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三时候旧稿 黑夜的想法

2022-10-28 00:00 作者:站错边的水民  | 我要投稿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度过的日子里,夜晚的比例逐渐增加。虽然在夜里度过的时间大同小异,但夜空的分量逐渐厚重了起来。黑夜总是沉稳的,即使夜空下的人间并非如此——人们造出了华灯初上的成语,开心地用灯火丰富了夜的颜色。偶尔会怀念古时候,阳光散去后,生活中就遍布了黑暗,人们点起小小的灯,仅能照亮身边的道路。人是群居动物,但也是有独立思想的高级动物。新的想法需要时间产生,独立的观念需要独处稳固。以此来看,夜的黑暗虽说阻碍了人们的活动,但也加强了人们为人的自信和自持。年龄不断增长,想法也不断增多,夜的一大作用由此凸显了出来。

       但生活在亮夜的时代,当然要习惯这种状态。所幸楼里有窗,能让自己好好地度过夜晚。打开窗户,看到浩渺的夜空和繁华的人间,电气化的城市成了夜的点缀,自成一派自然的风景。窗户是一道界线,如同国家边境的国界线。窗内是一人的习惯、思绪和灰尘,狭小的房间里氤氲成熟悉的气氛,窗外则是千万人的习惯和思绪,风声车声飞机声,扑面的黄白红蓝各色灯光,当然还有神秘高远的夜空。巨大的反差总能激起新的思考,我常在凌晨时走出宿舍,站在顶楼楼梯间的窗边,望着窗外想一想生活中的事情。人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即便常自诩独立思考,仍会本能地受环境影响。所以,登高望远的情境下,思考的起点更加统揽,也会产生一些全新的认识。人有理性的一面,但新思路的产生往往需要非理性的启发,我许多的新想法都孕育于夜空中闪烁的霓虹。

       夜空一直对我有着强烈的吸引,即使小时候也一样。想起近十年前,我的初中离家不到两公里的距离,Z字形的路线上行道树遮天蔽日,中间窄窄的空隙装着整个天空。这是一种隐秘的诱惑,象征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期盼。初中时的自己,刚刚从懵懂中萌发出一些朦胧的思考,急切地希望用语言描述,却总是说不清;偶有成形的想法,也难以与朋友产生共鸣。在这种孤独的心境下,唯有看到一样深邃神秘的夜空,才能找到一点陪伴的感觉。初中语文学过几首现代诗,印象最深的是江河的《星星变奏曲》:“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读起来共鸣尤其深刻,即使当初的自己只是个初中的小孩子。

       除了安静心态、激起灵感,夜空也奠定了我最早的审美方向。我一直认为,人们会下意识地欣赏与自己气质类似的景观,并被景观里的其他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使自己的审美方向偏移、理解加深。夜空有着无边际的浩渺,而我自小就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我发自内心地对夜晚的美丽有所感悟。家住在老城区的一个家属院里,窗前摇曳着柳枝,小区边围绕着川流不息的道路。到了夜晚,一边是寂静的小院,一边是刷刷掠过的车流,而高远的天空横亘其上。饱满的夜色,是纷繁世事的沉淀。特别是秋天的夜晚,月色如秋风一般清澈,每个角落里洒下的月光,都是夜晚庄重而克制的抒情。此时尤其意识到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觉人间无非一艘小船,天空的心情愉悦,水面就风平浪静,天空的心情阴郁,小船就只能在风雨中担惊受怕。夜是自然智慧与美的展示,对夜的欣赏是我对天行无声的臣服。

       行文至此,窗外又迎来了一次夜深,玩一会手机就睡觉吧,毕竟熬夜不是好事情。不过,话是这么说,该熬还得熬,撤了。

                                                                                              2021年春分



大三时候旧稿 黑夜的想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