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北极熊!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的责任!
——北极熊——
了解北极熊:
①基本资料:它是熊科熊属的一种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身体大而粗壮,与棕熊相似。头部比其他熊的头部相对较小,耳小而圆,颈部细长;皮肤为黑色,由于毛发透明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也有黄色等颜色,体型巨大,凶猛。每只脚有五个脚趾,爪子不可缩回,前爪大而桨状,适合在薄冰上游泳和行走。
②生活环境: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圈冰层覆盖的水域,那里也是它们的分布处。它们首选栖息地是北冰洋的浮冰——那儿发生断裂和重新冻结的冰缘和压力脊提供了最好的狩猎场。洞穴也可以成为它们的栖息地。
③习性偏好:北极熊一般单独行动,只有在交配和哺乳期例外。在一年中有大部分时间不活动,其余的时间花在走步和游泳上、跟踪猎物和进食的时间加起来只占一年中的三四成。北极熊是优秀的游泳者,它们可能在广泛的范围内寻找食物。主要猎物是海豹,甚至更大的物种,如海象和白鲸,也捕食海鸟、鱼类、小型哺乳动物,有时也会食腐;它们偶尔也会吃点浆果或者植物的根茎,还会到海边的地方来取海草补充身体所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物质。嗅觉极其灵敏,可以捕捉到方圆1公里或冰雪下1米的气味。北极熊用它们敏感的嘴唇和胡须探索物体。它们的视力和听力并不是特别发达。“咕噜咕噜”声是它们的问候语。北极熊在每年的3-5月非常活跃;在严冬,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大减少,几乎可以长时间不吃东西,此时,它们呼吸频率降低进入局部冬眠(一种似睡非睡的状态,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便可立即惊醒,应付变故)北极熊只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吃不喝,而不是整个冬季。
科学家们也提出,北极熊可能也有局部夏眠。
④受环境影响的改变:在每年夏天北极圈海冰完全融化的地区,北极熊被迫在陆地上度过几个月,在那里它们主要以储存的脂肪为食,直到海面冻结。
⑤保护级别: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Ⅰ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易危(VU)
⑥相关纪录:
世界上现存陆地最大的食肉动物: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是北极熊,成年雄性通常体重400-600千克,从鼻子到尾巴的长度为2.4-2.6米。(吉尼斯世界纪录)
生活在地球最北部的熊:北极熊生活在北纬65°-85°之间不断缩小的北极海冰上,但在2001年8月5日,有人发现在北纬89.775°有一只成年北极熊在游泳。这一地点距北极约24千米,是有史以来记录到的北极熊生活的最北的地点。(吉尼斯世界纪录)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环境影响着北极熊!!!
“它们的生存依赖于北极的冰雪生态系统,但这个生态系统正在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导致北极熊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
北极熊是圈养在北极地区的一种熊科动物,它们主要以海豹为食物,是极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极熊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层日益消退,这对北极熊的生存造成了直接影响。北极熊需要在海冰上狩猎食物,随着冰层消退,它们需要花费更长时间前往狩猎地点,吃的也越来越少,导致它们的体重下降,生育率下降,甚至会出现饥饿死亡的情况。
有人说:那北极熊迁移到南极不就好了吗?
其实不然。
这当然是一种出路,但在南极地区,北极熊所需要的猎物也是非常少的,因此在南极地区生存仅靠独自寻找猎物是极其困难的。在南极洲,北极熊需要适应海豹等其他猎物,这意味着北极熊需要适应一些新的狩猎技巧,而这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和学习。南极地区还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威胁,比如海豹和企鹅粘着在北极熊身上的皮脂和繁殖上可能的问题等。如果大量的北极熊涌入到南极地区,其与人类的接触就可能更加频繁,这样就会极大地扰乱南极地区的现有秩序和生态平衡。人类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这些北极熊,在南极地区建立新的动物保护区,这样也必将带来更多的开支和人力资源的消耗。
所以眼下要做的,不是放任北极的冰雪消融,把希望寄托在北极熊南迁上,而是做到尽量不污染空气环境,减弱全球变暖对它们造成的极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