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毒合体!上世纪几乎被消除的猩红热卷土重来,背后推手究竟是谁?

A组链球菌 猩红热
患者脱去衣服,映入眼帘的是身上无数个红点。

大的、小的,如烈火一般的红色,像是披上了一层不属于自己的外皮。

因为患者浑身遍布红点,又带有发热的症状;整个身体都像在燃烧,所以疾病也被称为猩红热。
在20世纪初,它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抗生素问世之后,它的严重程度开始下降,感染人数越来越少。可近年来,猩红热似乎受到了什么加成一样开始死灰复燃。2011年和2014年分别在香港和英国爆发。2014年至2018年间,该病在英国的发病率上升68%。猩红热有多恐怖?为何它卷土重来?
化脓性球菌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体内,大多数为正常菌群,只有少数具有致病性。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就是少数具有致病性的一种A组链球菌。

其传染性很强,咳嗽和打喷嚏都会把它们送入空气中,而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就为传播埋下了伏笔。只要A组链球菌接触到呼吸道,那就意味着入侵开始。A组链球菌感染都是直接粘附到上皮细胞,比如口腔和鼻腔。
在最初侵入人体组织后,A组链球菌可以迅速扩散到各个器官,引发全身和严重的感染。在严重侵袭感染中。按道理 中性粒细胞作为人体抵御化脓性感染的第一道屏障,得抵达战场增援。但事实是,它并没有迁移到A组链球菌所在的区域。说明A组链球菌能从人体免疫系统眼皮底下逃脱。不过A组链球菌如何逃脱目前仍不清楚。学校、托儿所是猩红热最喜欢的地方,因为这些环境比较封闭、人员又比较集中。由于许多人重复呼吸相同的室内空气,没有毒素抗体的人群极易被猩红热感染,从而引起传播。加上宿主免疫力较低,种种条件导致5-15岁的孩子成为A组链球菌感染的重灾区,与A组链球菌咽炎感染者密切接触的人有35%的几率被感染。据估计,全球每年有7亿人感染A组链球菌,而且A组链球菌不单单引起猩红热,还有别的东西。
细菌进入的部位大多数口腔,咽炎也就成了最常见的疾病表现。得咽炎的概率比得猩红热要大。但与此同时,咽炎也是猩红热的先锋。A组链球菌感染引起咽炎的儿童中,平均每10个会有1个发展为猩红热。因为猩红热起病急骤,很多症状往往一起出现;所以在出现咽炎再到皮疹这个时间间隔一般都很短。发病第二天就会开始出现发热、呕吐、咽痛和皮疹。猩红热皮疹的致病因素是一种叫做致热外毒素的东西,需要特定的噬菌体辅助才能产生。也就是这一波,噬菌体T12打了一把助攻。

产生的毒素也被称为“超级抗原”。它们可以通过激活一些免疫细胞来引起广泛的免疫反应。在发病的头两天,舌头可能有一层白色的涂层,红色肿胀的乳突从中突出,像是白色草莓一样,也被称为白草莓舌。

一到两天后,由于毒素破坏小血管,皮肤开始发红,皮疹从颈部、躯干出现,

腋下、肘部和腹股沟等身体褶皱处的皮疹会形成更红的红色条纹;然后这种红色的皮疹开始向全身扩散。类似鸡皮疙瘩的小肿块很快就会遍布身体大部分区域,触感就是一粒一粒的那种,摸起来像砂纸一样。

皮疹会随时间扩散到手臂和腿部。这种特征性皮疹被称为“猩红热样”,

在肤色较深的人群中倒是没有红色皮疹,但是砂纸一样的颗粒还是存在。等疾病进展的差不多,舌头上的白色逐渐褪去,

变为“红色草莓舌”。只要有接受治疗,没有出现并发症,那猩红热病程基本就是在这里打住了。发病5-10天就会逐步恢复。当然这个过程还没结束,在发病的第2-3周,在最初的皮疹消退后,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脱皮。最初是面部,随后是躯干和四肢。可能会出现数周的手指和脚趾皮肤脱皮,这种脱皮是猩红热的特征迹象。脱皮后皮肤会留下晒伤的外观。目前抗生素仍是治疗猩红热的主要方法,及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可以缩短病程。然而尽管进行了治疗,皮肤外层仍会脱皮。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儿童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致死要远高于猩红热本身,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会引起罕见且要命的并发症。比如心慌热扩散到咽部,因为炎症像蜂窝一样

也被称为蜂窝织炎,这就属于哪里被感染,哪里就会爆出问题。如果病原随血管淋巴管到处跑,就会威胁到心脑肺,引起化脓性炎症。在没有医疗资源的情况下,能不能活下来?就看命硬不硬了。还有一种非化脓性并发症,属于是A组链球菌的某些亚型引起,这些亚型会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在这些情况下免疫系统为攻击A组链球菌而产生的抗体也会攻击自身组织,导致体内出现多种炎症。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风湿性心脏病和肾小球肾炎。
猩红热曾是西方儿童的主要死因,由于20世纪医学的爆发式发展,猩红热几乎被根除。但近年来多地爆发的疫情说明它也许被我们低估了。2011年在香港出现的一种猩红热耐药菌株。患者在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并没有多少的效果。耐药性的产生导致两位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期死亡。2014年英国也爆发了猩红热疫情。据英国国家卫生服务局报告,2014年至2018年实验室报告中发现的化脓性链球菌数量增加了68%。2022年9月到11月,欧洲儿童中爆发了严重的猩红热。这次爆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与典型的季节性猩红热不同步,疫情始于夏末;正常来讲应该是冬末春初爆发。而且死亡率高于正常水平。9月到11月期间已在英格兰造成13名15岁以下儿童死亡。这期间,英格兰公共卫生机构报告了4622例猩红热病例,比5年前1294例的平均值高了接近4倍。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合作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化脓性链球菌在被病毒感染后变得更加强壮。沃克教授的团队对新流行的化脓性链球菌做了研究,发现这些基因有一部分来自三种病毒,这些基因直到最近才聚集在一起,引起种种异常。不过其整体的致病方式和普通化脓性链球菌类似。

但是这三种病毒身上的基因共同增强了化脓性链球菌的毒力。这三种病毒基因会带来多大的影响,目前还是未知数。病菌的耐药性和毒力的增强,似乎是在预谋一次反击,人类与猩红热的新一轮较量已经在不经意中展开,威胁儿童的恶魔已经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