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真田丸》第四十九集——前夜

2018-06-08 22:32 作者:历史独角兽  | 我要投稿

作者:戯鬼君

回想起去年《花燃》最终回放送的时候,自己就特别期待《真田丸》的预告。但是,预告只有一段喊杀声中,真田信繁冲锋的画面。无独有偶,这回放送完之后,最终回的预告也很短。恍惚如梦,一年的大河剧又将结束了......所用绘图均转自推上丸绘,文中如有写错的地方,还望小伙伴们批评指正。

侃剧:

当第一次看到“前夜”的标题时,鬼君以为这一回会只集中于天王山决战的前夜。后来,流出的情报却并非如此,也让我颇感遗憾。然而,真正看完这回的时候,鬼君觉得更是遗憾倍增。整体情节的衔接从剧集中后段开始就进入了一种潦草和端正并存的混乱状态,几乎将木村隆文导演一贯的优劣之势都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出来。其实,这一回剧情拆分为两回描述可能会更好。一回标题“死斗”,以“道明寺之役”为重点,从大坂夏之阵开战始至幸村高吼“关东兵纵有百万,并无一人是男儿”结束,另一回则就是“前夜”了。然而,一切也仅是个人作为观众的一点想法了,剧已成实,也只能一声叹息了......

不过,剧集后段的混乱并没有影响观众的热情。这一回在日推上的话题热度再一次创造了《真田丸》开播以来的峰值(98573件)。在上一周,《真田丸》也获得了雅虎搜索电视剧部门的大赏。这也算是近几年大河剧中少有的话题之作了。

决战序曲

大坂夏之阵开战在即,众人的命运也将因此产生更多的纠葛与羁绊。剧情开场的展现方式则与之前第43回“军议”大体相似——先呈现各方动向,再将舞台集中于大坂一地。不过,第43回“军议”的重点情节围绕丰臣家的军议展开,因此呈现上会更紧凑。尽管这回之后将场景尽可能集中于大坂,但是密集的战事展现和适当的人物深化情节总会有几分零碎之感。

在下周的卡司表中,吉田羊、木村佳乃两位演员都没有出现,鬼君估计这一回也是这两位演员,也包括阿幸的扮演者长野里美的最后出场。围绕真田信之准备前往大坂的行为,真田家的女子们都展现出属于各自的风采。这里,鬼君先来总结下剧中真田家的三位女子。

武家之女——稻姬

可能是《真田太平记》中贤良温淑的稻姬形象给鬼君的印象太过深刻。从第16回“表里”登场开始到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真田丸》中的稻姬让鬼君一直适应不过来。但是,在一年的追剧过程之后,这一版的稻姬可能比《真田太平记》的稻姬更有女中豪杰的气概。隐忍且刚强则是鬼君给这版稻姬的评价。

在第19回“恋路”中,为了德川家,爱女之心极强的本多忠胜选择了隐忍,并努力说服稻姬嫁给真田信之。身为忠胜之女的稻姬也同样选择了隐忍。但是,此时青春年少的稻姬显然对于这种政略结婚不知所措。因此,我们看到之后的稻姬有着各种看似任性的行为,比如新婚夜说好冷(第20回“前兆”)、不习惯上田城的食物(第21回战端)、想着回到远江骏河一带(第27回不信)等等。

“不信”一回中稻姬的表现则是其长期压抑情绪的大爆发。而抚平稻姬情绪并促使稻姬成长的是阿幸。有意思的是这种成长并不是一种传统套路——听到一段感人肺腑的教导之后,角色发生骤变。稻姬的成长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另外也有着自己对阿幸与信之关系的醋意(第29回“异变”)。

在逐渐融入真田家之后,稻姬的行为出发点也发生转变——为真田家而思虑。细心的小伙伴或许已经发现,信之夫妻三人的行为出发点都是为了真田家而思虑,但是三人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信之为一族情感而思,阿幸为家庭而思,稻姬为真田家存续而思。

为了真田家存续,稻姬劝阻信之等人反复为昌幸、信繁求情(第38回“昌幸”)、稻姬操劳真田与幕府重臣的宴席并建议信之立信吉为嫡子(第40回“岁月”)等等。但是,稻姬的行为有时又过于刚强,甚至导致信之有时不敢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瞒着她行事。这一回开场中的情节可以说是信之一家夫妻三人最典型的一次表现,稍后再来详说。

