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理学小故事1-关于自我解离

2023-03-01 18:14 作者:水明山秀风自由  | 我要投稿

布伦丹的故事 布伦丹寡居的母亲每年都来看望他,布伦丹对此很是害怕。他告诉我,他已经学会在母亲一到他家时,就把自己“藏起来”。从小到大,在他那爱挑剔、爱干涉、控制欲强的母亲面前,他似乎只能用这种被动的解决方法来保存自己的个性。与受到母亲猛烈的批评相比,与真实的自我断开联结的感觉要更好受一些。在布伦丹小的时候,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感受只会招致嘲笑、拒绝,或者被赶出家门。 但是,布伦丹的退缩和疏离是有代价的:每当母亲来看他的时候,他都觉得自己进入了一种“假死”的状态,母亲一离开,他就会对垃圾食品和酒精产生强烈的渴望。布伦丹采取的是一种对自己不利的方法,他让自己变得“空空如也”,这样他就不会成为母亲情绪打击的靶子,然后在母亲离开后,通过暴饮暴食来补充能量。进食和喝酒是受他控制的体验,与母亲不一样,这些体验一定会给他一些回报。 布伦丹改变与母亲关系的第一步,就是不再与自我解离,不再始终关注母亲。我鼓励他与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保持联结,在面对母亲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时,要主动,而不要被动。渐渐地,布伦丹开始打断母亲单方面的“谈话”,而不是麻木地听她说。当他感到有些恍惚的时候,他会突然改变话题,站起身来,走到外面,或者用其他方式打断他们的交流。布伦丹正在学习如何中断与母亲的交流,而不是断开与自己的联结。 当布伦丹不再与自己失去联结之后,他就更能够主动为自己着想了。当母亲对布伦丹的工作提出不受欢迎的建议时,他解释说自己不需要建议,只希望母亲理解并倾听。当母亲打算待上一周时,他把这个时间缩减到了两天。布伦丹也学会了用不同的方式来回应对母亲的批评,他不会再试着走神,而是会直接说:“等等……等等……让我想想你刚才说的话。”这样,他就打破了自己解离的习惯,给了自己一些时间,去体会母亲给自己的感受,并且把这种感受告诉母亲。他可能也削弱了母亲自身的解离性特质。在很多情况下,不成熟的人会唠叨不止,这也是他们的一种解离形式,他们会通过这种方式来让自己与不愿去想的深层情咸隔离开来。 备注:该故事来自心理学书籍《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美]LindsayC.Gibson著 姜帆译

心理学小故事1-关于自我解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