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朝花夕誓》:为爱而来,邂逅孤独;向死而生,不惧离别

2019-04-05 12:57 作者:老叫瘦  | 我要投稿

本文B站独发。用爱发电不容易,禁止转载! 

文|老叫瘦   

离别,一个听者伤心闻者落泪的词语,却也是被称为伊欧夫一族无法逃离的宿命。

因为害怕邂逅离别,邂逅孤独,伊欧夫一族用与世隔绝的方式逃避离别。织布(希比欧)是他们消磨时间的唯一方式。

唧唧复唧唧,伊欧夫一族的居住之地终日回荡着机杼声。终于有一天,战火响起,机杼声不再,伊欧夫一族失去了家园,玛奇亚流落到了外面的世界。 

玛奇亚无助地游荡在山间,不知不觉地走到了悬崖处。正当她站在悬崖处摇摇欲坠时,她听见了婴儿的啼哭。 

她循着婴儿的啼哭声,来到了一个被山贼血洗后的村庄。婴儿的母亲死了,临死前保护了正在啼哭的小家伙。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戴头巾的大叔:母亲这种生物还真伟大,临死还不忘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过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就能去天国和母亲相遇了……也罢,总比孤身一人好得多。” 

听到“孤身一人”这个词,玛奇亚想到了无数次和朋友一起浣纱而归,朋友奔向父母而归,自己孤身一个人站在夕阳之下的场景……

玛奇亚决定抚养这个婴儿。 

她爬到婴儿身边,想从母亲的手上抱走婴儿,可是母亲保护的力量太大了,她一边哭着,一边将母亲的手指一根一根地掰断,方才抱出了婴儿。 

玛奇亚给婴儿取名为艾瑞尔。 

当两个孤单的灵魂相遇,玛奇亚忘记了长老的劝告:“要是你有朝一日离开这里,在外面的世界与人相遇,一定不能爱上别人。爱会让你真正变得孤身一人。” 

对于玛奇亚而言,艾瑞尔是她在外面世界生存下去的希望。而对于艾瑞尔而言,玛奇亚是上天派到他身边的天使,是他生命延续的依靠。

然而,对于一个不谙世事的十五岁少女来说,学习当一个母亲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从刚开始的不会给婴儿喂奶,到后来作为一个单身母亲受到的各种冷嘲热讽,玛奇亚拼命地想成为一个可以让艾瑞尔依赖的、成熟的母亲。

尽管把一个孩子养大成人比想象中的要辛苦,但是玛奇亚都没有哭。因为她当妈妈的那天起,就从别人那里学会了一件事——“叫妈妈的人一定是不会哭的。”

这句话把我给说愣了。我记忆里的母亲也从未哭过。

“那个人是很坚强的。”艾瑞尔这样认为。 

我也这样认为。 

母亲不会哭,很坚强,很伟大。 

但是看着玛奇亚这一路走来,我忽然觉得所谓的坚强和伟大不过是母亲伪装给孩子看的,母亲本来不是这样,只是努力地成为我们认为的样子。

母亲会永远保护着我们,因为在她的眼里,我们永远是个孩子。她希望我们不要那么快长大,这样离别就会来得慢一些。而我们却着急长大,想保护母亲,不想母亲把我们当孩子看待。

“真希望你永远都长不大。”玛奇亚感慨道。 

“我不要!不长大怎么保护好妈妈!”艾瑞尔反驳。

小小的人儿又怎么会懂得母亲的言外之意。

后来,艾瑞尔长大了,但是身为伊欧夫的玛奇亚还是没有变老。他们经常搬家,在外人面前也只能以姐弟相称。

「妈妈」这个称呼也变成了「喂」「那个」这样的称呼。 

艾瑞尔一下子知道了很多东西。知道自己不是玛奇亚亲生的,知道玛奇亚是伊欧夫,知道他的生命会比玛奇亚先终结,知道自己是玛奇亚的累赘,知道自己保护不了玛奇亚……

艾瑞尔和妈妈大吵了一架。两人说开了后,艾瑞尔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玛奇亚,他选择了逃避。甚至连一句「妈妈」也没有叫就收拾行装从玛奇亚的身边离开了。

