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纪事(二)--初露锋芒

书接上文,钱镠为生活所迫,又不愿意田间劳作,于是不出意外成为了一名私盐贩子。食盐作为人们日常必需品而出现在大家的餐桌上,早在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盐始有官、私之分。”,也就是开始盐业收归国家控制。可是到了唐代,尤其是安史之乱后盐价飞涨,导致民不聊生。可谓“天下之赋,盐利居半”,也就是说到了唐朝中后期盐税已经成为帝国财政支柱。利润巨大,国家自然对贩私盐的打击力度空前强大。正所谓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大。贩私盐所能获得极高的报酬,以至于无数的少年郎投身私盐贩子的行列中。他们中就有日后名噪一时的有黄巢、王仙芝等人。由于会被官府围剿,所以私盐贩子们自然就组织起自己的武装力量,数十人乃至数百人结伙,携带兵刃,穿梭于山野间。
贩私盐这段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也历练了钱镠的武艺以及对于杭州四周山川河道的认识,将在日后征战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当然私盐贩子也不是长久之计,很快洗白自己身份的机会来了。乾符二年(875),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不满于节度使赵隐赏罚不公,集齐手下劫掠府库兵刃起兵造反,队伍很快扩充到上万人,震惊朝野。(狼山在今天江苏省南通市南郊,西临长江,素有江海第一山之称)朝廷连派数路人马讨伐都不见效,只能剿抚并用,然而王郢这厮反复无常,于是只能让当地士绅拉起武装保卫乡里。
借着这股东风临安人董昌拉起队伍,讨贼有功,被任命为石镜镇将。钱镠乘势加入队伍,取得公务员身份,不再以私盐贩子示人。董昌可以说是钱镠的伯乐,很快就发现了钱镠的骁勇,提拔他为副将。然而王郢之乱,钱镠没有什么机会展现自己的军事才能,不久贼首王郢就在明州(宁波)被刘巨容以筒箭击杀。

仅仅一年之后,黄巢军数万流窜到浙江西道,前队两千人马兵峰直指临安。这时临安官军人数只有三百,差距悬殊。但由于守土有责,钱镠对上司董昌说道:“山道崎岖,他们大队人马翻山越岭,首尾一定很难呼应,只要埋伏一支奇兵,痛击他们前锋,就可以退敌了。”说罢毅然担负起阻击的重任,仅率二十余人埋伏于山谷间。叛军毫不知情进入埋伏圈,因为道路险峻只能单人单骑才能通过谷口。钱镠抓住机会,大喝一声,张弓搭箭,一箭射杀敌将。钱镠乘势拔出兵刃,率军掩杀而上。叛军顿时阵脚大乱,慌不择路纷纷抛头鼠窜。
钱镠一战大胜,斩首数百级。当大家都沉浸在以寡胜多的喜悦中,钱镠并没有被冲昏头脑对众人说,这种奇兵伏击的计谋只能用一次,要是过一段时间敌人再次大军压境该怎么办呢?大胜之后并没有丧失冷静,展现名将风范。钱镠引军驻扎在一处地名为八百里的地儿(就是现今临安东峰八百山)。钱镠退兵途中遇到一个老妇人,特意吩咐老妇人要是黄巢部众问起来,就说临安的军队屯驻八百里。
有趣的是历史就有这么多的巧合,叛军进军途中果然遇到了老妇人。没错和你想的一样真就问了她官军的情况,老妇人照着钱镠教的说了。叛军一听,把八百里听成了驻军的规模,细想下大吃一惊。他钱镠区区二十人就能杀我百余士卒,现在有驻扎八百里的大军,这怎么抵挡的住啊。于是连忙放弃进攻杭州的想法,掉头向南取广州而去。看到这里的时候深深地怀疑钱镠是不是拿到了主角剧本,男主光环爆棚,网络小说都不敢有这么强的戏剧性。很快淮南节度使高骈听说了钱镠的英雄事迹,就召董昌和钱镠到广陵一同商议攻打黄巢的事宜。可是等钱镠等人到了那儿,发现高骈并没有真的想和黄巢刚正面,只想拥兵自重,于是失望离去。
那钱镠这番做法会不会招到高大帅的报复呢?那就且听下回分解。
参考书目 《十国春秋》(卷七十七)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二)
《资治通鉴》(唐纪七十一)(唐纪七十二)
《吴越备史》(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