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I.G的十字路口” P.A.WORKS董事长堀川宪司访谈(第4回)

2021-09-11 17:06 作者:动画魂-Anitama  | 我要投稿

原文链接:https://note.com/production_ig_p/m/m82550ed5335c

本文为P.A.WORKS相关视频中提到的堀川宪司访谈全文翻译,后粉丝自主组织翻译投稿,全文共四篇,这是第四篇。

为了改善动画业界,堀川先生的一些想法

——能先介绍一下,对以吉原先生为中心发展的的创作部门,P.A.WORKS是为什么提出了三项愿景:“品牌化”,“强化制片管理能力”以及“强化内部生产”呢?

堀川:记得提出的时间是2018年的秋天。以制作现场的视角来看过去五年的动画制作的话,可以说感到越来越难了。不论怎么做,最终都会超出预算,交付成片的时候也总是很赶。比起说是对作品的过度讲究,不如说是由各种各样的复杂因素造成的如今的困难局面吧。其中不仅仅有因为整个业内人材不足等等制作进行会面对的棘手问题。若要在这种情况下去好好制作作品,公司就必须得要有能提出一个能让大家充满希望的愿景,并与之携手跨越困难的坚强姿态才行,不然那家公司的处境就会变得很艰难吧。像现在这样放置制作现场于这样的情况中,是不会好转的。于是我便因这种“不改善不行”的危机感而提出了那个愿景。


——堀川先生对动画业界将来会变成什么样有什么看法?

堀川:就算是传统的工艺也好,我想活用这一套技术继续制作动画下去。我对写实地呈现信息量的超高品质影像已经没那么多兴趣了。虽然将来可以有一些年轻的制片人利用提高后了的技术水平去挑战这一类视觉表达,但我个人则更希望看到一些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的作品。比起这方面,我们公司的理念是持续创作出能够激励看完故事的人,使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作品。这便是我的,也是P.A.WORKS的“创造出照亮未来的光芒”的理念。

同时作为一家动画制作公司,我们也想展现出,若能致力于改善,并加强作为组织的力量的话,便可以继续制作作品下去的一方面。

我们公司之所以公开地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是因为即使失败后会被嘲笑,但依然希望业内有更多有建设性的话题出现。比起在SNS上正不断扩散的关于业界的负面信息,我们更想在业界内共享“我们挑战了这些事情并取得了成果“这类信息。创作者也好,制作进行也好,我想在找到一些例如通过人才培养来取得成果的有效方法时告诉他们。Trigger的舛本くん(舛本和也氏)就已经出版了一本关于制作进行的工作的书,希望这样的东西能在动画业中不断地出现。

同时也想让大家认识到,P.A.WORKS在品牌化的道路上,作为一家制作公司正在尝试变强,尝试改变,未来还依然充满着希望。

我也想不只让看我们的作品的动画爱好者,还包括很多因为支持我们公司的作风而成为了粉丝的人看看我们现在正在所做的事情。

说到这点,我认为I.G是一家,有着遍布全球的粉丝的品牌力的公司。我认为这是由在过去时间里,那些一流创作者所创作出的作品的特色而促成的。老实来讲,我认为从很久以来,业界中那些有才能的创作者们对市场营销方面是不怎么关心的。大资本客户和制作现场不对商业战略达成统一,向着不同方向前进的时候较多。制作现场有自己的战略。所以即使之前大企业将制作公司纳成子公司,也没能对其浸透自身的战略方针。但现在的情况则是,行业正被来自各行各业的大资本企业重组,I.G.也在其中积极地行动着。I.G是为数不多已经上市了的大型制作工作之一,所以拥有着和我们这种小公司完全不同的愿景。希望这一大战略能和一直以来支撑着I.G的品牌的影像部门统一战线共进退。

——说起来,P.A.WORKS为了粉丝而开始了设置沙龙等一系列动作吧?

堀川: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有很多以前的作品的粉丝,在迎来作品的最终回后也依然长时间支持着作品,于是便认真地考虑了如何回馈这些粉丝。

其中一项便是开始 P.A.沙龙。P.A.沙龙会持续向会员提供以前的作品的情报。由于不能在动画播放结束后将作品的运营一直交给委托制作委员会去做,所以我们除了沙龙以外的部分也想靠着自己来持续运营,并为粉丝持续提供情报。具体点的话,就是推出书籍。P.A.BOOKS便是建立在对作品漫画化和小说化的考虑上成立的。虽然以动画的方式来满足粉丝看到作品的后续的愿望一下子难度太高了,但可以从用书籍来描述角色们的后续故事开始。《花开伊吕波》,《TARITARI》和《黑色残骸》便是如此。如果再去尝试让我们的原创作品之间交叉联动的话,粉丝也可能会很高兴。我想努力使作品的寿命延长下去,使它能够回应长期以来,珍惜着作品的粉丝们的热爱。


