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蓝航线 星纪元 总纲以及一些名词解释
阵营:白鹰,皇家,铁血,东煌,撒丁,鸢尾,北方联合。
特殊阵营:真主共和联合体,非盟,南十字联盟,星环联合执政。
各大阵营领域:(以星系个数为基数,不包括矮星系)
白鹰:159个星系。皇家:130个星系。铁血:121个。东煌:201个星系。撒丁:112个星系。鸢尾:164个星系。北方联合:259个星系。
各大阵营中央行政星系以及首都星:
白鹰:华盛顿行政星系,首都华盛顿特别行政星。
皇家:英格兰行政星系,首都伦敦城特别行政星。
铁血:黑森行政星系,首都柏林城特别行政星。
东煌:淮北行政星系,首都北平(别称北京)特别行政星。
撒丁:安萨尔多行政星系,首都罗马行政星
鸢尾:夏尔河行政星系,首都巴黎特别行政星.
北方联合:列宁格勒行政星系,首都莫斯科特别行政星。
敌对势力:塞壬
根据人类对塞壬几千年的了解,目前确定的消息如下。
1 塞壬来自于本宇宙空间之外,属于另一个宇宙的来客。
2 塞壬对于人类的空间以及武器技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3 心智魔方最早的纪录来自于地球纪19世纪,。
4 塞壬曾经暗中影响过人类的海军发展历史。
5 若隐若现的政治渗透。
6 曾经与铁血,重樱有过密切的合作。但并没有改变即将战败的历史。
7 从阵营敌对时期到港区时期一直在地球上活动。
8 即使进入了星际时代,塞壬带来的科技树影响依旧没有完全脱离。
9 塞壬对于人类,舰船的目的,至今无人知晓。
10 是帮助,还是另一种高级的侵略目的?
关于碧蓝航线
碧蓝航线星港:
位处白鹰夏威夷星系的第二旋臂的格纳斯星系,是一颗气候宜人的星球,同样隶属星港管辖的还有一颗行政星和一个气体资源星。星港拥有战舰级别的船坞,一次可供400艘空天战舰同时停靠。除了专用的战舰船坞之外,碧蓝航线星港还是一个拥有亿吨年吞吐量的星港。由于碧蓝航线这个宇宙组织的存在,使得碧蓝航线星港成为了一个诸多星港中的一个新星。
碧蓝航线组织:
在地球时期属于原同盟国阵营组成的一个跨国联合舰队,后历经多次重组,现在最高管理机构为各阵营派出的中将级军官组成的“八人理事会”,下设对外交涉部,军政部,军法法庭等一系列行政机关。
关于指挥官与舰船
指挥官由军政处在各阵营进行负责选拔,然后由舰船与人类一起对选拔出来的预备指挥官进行长达一个月的考核。最后综合各个成绩,由军政处,文化与交流事务处,舰船三方投票,选择出最后的指挥官。选出来的指挥官必须在八人理事会的见证下宣誓,之后方可上任。
舰船
舰船的出现最初来自于心智魔方的出现与人类的曙光计划(实际为心智魔方的大规模生产计划),舰船化为人形后经历了两次阵营对立时期,然后到了后面的港区时期,最后随着星际时代的来临,进入了现在的星港时期。舰船拥有各自的人格,在指挥官的指挥下行动。但是同时舰船也拥有对指挥官的弹劾权,当一个指挥官在舰船中的满意程度不满二分之一后,舰船可以向军政处提出弹劾,弹劾通过的指挥官将会被剥夺指挥官的位置,并且受到纪律监督处的严厉处分。
同样的,舰船如果被查出通敌,叛变,私自将重要情报传给敌人,战争时期无重要原因避而不战的,根据相应的规则予以处罚,最严重的处罚就是剥离舰装,销毁心智魔方。
碧蓝航线港区管理组织:
军部:负责阵营防卫,领导人出巡保护,外交军事交流,指挥官选拔等一系列重要事项的处理。属于碧蓝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部:负责港区舰船的形象树立,交流,对外公开的新闻制作等事项。我们在屏幕或者终端上看到的大部分指挥官与舰船的故事其实都是文化部制作的。
对外交涉部:负责处理碧蓝航线与阵营之间的外交争端。由于各个阵营国土面积巨大,所以人数也是所有部门中最多的(分散在各个阵营的行政星内部)
内务部:负责处理港区内部的事务,包括物质分配,指挥官忠诚度考核,舰船的战力维持与改造之类,战略物资的开采与采购之类的诸多事项。
