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赢麻了?非对称作战!』小米12S Ultra 光岩使用体验

2022-07-24 09:47 作者:光岩说  | 我要投稿

公元前490年,波斯大军击败了欧洲各国多数敌人向希腊边境挺进,波斯帝国出动攻打希腊的兵力是10万,而希腊则东拼西凑组织了一只11000人大军迎敌。
双方兵力比例达到1比10,波斯帝国可以说胸有成竹,其擅长战车部队与步兵冲锋向结合,在进攻战中几乎攻无不克没有对手,而希腊当时由于跟波斯帝国国力悬殊太大只能使用步兵方阵作战,希腊是当时世界上步兵方阵主要发明国之一,古希腊的步兵方阵方阵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强防御阵型。




所有人都在观察着这场古代历史上最为不对称的军事行动,这场历史上矛与盾的最强对决最终以希腊步兵方阵获胜,在短短一天时间内,波斯大军发动无数次进攻,最终还是无法冲散希腊人组成的步战方阵,士气受挫无奈而选择退兵,当天激战希腊人歼敌6500人阵亡1200人,可谓一场巨大胜利。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拉松战役,而之所以叫马拉松战役,是因为当时希腊军队的一名报信士兵名叫费里皮德斯,他为了让雅典大城第一时间知道前方战事胜利,距离一口气跑42公里回去报信,最终在雅典城的城门下倒下,留给卫兵的第一句话是我们胜利了,雅典保住了!然后他就力竭而亡了。



●【为什么开讲这个和手机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
在现有的传统影像三巨头华/V/星面前,小米就像是上文中的希腊处于相对劣势,虽然大家都认同小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普遍不会认为其是顶尖选手。小米无论是成像表现、经验积累、算法优化乃至用户口碑上,小米都很难正面排兵布阵在朝夕之间战胜对手。
但当大家还在“正面作战”,在真实与风格化之间走钢丝,当大家墨守成规计算摄影就是“压高光、提暗部、拉饱和、增对比、强锐化”时,小米却开辟了另一种打发,另辟蹊径,通过“徕卡联名”的背书加以强大的硬件,通过娴熟的宣发渠道,试图让更多人去认同这条彻底“风格化”的道路,规避掉了很多与竞品的“正面竞争”。属于是用最小的代价和时间,快速追上顶尖阵营。
那么小米的这场“非对称战争”打的如何呢?下文结合我个人的体验和观点来剖析下小米 12S Ultra。








在谈论 12S Ultra 的影像前,光岩必须先和大家聊聊手机影像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的争议:【拍照到底该不该真实还原?拍照是否应该风格化?】
●先给出个人观点:
【摄影和艺术一样,不存在绝对的真实,只存在绝对的主观】




摄影机如果可以像人眼一样有超高的动态范围、超高感光度、超大景深、超大色彩空间。那么摄影术就没有它存在的意义了!至少它只能作为记录的工具,而不能再称作艺术。正因为它拍到的和人眼看到的不一样,才给了人利用它去创作的空间。
数码照片必须调色,因为包括手机、数码相机的所有机内图片处理程序都是基于RAW,RAW是CMOS元数据,但不同厂家的RAW也不是颜色都一样,因为涉及到不同的CMOS,还有拜尔滤镜和解拜尔算法等等,各家会有各自的算法,这也是摄影圈所谓的:佳能粉,尼康黄,索尼绿....




而放到手机圈,各厂商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比如华为的夜景、vivo的色彩、三星的解析力等等。那么,如果你接受了这种设定,也从另外一个角度验证了所谓的“真实”很多时候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摄影艺术不存在绝对的真实,只存在绝对的主观
我们希望天更蓝、草更绿;
我们希望夜景更亮,暗部更清晰;
我们希望照片更有美感,可以直接发朋友圈...



在我看来 12S Ultra 的成像风格就是这种思维下的“究极体”,小米甚至去除了自己的原生相机风格,而只给了“二选一”的徕卡风格,这么做无疑是需要勇气的,要知道如果在此前,如果没有“徕卡”加持,这种『高对比冷色调提饱和加暗角』的做法,别说用户,就连在自媒体测评测评那一关都过不了———宽容度、暗部细节、白平衡、夜景等等甚至比不过中端机更别说是影像旗舰。