贤惠 嫡传——阿幸

在一部剧中,主角、主要配角、配角的塑造份量是不对等的。因此,与稻姬相比,阿幸的塑造就简单多了。人物的变化也不需要用阶段来划分,用时期来划分即可。

信之正室时期,体弱多病的阿幸终于卧床在病,甚至让大多数观众认为此角色几回内就要退场。然而,由正室变为侍女之后,阿幸的体质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玩笑一句,阿幸真是“多干家务,有利身体健康”的代表人物。

尽管体质前后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阿幸贤妻良母的的特点确是一以贯之的,比如病卧在床的阿幸一直鼓励信之并在信之灰心时,想给予信之鼓励(第3回“策略”)、在真田奶奶人质心得讲座的时候,阿幸不顾病体,愿意为真田家做人质(第8回“调略”)、即使身为侍女,阿幸也一直为信之分忧等等(第46回“反击”)等等。

“反传统”,或者说“逆向思维创作”,是《真田丸》这部剧创作上的特色之一。阿幸其实也是一种反传统的塑造,甚至用“表里比兴”来形容也不为过。阿幸的角色底色依旧是传统历史剧中常见的贤妻良母式人物,但是,由于人物前后身体状态的变化,观众观剧时对角色关注的重点也会发生偏移。同时,阿幸的人物形象也出现了以往贤妻良母式人物身上少有的弹性。

浪漫天真——村松殿

与阿幸一样,村松殿的浪漫天真也是贯穿《真田丸》全剧。不过,角色塑造上更依赖于情节。性格上,村松殿的浪漫天真时常可以起到点插科打诨的调剂作用。小山田茂诚与村松殿的曲折之爱则是剧中少有的言情戏份。这里,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村松殿与小山田茂诚之间长达九年(半年)的爱情故事。

由于武田家大厦将倾,新婚燕尔的夫妻二人不得不分离。背负背叛之名的小山田茂诚逃回信浓,然而却不能与村松好好聚首。为了姐姐姐夫可以长相厮守,信繁想出让村松前往安土当人质,小山田乔装的办法。然而,本能寺之变爆发,村松殿跳崖,生死不明,小山田心灰意冷。失忆的村松殿成为了出云阿国团队中的一员。五年后,信繁再会村松,并努力让村松恢复记忆。村松虽然回归真田家,但是记忆一直恢复不完整。三年后,信繁在小田原城中再会小山田。北条征伐后,小山田与村松殿终于重逢,并使村松殿记忆完全恢复。

其实,这段爱情故事的框架还是中规中矩的。同时,历史事件与虚构情节的结合也恰到好处。但是,整体戏份的受限以及长达半年的跨度还是冲淡了这段故事的爱情滋味。

武家之女稻姬、嫡传真田血脉阿幸、浪漫天真的村松殿三人在信之前往大坂的行为背后都给予了各自不同的支持。当决定前往大坂的时候,阿幸一如既往地支持信之的行为。同时,阿幸也帮助信之劝动了稻姬。尽管稻姬最后支持了信之的行为,但是她忧虑信之与幸村的会面,会带给真田家灭顶之灾。因此,稻姬交代了许多行事上应该注意的地方。最后一瞬,稻姬含泪的镜头将其隐忍且刚强的人物底色表现了出来。

之后,村松殿和阿幸亦各自有一段体现其人物性格的小戏。信之行程之际,村松殿托付其带给信繁的东西都是信浓产物,其中的一些食物在第十八回“上洛”献给秀吉的礼品也出过镜。村松殿还幻想着姐弟三人可以再次重聚。因为是前途未卜的一次出行,所以阿幸给信之准备六文钱的护身符。阿幸的贤惠和真田之女的本色都在这一个小细节中体现了出来。

德川与丰臣两方的内部与大坂冬之阵时的描写有相似之处,亦有一些不同的地方。首先,德川秀忠依旧为这次大坂之役跃跃欲试。这一次阿江闯入了秀忠的议事场所,一番言论也与关原、大坂冬之阵大体一样。而这回,本多正信也撞见了阿江鼓励秀忠的场面。

由于戏份的限制,《真田丸》中阿江的塑造十分有限。如果看过一些三谷以往剧作的访谈,大家会发现三谷很喜欢畅想剧中的人物聚在一起的场景。顺着这个思路,我们也来想一想《真田丸》中的浅井三姐妹。对死神宿命将信将疑却又有一种甜蜜毒药之感的茶茶、温和但柔弱的阿初、强势又脚踏实地的阿江,当这样的乱世三姐妹聚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个场景?似乎这将会是比11年大河剧《江~公主们的战国》更加有意思的故事......

