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全点评:剧情实拍特效主题音乐角色台词
1.🔴剧情
故事衔接足够流畅,质子旅和纣王妲己的两处改编都很好。质子旅服务主题,在主题部分再说;纣王妲己放在演员部分说。
毛病:挺明显,太赶了
,两个半小时不够(我很乐意看三个多小时),导致很多角色刻画不足。
另外,作为史诗开端,没有特别过瘾的单兵格斗情节(想念《指环王》),有点浪费演员们的体质训练和好身材,但是一些短的打斗力量感都很足(喜欢伯邑考用一把弓近战迅速制服北伯侯的那一幕)。
2.🔴实拍美术效果
实拍景和服装都很棒,导演的考究没白费。
另外也要考虑个人是否喜欢乌尔善的繁复精致风格。繁复精致是繁复精致,但是影院现场看实拍没有网大的华丽俗气感
。真正让人难受地想到封神和网大玄幻的某种亲缘关系的是昆仑神仙那一幕,不过那是特效问题,放特效部分再吐槽。
服装风格和我理想中的不一样(主要是因为想要表达的主题不同)。我理想中应该突出殷商原始、凶暴、混沌的一面,突出周开明、优雅、有分寸的一面(有点儿本我斗自我的意味了)。但是封神突出的是殷商穷奢极欲、霸权专制的一面,相对比的周朴素温馨,从服装和都城的对比中都看得出来。
这种风格对比形象点说就是:
我理想中的画面是兽人战人类(皇室),封神实际上是黑暗精灵战人类(田园)。
稍稍补偿我理想的是登基大典的《天命玄鸟》萨满风格舞和古神低语式吟唱——想看歌舞的完整版,真的。
3.🔴特效
部分特效拉垮
。昆仑神仙那部分真的差,雷震子影院现场看其实还好,龙须虎那一张嘴,我小时候的单机游戏的质量是真的给我气乐了——尤其放在特效很好的冀州骑兵破城战之后就显得更难受了,好在昆仑神仙部分很短。
其实就商业角度考虑,乌导把服装布景训练演员体格和马术作曲那些部分花的天价挪移多一些在特效性价比会更高,
毕竟那些再考究对大部分普通观众来说最多也是“哇,厉害”就不剩什么了,实际上没几个人会注意文饰和商周青铜器、道教水陆画之间有多少关系(然而要是有人考据出来一些设计参考了其他朝代或国家又会有人跳出来骂不尊重历史?),这些做到90%,不如把电影的全特效都做到80%。
不过性价比不高的事也总得有人做。
现在最期待的是二三部出现大量神仙斗法的时候多注重特效一点。
4.🔴主题
这个值得好好说。
封神的主题设计超出我的预期。
一开始看预告片,姬昌对儿子说:“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我就觉得怪怪的,不像中国电影会用的主旨句。后来又在b站看一个up主说主题是“弑父”(典型的西方主题),虽然我不反对中国电影采用非中国传统风格的主题(我觉得基本不存在所谓“魔改”,只有故事讲得是否吸引人,人物是否足够复杂深刻,道德规训和历史知识传递是正经课堂的任务,没必要过度泛化到文艺领域),但是这个主题也确实已经过于俗滥而且容易水土不服(可能招来“立场”决定一切因不喜欢这个主题否定全部的极端恶评。毕竟现在连妲己演员不是中国纯血统都有人喷了……我有时都怀疑某国元首在国内是有市场的)。
我又想,是不是搞错了,可能预告片里面那句“当质子当久了,真把殷寿当亲爹了”才是主旨句。这样一来反倒能整出一个非常主旋律的主题:
质子姬发崇拜纣王的力量,接受纣王的精神控制,当纣王霸权伸向祖国西岐的时候一开始甚至站在纣王一边,但他最终觉醒,认清自己真正的血脉联系,“寻根”,回到亲生父亲身边对抗霸权
。
噫,味道有了,我感觉这样应该能顺应某种话题票房大卖(不用担心回本啦!我有第二部第三部看啦!)。靠这种buff涨票房完全可以,没什么不好,但是我个人还是希望一部神话史诗电影能够离具体时事远一点,多一些超越性、意义含混性。再说,如果是以认祖归宗为主题,姬昌的“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不就妨碍主题了吗?