既然放下包袱,全力追求“观感”,就必然会有争议,因为这种风格化影像表现有人喜欢更会有人不喜欢,有人心驰神往,有人嗤之以鼻。普通人不好评价但会用脚投票。只不过换个角度思考,这两年手机影像的“计算摄影”之风盛行,在大幅拉高手机成像平均水准的同时也让人感慨手机成像与传统摄影风格相行渐远,开始有人厌恶这种“虚假感”、“塑料感”的成像风格。而小米借助1英寸的989大底硬件,向逆计算摄影迈了一大步,提升了直出质感,也有了所谓德味。
且不论这风格小米会坚持多久,又或者对手机发展史有何影响,但至少小米给到了市场和用户一种新的选择,一种不同于过度计算摄影的风格————这就是小米这次和徕卡联名带给用户的选择价值。
光岩这不是专业玩摄影的,简单拍了一些照片给大家一个参考下限(部分微调):









●再来说说【滤镜和调色】
首先我不太认同现在网上一提到滤镜调色都嘘声的现状,仿佛滤镜成为了一个贬义词。滤镜的原理是啥?并不是在你拍的照片上附上一层颜色那么简单。其实它就是替你调了曲线、色调、反差、饱和度、高光、阴影……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张照片的各种参数。
所以,直出并不是自然真实。因为,我们都不能保证每块显示屏都可以显示相同的颜色,显示标准的色彩空间就已经有很多种了。




何为相对真实?其实是——你认为!你认为这个红到底在你现在看的这块屏幕上应该是怎样的红,去调整,调整到你想要的那种。我们讨论调色,或者直出的终极目标是啥?还是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嘛!并不是在本子上记录了那天拍的是那种红,回来必须调出你那天看到的红,就算是这样,你记忆中的红就是那个"真实"的红吗?个人认为摄影艺术的世界里,色彩都是主观的。
“别家照片是告诉你画面有什么,而12S Ultra就是告诉你这个照片有故事。”






●大家还记得几年前我们购买旗舰手机时的心态吗?
消费者也好数码博主也好,都在抛出“性能过剩”的观点,大家都觉得手机SOC已经成为了重要但不必在意的配置了,因为只要是旗舰机配的旗舰SOC,性能体验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况且近些年市场上也没有出现特别吃性能的“超级APP”。因此用户可以把更多精力花在其他配置——比如拍照、外观、质感等等。厂商们也可以把更多精力花在卷周边配置上,发布会一句骁龙xxx或者嘚瑟下“忘记参数”便可以一带而过。可以说是到了饱暖思Y欲的阶段。




谁知道骁龙888这只黑天鹅以及其续作8 Gen1 成功打破了这梦境,让大家回到现实—————还有这种反向升级的骚操作?
于是厂商们发布会上“驯龙”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篇章,从曾经的一带而过到现在必须吹一下散热,吹一下跑图帧率。于是消费者们有的成了大怨种,有的成了等等党,而还有的人撑起了库克的嘴角。




那么这次 12S Ultra 首发的骁龙 8+Gen1,可以说稍微逆转了这种这种颓势,让骁龙865的“正代更新”终于到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发热。
首先我关注的发热是『日常使用』的发热,而不是某些极端使用环境和极端性能输出下的发热表现。
那么12S Ultra的表现如何呢?我的答案是有了非常大改善,就体感温度来讲基本与855时代相当。




但需要说明,这次的发热表现良好除了SOC的升级以及散热系统以外,素皮后盖的隔热性也功不可没。证据就是极限性能输出场景下,边框会快速升温,紧接着屏幕部分也会升温,但后盖却只有温热。至于这种做法是好是坏?Who cares? 我只看结果,从结果导向——只要不降频、不卡顿、不烧硬件,让我体感温度更低,何乐而不为呢?




2.续航。
讲结果,以我的日常使用来讲,亮屏时间基本在6-7小时,这个续航水准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水准也没有官方发布会吹的那么强。但相比于上两代火龙平台,就说续航水准接近的情况下,发热和性能释放还是要好上更多,显然这个体验红利要归功于台积电4纳尼工艺加持下的骁龙8+。








●我给MIUI13 下的定义就是:无可体验。
怎么理解这个评价呢?
简单说就是没有什么可说的,没有特别好也没有特别差。现阶段各家的系统体验在我看来基本都达到了一个“高度可用”的状态,也就是大家的下限都已经不低,别看B站整天小米圣经,微博整天绿厂杀后台,酷安整天烂橘子……




