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幻故事 V篇

2022-12-28 22:00 作者:罗辑说宇宙社会学  | 我要投稿
{"ops":[{"insert":"嗅觉,在人类的文化世界里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n\n人类的历史毫无疑问是以视觉为中心的,比如当我们谈论艺术的时候,我们指涉的大部分都是依赖视觉的文学、雕塑、绘画等形式。听觉,有以音乐为代表的艺术形式。而现代影视,则是视觉和听觉共同制造的一个奇观。味觉我们就不说了,它是人类的生存基础,在实践中也衍生出了许多文化的现象,最近这两年大火的《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就把吃把味觉提到了一个文化的高度。那么问题来了,大家有没有发现,嗅觉是几乎完全被忽略的一个感官。而且对于这点我们却从来不觉得奇怪。我们闻到了什么,喜欢或者讨厌什么样的气味,类似的问题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关联。\n\n那么,嗅觉真的无关紧要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进入到今天的主题,也是气味美学小课的第一个部分。\n\n• 游牧人的生存天赋:嗅觉与生命的深层关联\n\n当我们回到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那是人类进化的初期,上天赋予了人类敏锐的嗅觉,这是一份珍贵的天赋。它使得远古人类得以捕获猎物,不至于饿死,也可以防止人类是有食用下有毒的食物。在那个时期,嗅觉是人类各种感官之首,科学家认为,正是由于嗅觉如此重要的效用,所以嗅觉组织突起在神经组织上的小节长入了大脑。\n\n一个更为简单的事实可以证明嗅觉与人类非常紧密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看,我们只需要闭上眼;不想听,我们只需要捂住耳朵,不想触摸,我们只需要一层物理阻隔,但是我们却无法停止嗅闻,因为我们无法不呼吸。\n\n一个人一天呼吸大约 23000 多次,各气味分子随着呼吸进入身体,又从身体散发。我们自以为自己是「视觉动物」,然而事实是,根据实验数据的保守估计,人类可以分辨的气味数目是数以万亿计的,而人的眼睛能看到的颜色数量,不保守的估计大约仅为 1000 万种。\n\n也许,从生物的层面来说,我们人类更接近于,嗅觉动物。\n\n• 性感的秘密:动物类香料的真相\n\n数个世纪而来,人类都痴迷于四种动物腺体,不惜靠残忍猎杀来获取:麝香、海狸香、麝猫香和龙涎香。而且人们用这些动物性腺的分泌物制造出的香膏、香水,往往是最迷人、最昂贵、最传奇的气味艺术品。它们都是类固醇,具有相同的化学形态。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现代科学研究的答案揭示了其中的隐秘,动物性腺分泌物与人类荷尔蒙相当接近,只需要非常微小的量,就能被人类嗅到。某个意义上说,我们对动物香料的痴迷是生物的本能,它隐含着对生殖力的原始追逐,以及对强盛生命力的讴歌。人类用香历史上几乎所有最顶级的香品都离不开动物原料,比如常在各种古风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中频繁提到的龙涎香,就一直都是帝王香的代名词。\n\n但是天然动物香料的产量极为有限的,没有节制地获取意味着猎杀,因此早在上世纪末,国际组织早已明令禁止动物香料在香水工业中的使用,转而使用人工合成的香料,比如人工麝香、降龙涎香醚等物质来替代。当然,无法否认地是,在嗅觉的细节和深度上,至少到目前为止,人工香料是无法达到天然动物香料同样美妙的质感的,我指的是单原料来对比的话。这不免有些遗憾,但是考虑到动物保护以及人类使用的安全(比如深受宫斗影视剧影响的中国人民就一直担忧天然麝香对女性生殖能力的损害),这种遗憾也是难以避免的。\n\n那么,动物香料究竟闻起来是怎样奇妙的味道呢?前一段时间,我的一个调香师朋友拿了稀释后的天然麝猫香给我学习学习,这也是她个人学习所用。小小的一支 2ml,大概是千分之三的浓度。那个味道如何形容呢?就是臭到你怀疑人生。又腥又骚,很像大夏天放了几天的动物粪便的味儿。但是当我再对比那些以动物气息闻名的香水,事情变得更有意思了。比如,大名鼎鼎的 JEAN PATOU 的那支 Joy,史上曾经最昂贵的香水,面世于 1930 年,亦舒师太笔下常常提到的女主钟爱的那支叫「哉」的香水,其实就是这支 JOY。\n\n\n尽管现在还能买到的版本和当年的版本比,已经改变了太多。但是大的架构还在,当我再闻上 Joy 的时候,就会奇妙地发现,当麝猫香浓度在香水里进一步降低,并与其他丰富的元素进行搭配时,原本腥臊的气息变得躁动、性感、魅惑,依然隐隐觉得臭,却有种欲罢不能的香。