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杭州亚运会】世界文化遗产:良渚遗址
良渚遗址,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良渚街道境内,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 良渚遗址发现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礼器最具特色。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显示出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命名地,它的发现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1996年11月,良渚遗址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此次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2019年9月1日,良渚遗址入编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科书(人教版)正式启用。2021年10月18日,良渚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正式举办。2023年6月15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倒计时100天,亚运会火种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莫角山成功采集。 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首先在浙江省杭州市良渚镇一带发现并发掘了多处史前遗址。 1959年,以良渚遗址为命名地的良渚文化被确认。 2007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发现。 2010年,良渚古城的外城得到了初步确认。 201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和确认了古城的外围大型水利系统。 2019年9月1日,全国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以一整页篇幅介绍和阐述了良渚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地位。同时在人教版《高一数学》和高中《中国历史》教科书中,也都出现了良渚遗址的描述。 良渚遗址空间布局上以城址为核心,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分布于城址东北约5公里的瑶山以及城址内的反山、姜家山、文家山、卞家山等台地,城址北面2公里至西面11公里范围内则分布着外围水利系统。与此同时,城址内外分布着大量各种类型的同期遗存,与城址形成了清晰可辨的“城郊分野”的空间形态。 城址是良渚古城遗址的核心,北、西、南三面被天目山余脉围合,位居三山之中。长命港、钟家港等古河道逶迤穿过这片城址,与城址内外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共同形成了山环水抱的选址特征,并将城址划分出若干不同的功能区块。 城址空间布局呈向心式三重结构,自内而外由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组人工营造的遗存组成。 良渚遗址的出土器物包括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竹木器、骨角器等,总量达1万余件。其中,玉器主要作为随葬品出土于分等级墓地,总数不少于7000件,材质以透闪石为主,器型包括玉琮、玉钺、玉璧、三叉形器、冠状饰、锥形器、玉璜、半圆形饰、柱形器、玉镯、玉织具、玉纺轮等,以及圆雕的鸟、龟、鱼、蝉等动物形玉器。 在所发现的代表我国早期文明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地区之一,是我国和人类的珍贵历史遗产,具有十分突出的重要性。 良渚遗址所反映出来的“良渚精神”,是我国文明传统的部分之一,不仅开创了曾经盛极一时的“良渚社会”,而且对当今世界仍具有教育和启发意义。 良渚遗址可实证中华文明的发展特征——多元一体,并真实、完整地保存,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杰出代表性的东亚地区史前大型聚落遗址。 1961年,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良渚遗址位列其中。[1] 1995年,浙江省政府公布《良渚遗址群保护规划》。 1996年11月,良渚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杭州市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编制《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2002年,杭州市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实行《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 2012年11月中旬,国家文物局将良渚遗址列入更新后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9年7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10月12日,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保护利用大遗址名单。 良渚文化以全世界最精美的玉器石器所表征的礼制、连续作业之犁耕生产方式、大型工程营建、大规模社会生产组织系统、早期科学技术思想以及丝织、黑陶、髹漆、木器等手工业抑或商业的萌生而著称,是中国文明的前奏,是夏、商、周文明的主要构成因素,在学界素有“文明曙光”之誉。良渚文化以神人兽面纹为代表的纹饰和成组使用的固定形器、具有象形和表意功能的刻划符号所反映的文化形态,对后来我国社会意识和思维的发展影响深远。良渚文化规模农业和大型营建工程显示当时社会剩余劳动空前增多。社会财富的非平均分配导致社会分化日益加剧并成为普遍现象,使显贵者阶层、准国家制度形成,露出后来我国宗法政治的端倪。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