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谈谈「追星」这些年,我从德约科维奇身上学到的?

2023-09-20 21:26 作者:柴基萨摩喵  | 我要投稿

10年前,2013年澳网男单决赛,第一次见证了男单令人窒息的对峙和酣畅淋漓的胜利。兴奋之余,我又找出了2012年澳网决赛德约与纳达尔的对决视频,再次被场上的戏剧张力和双方的心理韧性所吸引,便成为了德约的粉丝之一。 而后这些年,见证着他在赛场上的潮起潮落。记得在夏令营当老师,信号不好无法看到温网决赛视频转播,就每隔几十秒,不停地刷文字版直播;凌晨的法网决赛,他被瓦林卡逆转后留下苦涩泪水,也让我在被窝里翻来覆去无法入眠;和费德勒温网对决挽救冠军点的夜晚,我与好友在手机里不停地调侃着「需要速效救心丸」,艰难获胜后兴奋到黎明。 这些年,我的心境也经历着潮起潮落。从深度沉浸于成绩追逐中患得患失,对一场迟迟无法到手的法网决赛胜利而难过,到因为他的启发选择了读心理学,到能够慢慢接受德约比赛的失利以及我的人生起伏。 正值德约获得了第24个大满贯男单决赛冠军之际,我细细思考着他身上给予我的能量。

一、外驱力和内驱力共同发力,但内驱力是长久热爱的核心

人都有被外界肯定,特别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被看到的需要。德约崭露头角于费纳统治时期,作为异军突起的第三者且拥有着不受待见的国籍和总是「炸伤退赛」的历史,不被观众待见,这让他生发出被外界肯定的需求,那时在他身上也总能看到他希望获得观众喜爱的「谄媚」。除了观众,他的外驱力也主要来自于和费德勒纳达尔持续十几年的角逐和竞争,德约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职业生涯的成就也来自于和这两位伟大的网球运动员的相互竞争,那种在顶尖技术上对碰切磋的快感,那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悔悟,那种希望卷土重来甜蜜复仇的渴望,让他们都不断超越着自己的极限,至少不落于对手身后。 人更有追逐自己内心热爱的需要,特别是在既定小目标达成后的迷茫期。被我翻烂了的儿时采访中,7岁的小德约曾经说过“我的梦想是成为世界第一”,倘若我三十年前偶然看过这个采访,可能只会被这孩子的信誓旦旦逗乐。近年来几乎每一次大满贯决赛后都有媒体问“你是否考虑退役?”德约都用幽默的方式表达着“热爱还在,还没有终点。”当费德勒退役,纳达尔计划退役时,那种你追我赶确立历史第一位的竞赛所营造的迷幻氛围即将褪去,更多不确定性显现,有作为老将因为年龄而不得不面对的身体的变化、有如何在95后00后的追逐中合理利用身体和策略的疑虑、有如何在职业生涯末期用优雅的方式告别的疑问。试问如果我是德约,在已经取得了重大历史突破和个人生涯成就,已经拥有了财务自由和幸福的家庭生活,且昔日竞争对手也即将告别时,还有什么让我愿意付出随着年龄增加年复一年更加艰辛的训练,让我愿意忍受赛场上发生的各种各样drama事件,让我不得不为了全球的比赛牺牲家人的时间或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如果不是时时刻刻牢记着30多年前拿起网球拍时那种纯粹的热爱,那种“我就是喜欢,我就想成为世界第一”的天真,我想不到其他的原因。 2016年法网夺冠、美网夺得亚军后,德约有一年多的迷茫和停滞期,这其中有伤病的影响,更有达成了全满贯完成了个人历史性目标的原因。如同头悬梁锥刺股三年终于考上大学后,很多人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因为学习的本来目的并不是为了热爱而只是上大学的工具而已,其工具属性一旦达成,便会成为想尽一切办法丢弃的弃子,不少大学生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期和探索期。这段时间的德约,很有可能患得患失于成绩当中而失去了和这项运动初心的连接。 他是怎么回来的,我记得他提过有家人、团队、其他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支持,我相信更重要的,是他重新审视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和当年那个眨巴着大眼睛想成为世界第一的倔强男孩重新建立了连接。 今年美网夺冠后,德约在塞尔维亚举行的庆祝仪式上喜极而泣,这份感动里面除了贯彻了自己对网球的热爱,更有对于国家的热爱。他拥有改变国籍机会时选择坚持塞尔维亚国籍的行动,包含着深切的自我认同,包含着他认为自己是一名职业网球运动员的前提是他的塞尔维亚人身份,包含着他在用自己的热爱诠释体育精神的同时也在展现国家的精神力量。 所以,成就一番事业的驱动力除了获得他人认可获得比拼胜利的快感,更重要的是这是你一直想做的事情,是没有人知道你的成就,没有外在鲜花荣誉的时候,你还愿意为不分昼夜为此拼搏的事。某种程度上,我甚至觉得德约的故事,就如同儿时读过的童话故事一样,结局上散发着不真实的美好,梦想真的历经坎坷成为了现实;但如果仔细揣度过程中的坎坷,又会觉得理所应当。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德约,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费德勒纳达尔,但是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热爱永远是战胜困难的利剑,而且迷茫是再正常不过的。就像是顶尖运动员们经过努力最终找回了自己一样,每当感到失去了方向,我们都可以告诉自己:所有人都有失去方向的时候,只有失去方向才能找到方向。而且这只是暂时的,it's ok to not feel ok. 二、有梦想只是第一步,更要承诺行动、知行合一