其次,丰臣方的军议则呈现出一种大家群策群力的态势。幸村再一次提出与初次军议相仿的策略,然而固执的大藏卿局依旧不同意。不过,当军议陷入僵局之时,后藤、毛利、木村(剧本中所写,剧中只在一个全景镜头中铺开地图)三人提出了他们所思考的策略。策略的不足之处则由长宗我部盛亲与明石全登发现,幸村提供解决方案。大藏卿局对幸村坦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是一段功能性情节。三谷将自己对大藏卿局的诠释借大藏卿局之口说出。大藏卿局的角色分析,鬼君也在之前详细说过,这里就不再赘叙了。

接着的一段情节被本剧考证丸岛和洋先生称为“秀忠觉醒”。家康准备向秀赖下最后通牒,然而德川秀忠正颜厉色地提出反对意见。在上一回中,幸村认为只要秀赖离开大坂,战争就能结束。而这一回中,秀忠则直截了当地指出秀赖才是引战之源。前后两回相仿台词的对比也将秀忠与幸村之间的差距体现出来。家康之笑也与之前昌幸、茶茶之笑一样,都是父对子的一种认可。

最后,德川与丰臣的战事终不可避免,信之也赶上了信吉的队伍。为了得见信繁,小山田提到信尹再次前往大坂的消息。之前,鬼君提过信尹与信繁的两次碰面都发生在冬之阵期间。这里也算是为了情节上的需要调整了一下,为兄弟二人的最后碰面创造条件了。

死斗

在这回数位战死者的刻画中,塙团右卫门的战死是鬼君个人最为满意的。第一,在丰臣方军议之后,长宗我部盛亲和塙团右卫门之间的戏谑对话已经将其战死的因素提了出来。尽管剧中没有出现冈部则纲(与塙团右卫门争当先锋者),但是也将塙团右卫门的功名之心体现了出来。第二,塙团右卫门被铁炮狙击而死的塑造很能体现出战场的无常。另外,在第42回“味方”中,塙团右卫门向幸村介绍自己时,铁炮二字加了重音。曾为铁炮大将的塙团右卫门却命丧铁炮之下,亦有着一种宿命感的塑造。

消之不去的宿命之病在茶茶的身上愈发沉重。当众人为塙团右卫门哀悼之时,茶茶则言语道众人之后死成并排的场景。在第46回“炮弹”中,阿初眼里的茶茶对死亡的命运将信将疑。如今,茶茶的内心则已逐渐开始向死亡的命运靠拢。

之后的一段剧情则成了本多正信的秀场。在之前的场景中,剧中运用本多正信昼寝的细节来体现其老态。家康众人制定好战略之后,正纯还提议让父亲回去,然而,老辣的正信再一次献出良策——先以播磨一国(后藤又兵卫故土)三十五万石策反又兵卫,计若不成,则将其已被策反的信息传播,促其死期。这一策也让德川方的众人颇为赞赏。除此之外,同样作为二代目,秀忠已然觉醒,然而,无论是处事或用计,正纯却一直与其父有着明显的差距。

在历经数月的等候,“小童”一词再一次出现在日推热搜的榜首之位。在三谷的专栏中,“大马列口怕”会成为流行语是出乎三谷意料的。因此,这一次“大马列口怕”的出现也可以说是得益于大河剧即写即拍即播的机制。无论是剧本还是后期制作,大家都在给此句的再次出现而蓄力。

先来介绍一下室贺久太夫。室贺正武被杀之时,久太夫的母亲将其托于寺僧(由此细节推论,久太夫的年龄应该远小于信之,故而信之可以称久太夫“小童”)。后来,久太夫还暗杀过昌幸,但是以失败告终。关于尾张德川家家臣的身份,平山优先生推特也进行了说明。在写《武田遺領をめぐる動乱と秀吉の野望》的时候,他发现在尾张德川家的史料中发现了关于他的记载。平山优本人也表示十分惊讶。

