获12亿票房,成为内地影史暑期档动画片票房榜亚军。

整部电影以高适的视角来讲述,将高适及李白的友情作为铺垫,以二位友人的每一次相遇为节点,推进剧情的发展,同时观众也看到了每个阶段人物都与时代紧密地绑定在一起。诗人之间相互的命运交织间一起呈现了从盛唐到衰落的帝国挽歌。

“长安”是心中理想,“三万里”是他们与“长安”的距离。狂傲如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但他也在失意中度过余生。历史波澜壮阔,人生起伏,诗人脱口而出的一团锦绣,是意气风发,洒脱豁达,也是遗憾非常……

杜甫在片中的戏份并不多,但看到小杜甫出场时的古灵精怪就会想起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晚年诗圣,对比太过于强烈,背后的历史原因也太过于揪心。从这部电影中,观众看到了这些诗人从年少纵马的意气风发到晚年坎坷。即使是这些流芳百世的诗人,他们也是命运多舛。

高适的书童在结尾的时候说,“王维的诗,我读不懂”。高适则是说,“现在读不懂,长大了,你就懂了”。不禁让人想起,前段时间网络上频繁讨论的一个话题,“教育的长期性与滞后性”,年少时书本上的篇章都为多年后的幡然醒悟埋下伏笔。当年不懂诗中意,再见已是诗中人。

除了这些历史上真正的诗人外,电影还虚构了裴十二这一人物,她身怀绝技,也有一腔抱负,但因为是女子,所以不得志。她像是历史上无数被埋没的优秀女性一样,真实鲜活。在电影《长安三万里》中虽然裴十二出场不多,但是寥寥几笔就交代了时代里女性的飘摇。

跟随电影,观众在见到了大唐社会的多面性甚至见过阴暗面后,仍是听到一句“为了长安”而让人激动万分。济世为民的情怀永远让人有所感触,历史下的芸芸众生也永远易引起共鸣,同时也为跋山涉水只为赴一约的炽烈真诚所感动。“诗在,长安在”,这就是诗歌文化的魅力,也是中华文化的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