——可以说是面向粉丝开放的动画工作室了。

堀川:很庆幸有那么多有热情地粉丝在,与他们能够建立起什么样的关系方面还在摸索中。我觉得粉丝不仅可以通过沙龙与动画制作公司建立起关系,还可以在沙龙内部形成作品的粉丝社区,同时产生两个粉丝社区之间的沟通交流等等。虽然目前的沙龙还在摸索阶段,但我还是很期待未来将和粉丝发展出怎样的关系。


——我也是P.A.WORKS的沙龙会员哦。

堀川:非常感谢。由于在沙龙里使用作品时,与制作委员会的权利许诺相关的部分很繁杂,不是随随便便能轻松解决的,所以小型制作公司很烦恼是否要雇佣专职人员去处理这些事情。但如果是如I.G般大的公司的话还是建议这样去做的。而且这样也能把以前的作品的归档管理的好一些。


——在改善公司的过程中,要如何处理过去的作品的中间产物呢?

堀川:P.A.WORKS在保存了一段时间后逐渐丢弃掉。我觉得若能将原画,背景素材,影像等素材数据化保存下来也算行吧。只不过,将纸质素材丢弃前会给养成所的讲师过目,并选择留下能在养成所的讲座和培训时使用的部分。

P.A.WORKS动画《有顶天家族》

——制作面向粉丝的作品的P.A.WORKS会在今后的制片方面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

堀川:制片部门在过去两年内反复召开了会议讨论如何改善问题,就提高生产率和做本应做的正确做法进行了讨论。说到要为此解决怎样的问题和重组,“人才不足”,“前期制作的负荷与预算管理”,“降低返修率的做法”,“复苏动画部”,“本部与东京分布间的合作及制作工序的审查”,“制定培训计划以提高制作进行的日程管理能力”等等,都在制片之间讨论了。于是下一步便要通过指派一名问题解决的主要负责人,并同时设计目标和计划来展开。因为上面的问题都是互相交缠在一起的,所以一两年内才会逐渐产生成效。希望这种全公司范围的改善能变成一种公司文化。

创作者也要致力于在产量和技能上的提升,来提高生产力和公司的内部生产率。具体的培养方案就遵从大将的方针,若能边观察至今为止所做的成果,边一点点地不断改进的话,大概就能在几年内稳住为迈出下一步而需要的立足点吧。

同时,创作者的培养和成长也是离不开制片人的支持的。除非有能管理并好好制定日程安排的能力,否则创作者也无法成长。在如今的制作现场里,让大家辛苦劳累的是,就是有那样的理想,却总因现场人员不足,导致镜头交不上去,无法按计划进行,为了眼前的事情就已经竭尽了全力。如果用急救来举例的话,那就是不得不经常去对付急诊患者一个接一个送来的状态。如果继续下去未来是没有希望的。必须要边考虑将来的事情,边从长远的角度来培养人才。而这又与现场的处理措施是相反的。

比如现在主流的一原、二原体制,光画一原(草原),把二原都交给别人去画的做法是无法培育年轻原画师的。所以才强调要回到通常的,而非草原的做法才行。但这感觉和现在的做法不怎么合拍。自由职业者的年轻演出和作画监督因为只有检查过草原的经历,所以在检查LAY OUT时没有标注动作的运动过程的话就会感到不安。(注释:传统做法的LAY OUT不会标注动作如何运动,但现代的草原系统会有,这是传统和现代的一个区别)。

这样一来,制作进行就会处于为公司培育年轻原画师的方针,和现代现场里流行的草原系统的夹缝之间。

很苦恼的是,虽然说起来简单,只要听信公司所决定的方针进行下去,便能在将来达成公司设立的愿景,但还是会引起“这在短期内对我有什么好处”的纠结。“提高生产性是怎么一回事?”,“提高内部生产率又与什么因素有联系?”。如果制作进行的日程管理能力不跟上,不能使原画师在本应采取的制作模式下,在处理好产量的基础上提高技能的话,那无论演出还是作画监督所做的,终究还是会变成为了提高原画下限而存在的工作。因此演出和作画监督的生产率也便一直不会提高。因此,我向往制作进行能去理解到自己现在所做的,正是为了能在未来将年轻原画师培育好而能做的事情,不管别人说什么都不要只为一点小事就泄气。培养人和组织需要时间,不要放弃。不要光去想着眼前的,到成果显现可是需要持续四年的时间的。


——为什么是四年呢? 