再者,信之情绪上的爆发也经过了四层铺垫。第一层:信之本想隐藏身份前往大坂,却要被人盘查。这也是这一场景中的核心矛盾。第二层:平野长泰言之凿凿地要将军粮运进大坂,却现身于德川军营。信之想斥责,却被德川士兵所阻。第三层:本以感到气愤的信之发现前来审核之人竟是旧敌室贺之子。第四层:发现来人是真田之后,室贺意欲阻止他们出发。由此,信之所积攒的怒气化为一句“大马列口怕”脱口而出,终使他与信尹踏上了前往大坂的旅程。

在室贺久太夫为难信之等人的时候,剧组也试图通过bgm来塑造一种危险的局面感。之后,信之说口怕的时候,bgm的戛然而止也配合得恰到好处。另外,室贺久太夫的演员与西村雅彦也颇有几分相似。

如果说《真田太平记》中信之与幸村的再会场景情深如水,那么《真田丸》中的兄弟再会则是情重如山。信尹向幸村提出家康的新条件——信浓一国(约四十一万石)。尽管堀田作兵卫因此而有所心动,然而幸村直接摇头拒绝。之后,幸村和信之的一番对话设计是极具感情。犬伏之时,二人含泪分别;此时,兄弟二人却只能隐忍死别。身为弟弟的幸村,欲遂兄意而饮酒;身为兄长的信之,欲救弟命而拒饮。兄弟二人皆为彼此着想,但却各有所矜。而幸村叫住信之的场景,一如当年源次郎叫住胜赖那样,无力且悲伤......“此非今生之别”的台词也成为了当日《真田丸》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信尹拍脸和景胜与家康之间的一番对话则是将其二人对幸村的想法一并披露在第45回“完封”剧评中,鬼君谈过幸村的奋战是背负着众人的理想。昌幸、信之、信尹、景胜四人之愿都在幸村身上得到实现。三谷运用这前后的两段情节也将其塑造幸村的观念更明朗地交代给观众。

与此同时,家康的心境也由此带出。在第一回“船出”的末尾,景胜、氏政、家康、信长俱都一闪而过。作为关于当时东国形势的几位重要人物,信长本能寺骤亡,氏政小田原切腹、趁势而起的昌幸亦在九度山去世。家康的一段台词也颇有感时伤逝之叹。关于正义与非正义的言论则体现出景胜与家康之间的差距。所谓正义与非正义又岂是时人能定论的。家康此时的一笑也彰显其天下人的姿态。

开篇提过这一回的中后段处于一种端正与潦草的混乱状态。之前,在第39回“岁月”剧评中,鬼君以三幕剧的结构来分析整一回。而这一回的遗憾之处就在于第二幕“死斗”的末段将大冲突与小冲突的解决塑造得很乏力。固然一方面是有场面、道具的影响,但是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没有叙事与冲突关于这个问题,鬼君这一回剧评仅就情节呈现提一些看法,具体的分析,鬼君会在年终总评中详谈。

关于道明寺之战的演绎,剧情的呈现基本以平山优先生在《真田信繁》书中所提的几点推论为主。一是根据《长泽闻书》与《水野日向守绝书》的记载,后藤战死与真田、毛利二人的迟到相关并非史实,而是后世俗说;二是后藤的以死报恩之心。在创作这段时,三谷又融入了后藤被德川招揽的逸话,一方面突出本多正信的老辣,另一方面似也为毛利胜永下一回的破竹之势做铺垫。但是,对于后藤的以死报恩之心(剧本上所写的后藤对丰臣的义贯),剧中的呈现似乎并不明显。

后藤与木村二人的战前对话,则是为其二人的战死塑造一种生命消逝前的魅力。木村重成的香熏逸话也运用到二人的对话之中。而后藤的反flag台词也是利用逆向思维来突出后藤的豪爽与生命的活力,亦算是体现其大战之前的情趣。