财政部:负责各部门的财政资金,包括科研攻关,部门日常运作,部队设备升级的资金都归财政部管。
交通部:负责星港周边的交通建设,星门与虫洞的科研与搭建。现在大部分货运船能够穿梭在各个阵营有60%的功劳属于交通部。
能源部:负责舰队能源的保障,勘探,开采等事项。
关于指挥官的管理职责
指挥官作为舰船的管理者,·必须维持舰船对自身以及碧蓝航线港区的好感度。港区的日常工作基本由指挥官以及秘书舰共同完成。由于指挥官存在流动性,所以并没有设置相应的誓约机制。不过指挥官在任期满后可以带走一个舰船作为自己的终身誓约舰。新的舰船会在新指挥官上任后来到港区。一般来说,只要没出现什么重大事情,指挥官的任期基本是工作到60岁为止。
关于舰船
舰船按照主炮口径,满载设计重量,用途分为驱逐,轻巡,重巡,战巡,战列,航母。潜艇七类。其中又衍生出了航战和超巡两种舰船。这些舰船在小说里面的统一叫法为空天战舰。
星际互联网与星际交通网:
在星际时期,人类已经掌握了建造永久性星门和大容量虫洞的技术。作为最基本的超光速跃迁技术已经被运用在人类的星际航行工具内。从一个星系到达另一个星系按照距离来算长至一周,短至几个小时(像以银河系到仙女星系的十万光年距离,大致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这就使得阵营的军队在不同的驻地间换防方便许多,而且由于国土面积是以星系来算的,这就使得每个阵营的军人数量的基本单位是亿。有些国土面积更大的军人数量甚至计数单位达到了京。要管理这么庞大的军队是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好在,有星际互联网的存在。
由于宇宙间89%以上的物质为暗物质构成,在人类摸透了暗物质的性质之后。以星系黑洞为中央服务器,利用空间规则反解析黑洞性质生成的白洞作为数据流广播中心,以暗物质作为传播媒介,创造了在星系与星系之间峰值10DB的数据传输速度。利用黑洞和白洞极为强大的吸收与发送能力,即使是在超光速跃迁的状态中,也可以与基地取得持续性的联系。
星际互联网的搭建不仅极大的方便了军队的管理,在民用方面更是为许多人民做出了贡献。这里暂不叙述。
而星际交通网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应对超级长的星际旅途。由于大部分民用的跃迁发动机设计航程只有几十万光年到上百万光年不等(军用的可以达到亿的标准),因此像那些空间跨度特别遥远的比如亿万光年距离,就需要通过永久性星门和大容量虫洞进行超长距离的传输。简单点的理解就是类似国际航班的存在。唯一不同的区别在于永久性星门是给民用的,拥有永久运行性。而大容量虫洞是军用的,拥有多次运行性。
能源:
不管是最早人类使用的石油,还是后来居上的光能,风能,水能。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贯穿整个发展的历史,即使是到了星际时期也未有多少削减。你可以在一个星球上看到一大群开采石油的自律机器,你也可以在一颗气体行星上看到许多气体资源开采机器人。有些行星在当初探测与扫描的时候就被划分为资源星,有些则被划为资源行政星。如果没有诸多的行星与星系供给能量,现在人类的星际旅途只能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下面列举一些目前人类已经可以使用的能源:分为三类,行星内、行星际、星系交通。
行星内:石油,氢能,光能,水能,电能………
行星际:高性能航空燃油,强压缩气体能源………
星系交通:零号元素,星尘,暗物质………
写在最后的话
为什么要推到重来呢?
我觉得,少了太多的我想要表达的东西了。
如果我想建立一个架空的未来世界,我就必须把底座给打好。而且所有的想法以及流程都建立在这个底座上面。而原来的剧情几乎没有达到我想要表达的目标。
关于剧情,会有较大幅度的一个修改。
幻想,要从现实起飞。
神一样的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