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陈学文|艺无止境-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大展

2022-12-27 14:48 作者:丹青追梦  | 我要投稿


陈学文和王学仲先生



【个人简介】


陈学文,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为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欧文化联合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师从王学仲先生,得王学仲先生深教。作品曾参加首届全国壁画大展并获佳作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釜山国际艺术展并获特别奖,从洛桑到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等。作品被多家美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独抒灵性天趣盎然

——读陈学文教授水墨艺术

孙列

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所长

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组评估组专家

国务院学位办学位授权点评审专家

国家艺术基金工程项目评审专家


当二十世纪初西方写实造型和现实主义精神不断冲击文人画的写意传统时, 西方写实主义正经历现代化转换,强调主观色彩、个人体验和精神表现,与中国 传统绘画固有的笔墨体系与心灵映照异曲同工、隔空感应。文人画的命运流向中, 如何在新的社会文化体系和衡量价值中建构新的人文态度、人文意志,是中国画 沿革的重要艺术课题,陈学文教授的绘画实践正是基于严苛的学院派训练,和不 拘古法、时宜新意的新文人画内核中成熟起来的;他这种对才情趣味、“以画为 寄”的准绳把控,传统根基与时代特质一担两挑的艺术风格,是传统文人画长久 作用于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风向标之一。

陈学文教授的绘画创作得益于文人传统经典,特别是对明代徐渭、清代八大 的应目会心、融会贯通。观其画作,先以“放本身性情”,“独舒性灵、不拘格 套”为风格立意,是文人趣味和本真性情的艺术化传达。继之画风以虚代实,宁 朴勿华,审美观念与传统文人画有着明显的承接关系。再者,笔墨得生拙之味, 强调以线为主,少有皴擦,下笔似随意亦注重笔墨趣味生发,形成率性灵动且有 浑朴质感的写意之风,得挥洒随意,天趣盎然的韵致。

曾经占据中国画坛主流地位的文人画,在 20 世纪发生了一系列从图式、趣 味到地位的变化。进入现代语境的文人画又显示出其维护和发展中国传统价值、以传统为革新的新定位,在传统艺术形式框架内求取个体意识展现,文人画浓厚 书卷气渐祛,转而纳入现代人情感中的慵懒、通俗、幽默、戏谑甚至玩世因素,陈学文教授是其中亲历者。羁系渐释、解粘去缚后,物美华腴、市井情调皆可入画。陈学文教授对文人式的墨戏有其自身的解读方式。简笔落墨、一纸云烟写就 “香奁体”的笔墨情韵,深闺女子丰乳肥臀、小脚纤纤,几杆清竹、一席卧榻、 鸟语花香、弄妆梳洗迟迟,富有灵韵的湖石,造型奇崛的猫鸟,独有一番闲适情 致。在传统文人审美取向基础之上,作者将文人画脱离世俗、萧散淡远的“士气” 融入对笔意墨趣内容阅读式的充盈,抒写的不是荒寒萧寂或者纵横排奡而是个体 化的暗喻玩味。陈学文教授绘画中的逍遥谐趣似乎也与津门文化浸润相关。九河 下梢处百行间作、五方杂处,卫派文化人气旺足,亦洋亦土,亦庄亦谐,是本地 绘画中幽默智慧甚至戏剧化因素的天然烙印。从市井文化、平民立场、人文关怀 视角出发,浮生嬉戏,自享其乐,是丰厚的生活积淀和自我对万物的一种内在“对 话”方式。

文人画的笔墨若得生拙之味,学书则深助焉。陈学文教授的用笔和题跋同样 体现了对笔墨的高度要求和独到的笔墨解读方式,由书法因素生发出一派新的气 象。笔墨具有高度复杂的技艺性,创作者的阅历修养、品味情绪、诗性吟咏等精 神内涵可熔铸其中,这是走向现代的文人画创作的重要价值之所在,也是种族的 文化基因、文脉承担和精神凭恃始终不变的重要特质。与单纯的闲适情韵相反, 陈学文教授在画作留白处又点发了读者的多重想象和细究,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 境顿开,阐释出对画中深层哲思的内心独白。


庚子夏于四我庭




【作品鉴赏】


芭蕾报春图



春早二月图



孤芳对影图



荷花美人图



观荷图



玉人芭蕉图



鲲鹏起舞龙凤呈祥



竹下自乐图



棋乐图



梳妆图






陈学文|艺无止境-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大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