德约参加的72场大满贯,有36场进入决赛,24场取得胜利。 从想成为世界第一,到2011年第一次成为世界第一,再到2023年再次刷新网球历史,德约这一步步并不只是有梦想就可以达成的,毕竟哪一个打网球的孩子心里没有一个冠军梦呢?更重要的是把梦想分解为一步步扎实可实现的目标,并持之以恒的为之努力和行动。36岁的身体对于一位网球运动员来说绝对不算年轻,也已步入公认的职业生涯的末期,但他在职业生涯的末期竟然做到比年轻时更好的职业竞技水平和成绩,这就说明在身体体力的相对弱势之上,他的策略、他的洞察人心的能力、他的心态上必然有了更长足的进步。 斐然的成绩背后,是枯燥无聊的训练,是一次次的战术研判,是一一趟趟的奔波于世界各地的旅程。有谁能为了儿时的一个梦想做出如此大的承诺行动呢?几乎是用迄今为止生命的全部来达成? 作为经常emo的人,我有时会陷入情绪或思考当中,丧失了当下的行动力。大学时期我常常因为突如其来的情绪而无法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失去了很多本可以让生活更有趣的机会。但从德约那里,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重要的比赛前,也不可能不想这场比赛胜利后对他对网坛意味着什么,但是他努力让自己尽量不想,并全力投入到训练中。原来在有犹豫、担心、彷徨的时候人依然可以为了梦想行动,而这才是追梦的核心。我也可以在有着各种疑虑和情绪的同时,允许这些情绪和思绪继续在脑袋里激烈碰撞,但是不妨碍我投入该做的事情,很多时候真的”干就完了“。那些生命中的焦虑往往是自己对于得到结果操之过急了,最美好的结果往往需要持续的投入,也正是因为它需要持续投入,很多人坚持不下来,所以才结下难能可贵的果。 疫情期间我对德约的感情有些爱恨交织。他经历了因未注射疫苗而被拒绝参赛和驱逐出境的事件。在一段访谈中,主持人问:“你是否做好了准备放弃成为最棒球员的机会,再也不拿起球拍?”德约回答:“是的,我愿意付出这个代价。”主持人追问:“为什么?诺瓦克,为什么?”德约回应道:“我的身体比任何赛事的冠军都重要,我要尽可能的和我的身体相协调。” 曾经很不解为什么他要这么做,要甘愿牺牲这两年获得大满贯冠军、追赶费纳的良机,只是为了不打疫苗。但后来我意识到,这表明了对他而言,他的价值观中,身体的重要性排在大满贯数量前面,他不会因为充满诱惑力的历史第一而动摇,并愿意承担后果,这是真正的知行合一。能够做到在巨大利益面前不动摇自己价值观的人又有几个?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纵然粉丝希望偶像取得更大的成就,但更重要的是尊重人自我选择的权力,尊重个人内心的声音。 对于梦想的承诺行动,除了在事业上,像职业运动员取得一个又一个大满贯一样达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还不要忘了与自己人生更加广阔的价值观做连接,找到自己的重要性排序并为此负责,知行合一。 三、低谷是提升心理弹性的机会