但事实上对于90%的用户来讲,这些国产定制系统的差异真的没有数码圈表现出来的那么大。比如我一个女性亲友,她从iOS换到MIUI再换到Color OS,她的评价就是基本没有大的差异。我很诧异,怎么可能,在我看来明明天差地别。
“我多数时间就用到微信、抖音、淘宝这三个APP,用来用去真没啥明显区别,手机就一个工具。”她说道。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像我朋友这种用户可能才是普遍状态,人们说的玩手机,其实多数人的绝大部分使用时间都被困在了那三两个“超级APP”内,而在这些超级APP内的体验,大家并没有多少差异。再想想已经多久没出现新的推动手机玩法的超级APP了?在超级APP的笼罩下,手机越来越像当年的PC桌面,在PC上多数时间可能都是浏览器内而非桌面等系统界面。




什么非线性动画?动画打断?超级壁纸?小窗分屏?
这些当然也很重要,属于提升细节品质的加分点,但这些属于上层建筑,如果没人特意告知很多用户到手机报废可能都不会知道这些细节。如果把资源中心耗费在这些上层建筑上,却牺牲作为最基础的底层流畅性、稳定性,那么无异于舍本逐末,这也是此前MIUI12翻车的的重要原因。




而在MIUI13上,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务实的MIUI,相较于12去掉了一些多余的动效和视觉效果,提升了整体的流畅性和稳定性,甚至连内置广告都大幅减少(至少在12S Ultra上是如此)。在我个人看来,这属于是方向对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做好基础底层体验,再去梳理上层功能细节,这也让我对MIUI14有了更多期待,希望小米不要让我打脸。




当然了,作为数码爱好者,对于系统的要求若只是“能用”未免太低了点,我现阶段对MIUI最大的不满来源于两点:
①系统UI低效且颜值一般。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负一屏和控制中心等处,整体的信息、控件密度很低,控件以及间距做的过大。
MIUI整体的UI设计给我一种“炫技式的低效”,以控制中心/通知中心的背景动态模糊为例,MIUI是所有UI里背景隔离最差的,很多系统背景要不提亮模糊,要不减暗模糊,又或者增大模糊程度,而MIUI似乎生怕用户不知道他用了动态模糊,背景透过太多,反而导致内容主题显示受影响。其他做的不够好的一些细节还包括滑动惯性失真、小组件页面混乱等等。




②功能缺失。
没错,以臃肿著称的MIUI我却人为它功能缺失,简单罗列了几点,也许有些功能开发版已经更新,但这里只说12S Ultra搭载的稳定版,如有错误欢迎米粉朋友指正:
1.自动化任务缺失。比如连接车内蓝牙自动打开热点和音乐;
2.小窗功能不足。小窗主动呼出方式生硬,常驻侧边栏功能与便捷度相比于别家也很孱弱。此外小窗只有小窗和Mini窗口挂起,没有收起小窗贴边功能,更没有多小窗切换功能;
3.锁屏界面有双击锁屏亮屏,但却没有桌面空白处双击锁屏;
4.指纹快捷启动快捷方式无法自定义。
5.缺少通知自定义平台。小米的自定义更多都主要依然主题才能实现。而自带的桌面设置自定义范围非常小,比如图标形状、少的可怜的布局设置等等。







下面说一些这款产品的缺点与不足,先说结论:都算不上算不上致命伤,但都是很大的遗憾。
1.【屏幕拖影】
需要说明的是屏幕拖影在OLED上并不罕见,特别是暗色模式下的拖影更是OLED的通病,受限于OLED的原理所限,黑色背景显示亮色元素拖影是因
为OLED屏幕单个像素启动需要时间,造成了拖影现象。这是通病,并非12S Ultra一家问题(这里贴一个之前我发过的科普帖:查看链接)。
问题就在于12S Ultra 是浅色模式下,白底时黑字的拖影异常严重,这就不是一句“屏幕原理导致的通病”能够解释的了,因为这种情况别家也有,但远没有12S Ultra 那么严重,特别是你如果是从高素质屏幕产品转换过来,又或是双机党有直接对比,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




之所以这不构成致命伤是因为人眼的适应能力还是强,12S Ultra作为我唯一的主力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只要不特别关注,眼睛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据说这是E5又或者LTPO造成的,但无论如何,原理层面的因素不应该让用户去理解和承担,希望小米官方能OTA尽可能改善下拖影问题。



