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是个字就行

2023-09-28 01:24 作者:北望天  | 我要投稿

由于bilibili删评论,发了七八条都没出去,思虑再三下便开了个专栏回怼

先贴前提:

这里简单提炼一下这位的观点:携民渡江途中的荆州人是完全自愿跟着备子,就算“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那备子仁至义尽了


这里先上原文:


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遂将其众去,过襄阳,”和“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说明是带着部众军士到了襄阳,而琮惧不能起和“或劝备劫将琮及荆州吏士径南到江陵”则说明襄阳对备子来讲并无防备(这里的左右应当是附近或者亲密人员的意思,我寻思这左右总不可能一个在城里一个在乡村吧?正好当天城门就坏了关不上,然后备子正好经过,正好就这么巧?)

而在一顿剑拔弩张的质问后,备子放弃了劫将琮及荆州吏士径南到江陵的想法,转而让“琮左右及荆州人”整理出“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南下。



(孔衍汉魏春秋曰: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是时曹公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乃呼部曲议。或劝备劫将琮及荆州吏士径南到江陵,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




结合上下文来看,这里怎么也和完全自愿跟着不沾边。

而且前脚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后脚察觉到被追上后更是“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多少有些说一套做一套的意思




(这里也顺路歪一下楼,这里南下的人与物资的数量是多有夸大的,且南逃人中大多为惧怕屯田制的地主。如果展开来讲怕不是又一篇文章,所以此处暂时按下。)

 


专栏发出来后有说我理解错误的,又说我地摊文学,这里挑几个典型魔怔人的发言解答一下:

这两位算是魔怔人集大成者,简单解答一下。神医认为: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 =大家听到曹军要来了,连忙跟着备子润,到了当阳人有十几万。

先说两个事实:1.当时的人知道曹军要来的消息最多也就十几个小时,这点时间消息传播不开且没人知道真假

2.襄阳没那么多人


这里先说第一点:


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是时曹公在宛,备乃大惊骇,

从上面这则材料中不难看出消息没几个人知道,曹子到屁股后面了备子才知道,更不用说普通人了。就算备子说了估计也没人立马相信,然后带上全部家产开润。(详细参考成都热带雨林事件)


第二点:

“南郡秦置。雒阳南一千五百里。十七城,户十六万二千五百七十,口七十四万七千六百四”(后汉书郡国志)

这里偷个图:

备子到了襄阳前后最多最多也就来得及收拢襄阳县的人口,且时间紧迫。南郡74万人口,十七个县,平均一下一个县也就几万人到十几万人。

考虑到襄阳的特殊性,假设襄阳占这七十四万人的五分之一也只有14.8万人,这一下子能全迁走怕不是如有神助?(就这我还没有算战乱减少的人口和广大山区,以及无法迁移的缺胳膊少腿和老弱病残人士,从事无本买卖的广大灵活就业人员)


请下来请欣赏大型连续剧《眼睛去哪了》:


《滤镜下的一切》
《双目已眇》
《避重就轻》

第二幕之《无理取闹》

《我是东汉通》
可惜其不愿正面回答

典中典之二十一世纪谈论资格论


是个字就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