作为球迷,或者说是人格魅力迷,我很惭愧地说我似乎并不是热爱网球,我只是尊敬德约。为何尊敬,我感觉是他在精神世界上对我有很强的引领作用。 不知道是否是天意,总觉得他的成熟总是领先我一步并在为我指路。当我浑浑噩噩进入大学感到人生没有价值意义时,他在比赛场上对于冠军的渴望牵引着我;当我在大学找不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无法接纳和处理自己的情绪时,他用”正念冥想“向我指引了心理学的大门;当我把自己价值构建在同辈竞争的胜出而非自我超越时,他用自身的脱胎换骨告诉我能创造自己的人生。 从我高中到研究生毕业,德约正追求自己更多的大满贯,我也是几乎用只能赢不能输的心态跟进着。单单是法网我就经历了不低于4个因失利而辗转反侧的夜晚,甚至有一段时间受伤到不敢看德约比赛的直播,只敢在赛后看比赛结果,太过于关注结果而无法去享受比赛精彩的过程。那段时间我确实是一个成绩粉,只愿意接受他胜利的情景,同时在学习中,我也是一个只用学习成绩来衡量自身价值的学生。 从2016年起,随着德约取得全满贯重新找寻对网球的热爱,我也在重新找回对学习的热爱。2018年重新王者归来的德约,而后的比赛,当然还是需要”吃速效救心丸“,但是我可以相对淡然地接受他的失败,并且奇迹般地拥有了更多的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就是普通人的能力。 在经历德约的每一次成熟都和他的低谷相伴,不管是2008年到2011年持续的三德子时期到世界第一的蜕变,还是2016-2018年全满贯沉寂到温网王者归来的涅槃,可以说每一次的困难都给他提供了提升自己心智能力的机会。他的成长过程或者这段时间我生活中的成长经历,都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心理上的成长和强大,并不是不会输,而是输了以后能快速从悲伤遗憾和自怨自艾中超脱出来,总结经验投入下一个新的追求中;是深切地接纳胜败乃兵家常事,输了之后真诚地赞美对手但不妄自菲薄;是真实地感受到奋斗过程本身的快乐,简单纯粹独立于结果之外;是从必须用与他者比赛的胜出巩固自我价值感,到能够用对自己热爱的持续行动彰显生命意义。 这让我在自己的人生波动中,也有更多的力量告诉自己,艰难困苦这是一个自我成长的难能可贵的机会;而且回过头来看确实是如此,那就平静地觉察和接纳那些人生的机会吧。 四、冠军和成功,从来不属于英雄一个人

费纳德三个人,都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们都英年早婚或很早就感情稳定。好的稳定的家庭支撑能够让运动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的训练中。美网夺冠后德约提到「女儿会在场边和自己对视,女儿给自己动力和力量」。家人的存在本身,不管是否到场,那种亲情的连接就是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网球运动是高度职业化的运动,运动员如若想获得好成绩,必须有整个团队的支撑支持,而非在赛场上肉眼可见的单打独斗。好的教练和体能师能够帮助运动员赛前热身赛后恢复,更好的做赛前对手分析,看上去的一人在赛场,其实是多人共同打拼的结果。 无论是从事何种职业,仅靠个人的努力很难抵御风暴海浪,但是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则会形成更加稳固结实的支持,且社会支持并不是狭义上的自己的团队和家人,某种程度上竞争对手、其他同行也是社会支持。科比在德约低谷期的鼓励,让他重新找回了对网球的热情,他在美网决赛后身着的24号球衣寄托着深深的哀思。这种来自顶尖运动员间相互支持的力量,可以形成巨大的精神网络,鼓舞感召着更多的运动员和更多喜欢运动的年轻人。 这种推己及人辐射影响更多人的胸怀,这种鼓励更多人追逐梦想,帮助更多人走出低谷的运动员精神,让我每每看到自己膨胀的小我时,都会深刻反思。太多的痛苦来自于将视野局限于小我的满足,而非对世界的贡献。 最后,总结一下德约这些年带给我的,是追求热爱的内驱力;是为了热爱而持续投入的承诺行动;是利用逆境自我成长的心理韧性;是对热爱的纯粹体验和享受;是生而为人的正直善良。

当然,更重要的是,偶像不是完美的不是不会犯错的,甚至很多时候和我们的价值观是有冲突的。我们的价值不应该建立在偶像的成就基础上,我们的自我认同也不应建立在粉丝的身份上,我们能做的,是用这些精神力量,过好我们自己的人生。

谈谈「追星」这些年,我从德约科维奇身上学到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