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黄石坎烧坊带您了解泸酒历史--黃庭坚倒马书拙溪

2022-03-30 23:07 作者:黄石坎烧坊  | 我要投稿

在泸州罗汉场外不到五百米处,有一条不起眼的小溪流,宽不过两米,最狭窄处一步就可以跨过去。一千二百年前,这里偶然来了一个大名鼎鼎的文人,在这里小溪石坝上留下了两个大字——“拙溪”,旁边刻有“黄山谷书”。

从此这条小溪流有了自己的名字。而且这条小溪沟开始有了名气。北宋年间,黄庭坚(黄山谷)被贬官到戎州(宜宾),他受泸州知州王献可邀请到泸州游玩。为什么要邀请他,因为他在北宋时名气很大,他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主。不仅诗写得好,而且是书法家。是苏东坡的大弟子,并且在文学上有“苏黄”之称,虽然他的名气不及苏东坡。

黄庭坚在泸州游耍了许多地方后,听说离城15华里靠长江不远有个罗汉寺(在后来的树风职高内)罗汉寺旁边有个鱼池,常有人去放生,是个环境幽静之所,因此,他要去一睹为快。

  • 泸州老酒作坊--黄石坎烧坊

他骑着一匹川马,优哉游哉地踏着春光,来到了罗汉寺。他在寺里观察一番,休息一阵,在寺庙里吃了斋饭,但寺里没有酒喝,他感到十分不舒服,就像缺少了点什么。他到了场上,在一家酒店前叫来当地土酒,独自慢饮。由于喝闷酒,而且这酒的度数也高,一会儿就醉醮醺了。听店家说不远有道石梁,那边有十分宽广平坦的田畴,并与长江相连,他想过去看看那里的风光是不是美丽,于是翻身上马往一条乡间小路走去。才走不到半里路,听到流水潺潺,脚下秧苗茁壮,头上蓝天白云,心中好不畅快。凉风一吹,酒性发着,他觉得轻飘飘的了。

由于他只顾观景,又喝了酒,没想到一个条小溪与一个斜着的小石坝相连,坝上长满了青苔,那马儿大概不惯走这样的路,黄庭坚又在马上手舞足蹈,一不小心马失前蹄,让黄庭坚从马背上摔了下。幸好摔下来的姿势还不错,在石滩上只碰了一下,只是多少有些疼痛,并无大碍。

黄庭坚坐在小石滩上,看看马儿,看看小溪,他没怪马儿笨拙,却怪小溪太拙,自己也拙。于是自言自语地说:“这是一条拙溪!”他为了发泄心中的不快,而且自己处于微醉之中,在旁边顺手扯了一把水草,扎成一团,蘸上水,弯着腰,在石坝上写下了“拙溪”二字,然后在溪边给马把脏污泥洗刷了一番,再骑上马,往前边石梁方向去了。

 

他在摊上弯腰写字时,恰巧被罗汉寺里的一个和尚看见了,但由于太远,不知他在弓着背干啥,觉得稀奇,就走去看,但黄庭坚已经走远了。恰巧场上的一个秀才招呼这位和尚,于是两人一起到了那条名叫土地滩的地方,见小石坝上有水写的二字,笔力遒劲端庄,非一般人能写成这样子,秀才听说是黄庭坚写的,大惊,忙说:“字干了就完了,要能刻下来就好了。黄山谷的字可不多得啊!”


泸州老酒作坊--黄石坎烧坊

和尚说:“这好办,我寺庙里正好有一位石匠在干活,我去把他叫来。石匠在字迹未干之前,将这二字刻好了,但黄庭坚没落款,秀才说,我来越俎代庖。他也去扯了些草,仿照黄庭坚的字体,小心翼翼地在左下角添加了”黄山谷书“四字。

不过这几个字显得小气了些。

 

“拙溪”二字每字有一米见方。历经风霜,字迹如今还完好无损。民国《泸县志》记载:“以高粱酿制者曰白烧,以高粱、小麦合酿者曰大曲。清末白烧酒槽户六百余家,出品运销永宁及黔边各地。民国以来,减至三百余家矣。大曲槽户十余家,窖老者尤清冽,运销川东北一带及省外。”建于清宣统年间的黄石坎烧坊,也曾以其独特的浓香型曲酒而享誉各地。

清代光绪年间,泸州人黄云鹄自称是黄庭坚的后代,他也是位书法家,于是将二字周围用石头围好,围成六边形。所以未能受到损害。文革中,有些人将石板抬去修猪圈,二字又被赤裸裸地袒露出来了,直到省辖泸州市成立后,市文管所才又加了石头护栏。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罗汉寺建了泸州市三中,校门斜对着拙溪。教师们晚饭后散步,也常常到拙溪边走走,发古之幽思,陶冶心灵。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泸州市三中的中学生文学社团命名为“拙溪文学社”。

这罗汉场的酒也有功劳,如果黄庭坚没有喝酒,也许不会倒马此间。这二字今日也就难见到了。

本文部分内容引用自:悠悠泸酒-主编 虞潜   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共泸州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出品)


黄石坎烧坊带您了解泸酒历史--黃庭坚倒马书拙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