2.【360hz 低频PWM调光】
第二个缺点还是屏幕的,
很多用户不买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大家都日益关注用眼健康,并且友商提供高频PWM调光或DC调光的大环境下,12S Ultra 上这块所谓小米最贵的E5 LTPO屏幕却一个都没做到,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3.【后摄模组设计】
这个后摄模组的设计美观与否暂且不论,但是客观上带来了诸多不便。
首先这个面积巨大的盖板并非蓝宝石材质,如此大面积的镜头模组无论是跌落又或是藏在口袋或者包包里,盖板与划痕之间也许只差一粒沙子。可以说这个模组如果不加以保护啊,磨损划痕随着使用时间延长无限接近100%。而要保护它目前也不容易,全覆盖(包括所谓的AR增透、8k膜)几乎一定会影响成像质量,特别是逆光和夜间。而精孔穿孔膜贴上后实在是影响颜值又积灰。




再者这个后摄模组对于握持也很不友好,食指很容易碰到镜头盖板,镜头区域也容易留下指纹。同时有头重脚轻的问题?别着急反驳我,裸机这次确实没有头重脚轻的问题,但很多第三方手机壳由于后摄模组保护关系,会在镜头部分加重用料,导致戴上全包壳后十有八九会头重脚轻。



4.【影像仍有遗憾】
现下硬件虽有遗憾但不值一提,这里这里说的遗憾主要是算法层面:如果说徕卡加持下的“徕卡生动”和“徕卡经典”代表了小米影像的新高度,那么其他一些小米自有模式则代表了小米影像历史残留的老问题————比如人像模式虚化抠图,无论模仿徕卡焦段滤镜有多么出彩,一旦虚化抠图算法出现破绽,就会显得很假。而且小米的抠像算法翻车还不是小概率事件,很多时候是那种不放大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破绽,可以说不应该是2022影像旗舰的该有水准。不仅仅是破绽,虚化算法相比于人像顶尖梯队的蓝厂系,虚化的过度和自然度都远远不够。
如果说上面这个问题还属于“高层次”问题的话,下面这个问题就属于“低级错误”了。
12S Ultra 在录像变焦是,长焦端的最终成像视角与拍摄时的预览框时间居然是对不上的!!!




视频拍摄除了上面这个“低级错误”以外,还有个不足就是“防抖”,很多测评都说安卓的防抖如何如何牛批,但现实是开始超级防抖或者防抖PRO后,用超广角裁切后视频拍摄的画面可用度很低,裁切防抖很容易出现画面的果冻、撕裂、模糊和卡顿现象,特别是夜景和高频小幅度抖动。导致虽然乍一眼看防抖不错,但截图后的每一帧几乎都是模糊的。包括小米在内的安卓视频拍摄防抖依然任重道远。









来个总结,小米12S Ultra 是否值得购买?


●建议还是那句话:
【认清自己的需求,切莫创造需求!】

12S Ultra的定位是影像旗舰!影像旗舰!影像旗舰!这不仅意味着在这台手机上影像的优先级的非常之高的,同时也意味着你需要为影像如牺牲和妥协一些体验:比如更好的续航、更快的充电、更好的手感和更优雅的外观。




其实手机影像旗舰很像当年的“智能手表”,厂商宣传了支持上百种“运动模式”,你以为买了就能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厂商宣传片里的奔跑者,因为一只手表挥汗如水?!但多数情况是——如果你没有运动的习惯,大概率不会因为多了一个设备而改变自己。
同理,如果你相机就扫个码,你也不会因为换了影像旗舰而爱上拍照、拍出好照。或许刚开始几天你会强迫自己去“多运动”、“多拍照”,但很快你会归于平静。




可能你看了小米12S Ultra那些宣发照片,以为有了设备人人都可以拍出这样的效果。但现实是那些摄影博主、KOL,就算给他几百块的红米A系列,他们也能给你拍出德味儿~因为摄影的关键在于人。
因此在认清自身需求后就很好决策了,只要你喜欢拍照,哪怕和我一样拍的很普通,像12S Ultra此类影像旗舰也能让普通人拍照的下限提高。而如果你是爱拍照会拍照的摄影大佬,它也能让摄影大佬日常拍摄的上限提高,带来更多创作空间和玩法。
至于我,买它已经说明了一切。如果不是对手机拍照摄影有一定兴趣,我会更推荐3-4K档产品,体验们达到顶级安卓旗舰的8-9成。5K+的安卓旗舰主要一定的强需求导向,比如品牌、比如折叠屏等新形态,又比如12S Ultra这类影像旗舰。



光岩 | 2022.7.24
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小米#

#miui13稳定版#

#手机##测评##摄影#


『赢麻了?非对称作战!』小米12S Ultra 光岩使用体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