堀川:今年是愿景和战略揭晓的第三年了,当初设立愿景时,我曾与一位银行销售谈过一点。那位银行销售非常高兴和自豪地谈论着我们公司的改进举措。我因为觉得能让他如此高兴的谈论着自家公司的愿景时间很厉害的事情,便问道“在能实际感受到成果前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呢后”,他稍微想了想答道“四年”。所以我相信了他,并觉得“既然是干个四年后就能感受到什么的话,那就再努力拼过这四年吧”。

虽然是一点点地,但已经能看见创作部门的成果了。因为制片部门将在接下来的两年内进入下一阶段,所以我坚信它将在接下来两年左右发生明显的变化。

但是,在刚开始重新审视制片业务的会议的时候,曾弥漫着“开这样的会有什么意义吗?”的氛围。尽管如此,从当时的会议记事录一路看过来后,在这持续开会的两年内,还是能感受到氛围有了很大的变化。新人制作进行也变得能直抒胸臆了。包括宣泄不满情绪的部分的气氛也有了很大变化。大家心中也都开始对是什么阻挡在制作现场的问题处理中间有了各自的想法。也不管谁都有了若能改变就选择改变的想法。所以,接下来就是谁将在这个改变中发挥核心作用,使用怎样的计划的事了。我认为这种变化将在未来的一两年内加速,然后再将这些努力的成果一并公开。


——期待你们的成果。如果创作部门能成为支柱的话,那周围的环境也会随之成长呢。

堀川:因此,制片部门才必须要扎实起来。打个比方,为了是社内原画的内部生产率和生产率增高,若要考虑确保整一集的作画会议到交付原画的阶段之间隔出10周的时间的话,那能好好管理从企划开发到交付分镜为止的前期工作的日程的制片人的力量是必要的。到几年前为止我们公司的这一部分还很弱,于是我们在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重要性后便开始去改善了。然后,在作画会议之后的制作过程中,制片的日程管理能力要搭配着为了提升原画产量和技能设计的对策来达到目标。现在正在现场发生的大问题,是不能靠一个各个环节交缠着的制作现场的其中一处地方的努力来解决的。即使制作现场每天依然忙忙碌碌,但我认为我们必须要从一个长远的角度,朝着同一个方向进行系统性和战略性的改变。


——希望能达到全部目标。

堀川:我感觉我们正一点点,一点点地在做到。


——非常期待。

堀川:由于海外产能的增加,以及与海外交接素材过程的电子化,動画和上色的截止日期在被不断地往后推移。这样一来,制片便没有了需要事先详仔细控制订单接收方的日程的必要,且也因此而不再需要细致的日程模拟了。也会养成在截止日期前几天内,将素材打包在一起一下子全发出来,并在服务器上以每几小时就一次地速度不停地交换素材的做法。

虽然这样做也说不定能赶上截至日期交货,但那种做法会导致返修率上升。返修部分的修正也会在交货前阶段给检查,摄影等部门增加很多负担,导致制作混乱。为了修正返修的部分,还会产生没有必要的亏损。一旦用了如此棘手的做法,制作进行便很难矫正回原先的正确的做法。其实只要在开启作画会议后的那一个月里带着犹如在交付成品前一个月时的那种紧张感就行了。如果能带着这样的日程管理的紧张感,以及面对作品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的话,我认为生产效率就能大大提高了。如今时代变了,我认为比起用制作主任的拳头,发明一种能将那种严峻浸入到制片工作中的方法是有必要的。


——以前的老派做法还挺有趣的呢。

堀川:我有一种,以前那种将制作人员集合起来进行的最终检查(rush check)的习惯将要消失的危机感。能够直接让自己知道导演和其他创作者是如何评价和看待自己交上去的东西的场景没有了。被评价的了话会感到高兴,若做的不好便会很不好意思。虽然以前完全没考虑过,但现在会觉得最终检查(rush check)是否就是个能让人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兴趣和担起责任的机会呢。因此,从去年开始,在我们公司自家的作画团队交付了自己所承担的话数后,会进行一个专属于作画团队的讲评会,作画监督会给新人原画给出类似“你这里画的有讲究,真不错”之类的评价。这能变成让新手了解自己或别的原画师的作画是如何被作画监督评价的,以及作画的技能都是从哪些方面被分析的机会。工作人员也都很喜欢这个机会,说:“我很高兴我认真画的地方受到了表扬。”。我希望这种细微的,被他人赞美的体验能够帮助萌生对作画技巧的好奇心。如果这种好奇心能更进一步地衍生出强烈的探求心,之后可能就能自主地不断成长下去吧。从很早前就有人说手艺不是靠教的,而是靠偷的,我认为上面所说的场景可以成为蕴育出作为这个说法的前提的探求心的一个契机。


——这确实很厉害。

这也是大将的点子。当我在不久的将来退休时,如果现在的员工成长了,并去继续做我迄今为止所做的事情的话,我会很高兴的。即使在我就职的时候无法达成愿景,等下一世代的制片人成长后不也能促成达成愿景的未来吗?我认为通过成立企业,成立组织便能使其成为可能。这是作为企业经营者来讲很高兴的一件事。我觉得,如果我是一名创作者的话,虽然作品会和自己的创作者生涯一起结束,但若在自己所成长的组织里培育起来的新人能做出一些我无法企及的东西,那便也是好的。


——今天学到了很多,非常感谢您今天能抽出时间。

堀川:不客气。

翻译:erolidaze

校对:NBHT

“I.G的十字路口” P.A.WORKS董事长堀川宪司访谈(第4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