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c刷梅林固件硬改教程以及梅林连接板相关问题
k3c用的是华硕blue cave(蓝洞)同款的CPU,所以才有了刷梅林固件的可能。但是刷梅林固件需要修改其它硬件。 今天便给大家带来这篇硬改的教程。 刷机教程可以看“@工程师三清”up主的视频, 【K3C改梅林教程-哔哩哔哩】 https://b23.tv/M0bD3oP 视频号:BV1tt411u7E6,视频很详细讲的也很好。 准备的工具及材料:电烙铁、热风枪、512MB也就是4Gb ddr3内存、 ttl转usb模块 、以及一些常用的焊接工具 先给大家说一下内存颗粒的选择,内存颗粒最好选择这几种型号兼容性最好, NT5CB256M16CP-DI K4B4G1646E-BCMA(本人使用的就是这个型号,9块钱包邮价格还不算贵吧。) H5TC4G63AFR PBA 使用这些型号就可以先硬改再刷uboot, 如果使用其他型号,就必须先刷uboot再改内存,不然会不开机。 第一步拆机:先取下底部橡胶垫,卸下4颗螺丝,然后把侧板卸下来。 (侧板拆卸非常困难,里面全是卡扣,因为我之前拆开改散热的时候已经掰断好几个卡扣了,所以这次拆卸比较轻松,掰断几个也不用担心,装上去还是会卡的很紧的)
这里给大家说一下我改散热的思路吧,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跳过。 我用多块40x40mm,11mm厚的散热片先用导热胶拼装在一起(大散热片太贵了),固化后再在原装铝板上涂好导热硅脂并把散热鳍片压紧,再在四周涂上导热硅胶固定。
由于主板和无线板的空隙比较小,主板选择用40x40mm厚度5mm的散热片。
由于芯片和铝板连接是用导热硅胶垫的,导热效率差不说还有漏油风险,所以我直接将芯片的屏蔽罩拆开直接用铜板接触,导热部分使用导热硅脂,四周使用导热硅胶固定。cpu这边我是用1mm+1.5mm的铜片叠加起来,这个厚度刚好可以填住散热板和cpu之间的空隙,无线板我也用的是这种方法。 实际效果还可以,不加风扇就可以把无线板压倒50多度,cpu压到70度了。 第二步,拆出主板后就可以准备换内存了,就是CPU旁边的这颗芯片,拆芯片时先用个东西挡住CPU以免CPU底部爆锡,涂上焊油就可以开干了。
风枪温度350度不到一分钟就可以轻松拆下芯片了。
错误示范,注意这里风枪不要套风嘴,第一次我戴着风嘴400多度吹了好几分钟芯片都纹丝不动,建议这里直接取掉风嘴让芯片和周围电路板一起加热,350度即可轻松取下。
用电烙铁配合嘻嘻带清理一下焊盘。 仔细观察发现掉了个点,还好是个空点。 把提前准备好的内存颗粒拿出来,芯片已经是植好球的,建议一次直接操作成功,不然拆下来重装还得买内存颗粒专用的植锡网。 (内存颗粒中间有一道凸起,使用普通的万能网,就算触点正好能对的准,中间的凸起也会顶住锡网导致植锡不均匀)。 我这种手残党怎么能一次完工,焊接完发现ttl没有输出只能重新焊接一遍,当然是又买了网。😂
锡网中间的凹槽正好可以和芯片中间的凸起卡到一起。 焊接时芯片对准pcb上的尖角,涂上焊油,注意芯片的焊接方向,还是350度不装风嘴,等到芯片下面的焊油沸腾,往外冒泡时,同时芯片也会下沉,此时用镊子轻轻推动芯片,看看会不会归位。成功归位就完成焊接了。 第三步,在内存芯片旁边的ttl串口通孔上焊接好插针,把USB转串口的模块(模块也不贵,不到十块就可以买到,居家必备)连接好路由器的主板就可以刷机了(注意,这里需要先刷uboot,再用ttl刷机,uboot我已经提前刷过了,具体步骤可以看我开头提到的视频教程。单板也可以刷机,不用连无线板)。 注意看我这里的接线顺序,我只接了三根线,地线,tx(transmition发送),rx(receive接收) 经常玩单片机的朋友肯定了解tx接rx,rx接tx
连接好就可以开始刷机了。 到此主板硬改部分到此结束。 这里再跟大家说下梅林连接板的问题 梅林连接板是固件开发者自己做的一块连接主板好信号板的连接板。 在更新新版固件时,如果使用原装连接板就会出现没有WiFi信号和定时重启的问题。更换开发者的连接板就可以正常工作。 笔者在刷机完成后尝试寻找旧版固件已经找不到了。全是需要连接板的新版本固件,况且听网友说旧版固件有bug而且不稳定,功能也少。 无奈也下单了一块。49块大洋。
可以看到相比原装板,没有添加任何元器件,只是改变了一些接线顺序。 剩下的原装板放在那里也没什么用了,笔者也不打算刷回官方固件,所以想把它也改成梅林板,顺便给大家做篇教程。 所以我就把两块板子的接线顺序全都测下来了。
标五角星号的是梅林板改变线序的位置。
这里是对应的修改后的线序,自己照着图连接飞线就可以了,也就14条线。当然有能力的可以照着图直接在嘉立创上打个板。 先把原装板上的连接座用热风枪吹下来, 原本打算刮开外面阻焊油看看里面走线,刮开看才傻眼了,原来是多层板。最后焊接的时候只能再涂一遍绿油了。 因为电路板是多层板,这些信号线走线全在板层中间,如果想断开原有连线只能用钻头把原有通孔扩大。
把通孔的焊盘磨掉后,再把连接座焊上去,用指甲刀剪短一些焊好的引脚,剩下的引脚留长一点飞线用。
经过一会操作,终于焊好,焊完之后的焊油都不敢擦了,线太多了很容易弄断,弄得有点脏,大家将就看哈。
用胶带纸保护好飞线部分,当然用热熔胶也是可以的,为了下次好维护,还是选胶带好点。
将改装好的连接板装上去可以发现,WiFi已经正常工作了,已经可以读取到无线芯片的温度了。 实测WiFi跑满600mb宽带绰绰有序,目前已经连续正常工作两天,暂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画板子我之前也想了,线太多布线麻烦,必须得弄多层板,如果有机会我会把pcb文件放出来的。当然有能力的话还是支持一下开发者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