每当这时我总是感叹人类嗅觉的奇妙,改变浓度,改变搭配,臭和香之间并没有消解,却模糊了界限。臭臭地香着。嗯,很微妙。\n\n• 气味的故事:情感&记忆\n\n当我们再往人类情感的深层走的时候,会发现嗅觉和人类还有更深层的联结。\n\n从现实体验来说,嗅觉是丰富而确实的。当我们闻到某种气味的时候,是实实在在地嗅闻到了某些化学分子,在我们的身体里发生了一系列神经反应,这是确实的。可是当我们描述一种气息的时候,却总是感觉到语言的匮乏。\n\n大家有没有发现,语言中直接描绘气味的词是很少的,有些还与味觉共享,比如酸、甜、苦、辣、咸等等,日常的语言库中,似乎只有「香」和「臭」两个词是直接关联于嗅觉的,但是它们却又极度抽象宽泛,两个词怎么够去描绘我们世界里成千上万的气味呢。事实的情况是,如果大家在网上看看香评或者自己尝试着向未曾闻过某种气味的人描述它,就会发现对气味的描述总是依赖于对另一种气味的记忆。比如「闻起来像剥开的甜橙」「如雨后空气中弥漫的青草土腥味」,借助大家日常生活对另一些气味的经验,这样一说就如在鼻前,非常容易理解。再比如借助其他感官的体验,「如同丝绸般的顺滑」「细密的颗粒感」「明亮」或者「尖锐」,一样地生动易懂。更多时候,我们还会使用感情或者感受化的描述来形容某种气味,比如「令人恶心」「使人愉悦」「闻起来很舒服」「感觉很温柔很清新」等。\n\n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它从一个人类语言发展的侧面揭示了嗅觉与人类情感和记忆的关系。\n\n我在很多平台上写香评,也与很多人交流。气味总是能一瞬间把人送回记忆中的场景。比如,serge lutens 有一支香水叫松林少女,就有人告诉我,喷上这支香水瞬间让他回到了幼年时候,南方祖屋里,奶奶的陪嫁老衣柜所散发出来的味道。这个场景是如此逼真,如此清晰,这种历历在目神奇的时空重现让他几乎泪目。为什么气味可以这样直接地触动我们的情绪、还有记忆呢?\n\n\n从神经解剖的角度来解释,整个嗅觉系统与负责情绪加工的边缘系统是高度重合的。位于我们鼻腔后端的嗅粘膜上面有嗅觉感觉神经元,当气味分子与它接触,它只要一个突触就能进入大脑,进入到气味加工的第一站——嗅球。从嗅球再前进,也是只需要一个突触就是杏仁核。而杏仁核是人脑一个非常重要的负责情绪加工的脑区。也就说,我们的鼻子,离杏仁核非常非常近。此外,大脑参与嗅觉加工的结构还包括海马体,我们都只知道,这是与人类记忆尤其是情景记忆有关的脑区。大家可以注意到,嗅觉是所有的感官中唯一一个不需要经过丘脑就可以直接到达大脑皮层的感觉。而丘脑则被认为是感官的中息站。比如当我们睡觉的时候,丘脑对外界的刺激反应降低了,所以有时候我们睡得很沉,就听不到周围的声音或者感觉不到光线。但这种时候,你还是在呼吸的,环境中的气味还是会随呼吸进入嗅觉系统,且并不会经过丘脑。也就是说,周围环境的气味会影响你睡眠的情绪。如果你想做个甜甜的好梦,也许给卧室增添一点愉悦的气味是个好方法哦。\n\n更具有科学价值的事实上,嗅觉障碍是人类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最早的症状,比如帕金森综合症,阿尔兹海默病。研究发现,在病人出现运动障碍之前的 4 到 8 年,病人其实就可能出现嗅觉问题。因此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到嗅觉与人类健康之间奇妙的关联。\n\n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总结:人类进化到现在,我们不需要用气味标记领土、捕捉猎物、躲避天敌或者求偶交配,但是人类社会却一直而且愈演愈烈地使用各种气味成分。\n\n也许,嗅觉其实是人类进化中的老司机,我们虽然已经不靠它领路,但是我们还是挽留它,礼敬它,偶尔还听它讲讲段子,是因为我们的本能深处怀念当我们还是动物的时光,这是我们与大自然深深关联的部分。我们的嗅觉在进化中弱化了,而化学家和调香师,则不遗余力地让它恢复。下一节小课我就将带领大家进入嗅觉的文化层面。\n\n我将以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的一段话来为这节课结尾:\n\n「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陈迹,唯独气味和滋味,虽说更脆弱,却更有生命力;虽说更虚幻,却更经久不散,更忠贞不矢;它们仍然对依稀往事寄托着回忆、期待和希望,它们以几乎无从辨认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支撑起整座回忆的巨厦。」\n"}]}

科幻故事 V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