在三成的主题bgm烘托下,后藤又兵卫的战死塑造得还是挺悲壮的。先用全景镜头来拍摄战场的激烈程度,再展现后藤又兵卫的奋战,之后按通说演绎后藤又兵卫中弹的场景。后藤身中数弹,依旧奋战于前。德川军一拥而上,结果后藤又兵卫的动作设计倒是挺中我个人的心意。最后,后藤又兵卫的怒吼亦有几分“摩利支天再来”的意思。镜头使用上,鬼君觉得如果可以使镜头一直向后藤脸部推进,最后定格在后藤的双目,可能会更具冲击力与悲壮感。

另外,本多正信之计与北条征伐时昌幸安定忍城的谋略异曲同工。本多正信与昌幸老爹都利用了流言与人心。昌幸利用氏政不沾一血的头盔制造氏政苟且偷生的流言。这也使北条忠心不二的忍城军民产生动摇,终使忍城开城。正信则利用又兵卫已被策反的流言,搅动又兵卫之心,促其死期。

木村重成战死和长宗我部逃亡的场景倒是中规中矩。在与后藤的对话中,木村言及以香熏甲,最后却身死泥沼之中。这点与塙团右卫门之死有异曲同工之感。然而,木村重成之死不吐血,还是让生命的凋零感大打折扣,同时画面也缺乏冲击感。举个例子,如果室贺正武被杀之时,身上滴血皆无,也无法激起观众对室贺正武的同情。另外,白石隼也的表演做着吐血的状态,也是让场景有点违和之感。

作为第二幕“死斗”中的大冲突——丰臣与德川的战事(真田、毛利军与伊达军对战),原本该将剧情推向一段高潮,然而处理上的失当,导致这场高潮戏并未扬起,反而更成了一段过场戏。大致的问题有两点,鬼君简单提一提。

1、战时文戏的尺寸问题。

战争进行时的文戏与日常的文戏尺寸是不一样的。战争进行时的文戏尺寸要紧凑且时刻传递出一种战争进行的感觉。但是,关于剧中第二幕的几场文戏,大野治长禀报秀赖状况的戏是没有问题。然而,幸村、毛利、明石的两场戏与战争的节奏脱节,依旧是按照日常文戏的节奏来拍摄,缺乏紧凑感也缺乏一种战时冲突的体现。如果这两场戏的场景可以安排在幸村、毛利行军的场景中,人物状态一直处于一种运动的态势或许会好一些。

2、情绪铺垫的缺失

将这一幕推向高潮的戏份无疑是幸村高吼“关东兵纵有百万,并无一人是男儿”的场景,可是,情绪上的缺失使这一场景极为乏力。真田军与伊达军的交战只拍了剧本中所写大助中箭的情节。然而,幸村与伊达军的激战拍摄过少,并未体现出反复激战的艰辛。旁白的交代与实景的呈现是相差甚远的。这也就导致了最后的幸村高吼,更像是一句中二之语。尽管同样是开口音结尾,论气势与效果远不如第45回“完封”中“我乃真田左卫门佐幸村”。

相比于幸村高吼的表现,真田幸村与伊达政宗的命运再会塑造得简洁明了。幸村马上挥刀的动作则是模仿第24回“灭亡”中伊达政宗的动作。在当时二人的谈话中,伊达政宗言及生在战国乱世,男儿应该打一场赌天下的大仗并率领数万大军,把敌军杀得片甲不留。如今二人都已经做到如此境地。不过,如果二人目光交汇的镜头在构图上更一致一些,再多几组镜头的交错,可能会更有意思(笑)。

前夜

九兵卫是一个象征式出现,象征式退场的角色。首先,大坂之阵时真田军的构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谱代众、纪州众、寄骑众。高梨内记和堀田作兵卫都是谱代众的代表。高梨代表着跟随昌幸、信繁前往九度山的老臣;堀田作兵卫则代表着从上田投身大坂的信繁旧臣。关于寄骑众,剧中将其涵盖于台词之中。九兵卫则可以视为纪州众的代表。九兵卫战死则体现真田军与伊达军鏖战的激烈与损伤。

