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孩子好胜心强,真的是好事吗?

2023-03-20 10:42 作者:学之道讲堂  | 我要投稿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前几天一位妈妈咨询我说,对自己感到十分的担忧,因为孩子最近好胜心很强,做事总是要求做到完美,当结果不如人意的时候就会乱发脾气,无论自己怎么劝说安慰,孩子都听不进去。今天我就跟大家来谈谈孩子好胜心这个问题。

 

什么是好胜心呢?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在任何竞争或比赛中都想要赢,争强好胜,不甘认输的心理,从这点来看,孩子好胜心强并不是完全不好,正因为有好胜的心理,孩子才更愿意上进,每个成功的人都需要具备“好胜心”这个特质,这样才能让自己击败对手,脱颖而出。

但是好胜心过强就不好了,因为它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之前我在看综艺《放开我北鼻》注意到了这样一幕,哥哥和孩子们一起出来外面玩,过程中也开始了一个小比赛,一位小朋友因为他们队伍里其他的同伴年纪比较小孩不太懂得游戏,所以输掉了比赛,这时候这位小朋友便耍起了小脾气,还将对手赢得的“奖品”给抢去扔掉。

 

好胜心过强的孩子存在一种“输不起”的心理,其实有这种心理也很正常,孩子希望自己比别人强,继而获得父母和周围人的夸奖,但因为他们年纪比较小,思想不成熟,输了就很容易钻牛角尖,出现情绪化的行为。比如他唱歌比赛没有获得第一名,他就会气的说竞争对手唱的也很难听,表示自己的不服,甚至以后都不再接触唱歌。

总的来说,在他们的世界里,只要不是第一,就等于没意义。F1传奇车神埃尔顿·塞纳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第二名就是排在第一位的 loser”。孩子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当然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好胜心强的孩子一旦失利,他们就容易出现前面说的发脾气、回避问题等之类的行为。

那么家长该如何引导呢?我给你几点建议:

1 让孩子正确看待输赢

 

孩子之所以好胜,是因为他太害怕输了。就像我们常说的,在一场比赛当中,大部分人只会记得第一名是谁,第二名第三名是谁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种思想对孩子形成的概念就是“只有第一才会有奖励,才能被人记住,其他的名次都毫无意义”。当孩子有这样的认知之后,父母可以及时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调整心态:“不是第一名,我也会觉得你很棒,我也一样爱你。”“你付出努力了就好,不一定非要赢。”。

这样的引导是很有效的,其他家长也可以学习。除此之外,家长们也不要过于在乎孩子的输赢,输了就批评,赢了就奖励等等,这都会加重孩子对“赢”的渴望。

 

2 可以鼓励孩子有上进心

 

上进心跟好胜心不一样,好胜心是跟别人比较,如果输了孩子会没办法接受,过刚易折;而上进心是跟自己比较,那就无所谓赢还是输,孩子会更坦然面对挫折。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尽量少从结果评论孩子,可以多从过程来评价,并且让孩子学会横向比较。比如孩子这次月考排名下降了,不要说“你看你比那个谁差多少分”,而是跟孩子说“这次考试你作文写得比上次好,数学应用题错的有点多”,这样孩子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我目前的能力到什么地步了,我的优劣势各是什么,怎么才能提高自己”上面。

 

剩下的就是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锻炼,让他慢慢增强自己的耐挫力。

当然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孩子的好胜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而去过分的压抑他。只有发现孩子胜负欲过强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输赢。


孩子好胜心强,真的是好事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