亲自去电影院看,其实主剧情和我说的第二种预想差不多。对伦理亲情持怀疑、虚无态度的是反派纣王,姬昌父子之间有很明显的温情,最后姬发还是不忘亲人的嘱托选择回家(
至少没有任何理由背什么拿中国外壳藏西式内核的锅了
),只是有一些细节的差异,这些差异恰好是封神主题上的亮眼之处。
纣王实质上不相信亲情
,但始终用“你们是我的儿子”来PUA质子团,又骗姬昌吃伯邑考的肉说“虎毒尚且不食子”来逼他精神崩溃,最后处死看穿自己面目的儿子时也以“大逆不道,万恶之首”为宣判词,显然是
用表面“亲情”作为牟利工具;而文王姬昌才是和孩子之间有实际亲情,而却告诉儿子“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的人
。这样一来,主题就能超越西方传统的弑父文化(以子对父的背叛、反抗建立新秩序)和中国传统的杀子文化(以父对子的限制和驯化延续旧秩序),
在保持亲情的基础上,鼓励新一代重新认识自我作出自觉的价值判断。
5.🔴音乐:
离开电影院好久《少年赋》的曲调都还在我脑海里循环。
6.🔴演员和台词:
演员:
李雪健老师没话说演技当然在线
。姬昌知道自己吃了伯邑考的肉的时候先是笑,又问纣王你要不要也尝尝?我以为是气疯了或者是人设突转学刘邦装疯(“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但不是。向纣王突然猛扑过去、嘶吼的时候很有感染力。
喜欢哪吒杨戬。
哪吒主要是喜欢那种虎头虎脑的感觉,杨戬是因为水遁效果很酷。
娜然的妲己很有特色
。刚看到角色海报的时候我不太中意。第一是面孔辨识度不够,第二是显得太柔弱了(起码是个硕人才好呐)。但是事实上
辨识度问题看多了会发现不影响,主要是新人演员荧幕首秀,难免让人脸盲
(就像质子们。体格是统一训练出的,质子团服装完全一致,更难区分。有人说怎么不在质子每人身上带一两个有本国颜色的饰品方便观众辨别,其实完全可以理解——纣王是刻意想要消除质子们身上一切祖国痕迹的)。另外,说妲己让范冰冰演合适,我直觉里也是这么认为。但是再一想,
娜然式的苏妲己能取到另一种装可怜的“茶”的效果
,范冰冰那样的妲己在荧幕上就是摆明了要弄权要反客为主的。另外,
配费翔一米九的宽肩纣王,也是要这样的妲己才显得别致
。
在荧幕上娜然确实有走“茶”的风格,但是某种意义上她的柔弱风格也是真柔弱,
狐狸在封神里不是弄权的主谋,而是无善无恶的欲望放大器,这就离开了红颜祸水论,将暴虐统治指向纣王本人的野心和虚无道德观
(但是我觉得遗憾的是,无论封神演义原著还是封神,被附身之前的那个苏妲己都是在附身后彻底消失了的。前后是彻底的两个角色。如果能表现一下人性和狐狸性之间的一些挣扎就好了——我都想给妲己出个独立电影)。
娜然的额外惊喜处就是她对野兽的模仿
。在主创采访的时候她自己有说到她观察练习野兽姿态神情的事,以及感觉到质子们靠近她时先是耳朵动以及偷舔了一口纣王后迅速走开的动作,这些我都有在电影里观察到。
虽然已经知道她有练习动物模仿,但荧幕上的实际效果远比想象中还要绝
。 台词:
网上说的口音出戏我没觉得
。但是台词确实不够好。
第一是它没有发明金句或者梗的充分实力
,而这是一部足以火爆的“神作”必须的。
第二是它毕竟是古装,台词有文言成分在,说台词的时候很难像现代背景电影一样自然率性
,而多少有点像书面语或者古典戏剧语言,让人听着还是挺有距离感(中国观众看《指环王》就没有类似问题,因为古典的英语表达和现代英语表达都翻译成差不多的字幕,不知道英语母语者会怎么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