幸村手执马上筒是其决死之志的体现。我们可以注意到六文钱的家纹与真田纽都已经出现在马上筒的机身上。同时,幸村也派遣佐助与伊达取得联系,为家人准备后路。

阿春的表现与这回开场的稻姬相似,体现着武家之女的觉悟之美。阿春与幸村的诀别虽然简短,却意韵悠远。以手戳幸村的细节极有情趣。最后,“祝你武运昌隆”的嘱托亦将阿春此时隐忍刚强的心境表现了出来。不得不说,年仅21岁的松冈茉优的表演可以如此到位,实在让鬼君十分期待她日后的发展。

托妻献子的场景有两处细节处理得不错。一是堀田作兵卫前后的眼神变化。当伊达政宗靠近阿春等人,堀田作兵卫的眼神明显还是怀有一丝敌意,担心伊达会对阿春等人不利。之后,真田阿梅等人吃起毛豆年糕,大家其乐融融的场景亦让作兵卫放心。二是面对阿春等人之时,伊达政宗并没有高高在上,而是与阿春等人平坐。一方面体现伊达对阿春等人的礼遇,另一方面也表露出伊达与真田之间英雄相惜的情感。


本回的最后一场戏出现了大河剧中少有的kiss戏。在本周三NHK节目中,三谷透露他的剧本也并未有这一场景。原剧本所写的是信繁与阿桐像年轻时的恋人一样抱在一起。这场加戏的主意则来自于雅人叔。导演与麻酱也都接受了这点看法。而麻酱一直想尝试边kiss边说话的戏。这个点子也就运用到戏中。于是,这样一场唯美、浪漫且不失趣味的戏就诞生了。

尽管有大河剧中极其罕见的kiss镜头,但是,这场戏却并没有70年代老大河剧中的那种sexy的感觉,反而显得很有纯爱戏的感觉。美人迟暮、英雄末路都在此刻凝结。而这场戏无论是作为编剧的三谷,亦或是日本的观众,都极其满意,一吻之下也使二人的形象更为丰满。

在去年年底的官方本中,三谷谈到自己还在被如何描写正室与侧室的关系而困扰,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阿桐一方面成为了推进剧情发展的线索人物,另一方面也成为了信繁的一面镜子。这里,我们来整理总结一下剧中信繁与阿桐感情发展。

第一阶段:

第三回“策略”——第十五回“秀吉”

这一阶段中,阿桐苦追信繁而不得,然而信繁对直率的阿桐并无爱意。信繁取堀田梅为妻。信繁与堀田梅的婚礼上,昌幸将室贺正武杀害。目睹事发的信繁反应麻木,然而阿桐直接抱怨如此行事。之后,信繁向阿桐第一次道谢。堀田梅战死,信繁前往大坂。在高梨内记的帮助下,阿桐与信繁一同前往大坂,并在此时与秀次相识。

第二阶段:

第十五回“秀吉”——第二十八回“受难”

信繁成为了秀吉马廻众之一。执意不肯离开信繁的阿桐成为宁宁侍女。由此,逐渐身陷丰臣政权内部的信繁与阿桐成为话伴,时常对时事与周边的人物发表评论。另外,秀次与阿桐也逐渐投契。然而,关白事件发生,秀次切腹而死。阿桐倍感悲伤。

第三阶段:

第二十九回“异变”——第三十七回“信之”

受秀次所赠的圣母像所影响,阿桐对基督教逐渐倾心。阿桐对信繁的帮助也从语言转变到实际行动上。无意有意之间,阿桐总是能提供给信繁必要的情报。同时,阿桐可以观察到囿于困局的信繁所不能洞察到的场景。信繁对阿桐的感谢次数也逐渐增多。

第四阶段:第三十八回“昌幸”——第四十九回“前夜”

信繁对阿桐愈发倚重。无论家事还是信繁个人之事,阿桐都给予极大的帮助。但是,阿桐也正视自己,放弃了嫁给信繁的念头(第39回“岁月”语)。然而,决战前夜,信繁终吻阿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繁一吻也成为往日感谢的最终形态。

其实,阿桐依旧如往日那般直率。在上一回“引铁”中,阿桐的直言不讳使阿春不高兴。但是,随着岁月更迭和环境变化,阿桐直率也成为了这个角色最大的魅力与优点。最后,身为信繁人生之镜的阿桐与幸村相拥。二者合二为一,也预示着幸村人生最后辉煌的来临……

最后,预祝大家能好好享受《真田丸》的最终回......


《真田丸》第四十九集——前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