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问:ilem的《开心高兴歌》,它配传说曲吗?

2022-12-26 01:25 作者:joef_jostar  | 我要投稿

答:

传说曲有严格的定义:播放量达到一百万的曲目,连带有衡量播放量的一套规则,只有“是不是”的问题,没有“配不配”的问题。

要么找到曲子不符合定义之处,否定它是传说曲,要么就承认其符合定义,肯定它是传说曲。

就一个“是不是”的事实判断,提个“配不配”的道德判断范畴的问题,特地绕这么个大弯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何必呢?

想重新定义“传说曲”就直说。

把你对“传说曲”的新定义,以及曲子不符合你的新定义之处直截了当地说明白了,而不是吐槽“如此地游戏之作”[1],然后让我们做阅读理解。


当然,我或许能猜到你的提问之意义。你已经意识到了目前我们对“传说曲”的理解出了偏差。“传说曲”应该是对中v优秀曲目的表彰,如今却让一个质量堪堪之作持有了。这毫无疑问将影响“传说曲”的含金量、或者说信誉。

而如果你再深入一些,尝试打个补丁,那么怎么打呢?

我们可以加个“传说曲必须质量优秀“,但问题来了:不同人对音乐的鉴赏水平、鉴赏标准是不一样的,吾之蜜糖,彼之砒霜。音乐的”质量”,“水准”是难以衡量的。那么我们如何评判一部作品是否好到可以被评为“传说曲”?

选几个德高望重的前辈审核或许可以,但万一前辈们出于自己的私心搞事,整一出中v版“渡边淳一打压东野圭吾”咋办?随机抽取观众评价似乎也行,但众口难调,必然有很多佳作会被埋没。

然后你将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质量”是很难比较的,但“数量”是可以比较的嘛,立一个可以定量的标准不久行了?巧了,“播放量达到一百万”正是定量。

因为对“质”的标准的讨论不可能达成一致意见,所以我们接受“量”的标准作为通用标准。这正是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发现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现代社会的“计算性”的原则,计算的合理性。只考虑能计算的,不能计算的一律不考虑。[2]

你所担忧的传说曲“德不配位”的现象,正是马克斯·韦伯所意识到的,并有所批判的。不过我国进入工业化社会的时候比西方晚,所以你现在才体会到了其一两百年前的感受。

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我举一个例子:查手游流水(即查手游收入)。

如果对二次元手游历史有些了解,可以知道“查手游流水”的大面积普及的推手是《明日方舟》玩家。但是为什么呢?
在《明日方舟》之前,二次元手游玩家圈层相对平稳,对手游的“质”的评判是有一定共同语言的,对评判标准也是有一定认同的。

而在诸多现实因素的交织下,我们知道,在开服的前两个月,有一大批玩家涌入了这个游戏。这批人也带来了自己的思想。这对原社区的交流气氛造成严重冲击。

那么,当新旧玩家对立时,人要如何在不了解原有的评价体系的不利条件下证明自己的游戏“好”呢?

对“质”的讨论没法子进行,那就讨论“量”呗!

手游的最直接的“量”是什么?流水。

那就查流水呗。

欢迎来到现代社会

所以,因为我们无法就“质”做出标准,所以我们不考虑“质”,只考虑“量”。这就必然导致一部分佳作无法成为“传说曲”,也必然导致一部分“质”不足的曲目能靠粉丝或其他什么堆上去。

那么我们怎么解决计算性的原则带来的问题呢?

答:没法子。我们到现在还在用这套呢。

所以不要郁闷“配不配”了,放宽心态,接受世界的不美好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1]知乎原问题备注:中v的听众都怎么了,这歌如此的游戏之作,也配入传说曲目?

[2]西方文论 2021年秋 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论    自29:22起对马克斯·韦伯及其计算性的原则有所讲解

问:ilem的《开心高兴歌》,它配传说曲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