他去当兵了,去保护除了妈妈以外的人。

而那一次争吵也变成了母子的最后一次谈话。 艾瑞尔走后没多久,玛奇亚被克里姆带走了。 

“伊欧夫的居民只有生了孩子才能把长发留到及腰。”克里姆一边说着,一边把玛奇亚的头发割掉,如同强行剥夺了她母亲的这一身份。

当然,时间不会允许每一次不合理的离别。

玛奇亚回来了。

记忆交叠,仿佛和那天一样。

她遇见艾瑞尔的那一天。

只是这次玛奇亚遇到的是艾瑞尔的孩子。 

和遇到艾瑞尔不同的是,她亲眼见证了一个生命的诞生。  

当孩子小小的手握住了玛奇亚的手指头时,仿佛回到了当年她捡到艾瑞尔的场景。

玛奇亚忽然明白,她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顾城说过:“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玛奇亚以为只要和艾瑞尔在一直在一起就会避免孤独,只要不道别,就可以假装没有结束,没想到她也阻碍了艾瑞尔新的开始。 

离别不意味着结束,也不意味着孤独,而是向着一段新的开始前进。

是时候该离别了,这次要好好地道别。

“只要和艾瑞尔在一起,不管是什么样的伤痛,都不会掀起波澜……艾瑞尔一直保护着我,哪怕云树遥隔,山川相阻,只要想起艾瑞尔,我就能找回自我。只要艾瑞尔还愿意叫我,哪怕不是「妈妈」我也愿意。不管我叫什么,这个名字就是我的名字……是艾瑞尔你织出了今天的我。”

“妈妈!”艾瑞尔终于喊出了那句阔别已久的呼唤。

玛奇亚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她终于找到了不悲伤的离别。

送走人间的种种离别,送走世间的种种变迁,逝者如斯,时光永远不会止步。所以,我们会再度与人萍水相逢,相识相知,一同织下我们的一生。

期待下一场离别。

其他解读 

一、希比欧是什么 

电影开头就有一段对希比欧的直接描写:“经线是流逝的光阴,四季逡巡,尽染层云;纬线是人世的浮沉,举步踏堙,荡漾心灵。”这经线和纬线指的是织布机上的竖线和纬线。经纬线交织,编织成希比欧,光阴和人世的浮沉交汇,汇成每一段相遇。

我个人的理解是,希比欧指的是「生命」。

还记得那个戴头巾的大叔说的话吗? “这家伙的希比欧就在这里断结了。不过就这么一点,连布都算不上,只能叫它边角料。”

因为婴儿的生命如果在这里断掉,就好像希比欧才只织了一点点,只能算边角料,亦如被抛弃的生命…… 

人和人相遇,不同的相遇会织出不同的希比欧,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二、约定之花是什么 

这部电影原名叫《于离别之朝束起约定之花》,那么我就在想,这个「约定之花」指的是什么? 我首先想到的是艾瑞尔老后离开了人世,玛奇亚终于哭了出来,胸前的口袋放了一束蒲公英。

蒲公英的花语是「无法停留的爱」。对于「离别的一族」而言,爱上一个人是孤独的开始,对于玛奇亚而言,她终将与艾瑞尔离别。这种爱如蒲公英一般,风吹而散。但是,只要在一个地方撒下蒲公英的种子,它就会在另一个地方开满一片,让爱不断延续。 

另外,我还想到的是克里姆戴在蕾利亚头上的那朵花,那是对爱情的约定。

克里姆应该是所有人中对约定表现最执着的。自从蕾利亚被抢走之后,他就一直想方设法抢回蕾利亚,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最后在遗憾死去。 

种下什么约定,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 

三、两个母亲 

电影里面有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母亲——玛奇亚和蕾莉亚。 

玛奇亚和孩子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孩子是她从小带大的。而蕾利亚和孩子有血缘关系,但是从孩子出生后就没有见过孩子一面(未履行抚养孩子的义务)。 

从少女到母亲,我们可以感觉到两个母亲的变化。 

玛奇亚从一个胆小鬼,变成一个坚强的人。反而是从前总说玛奇亚是胆小鬼的蕾利亚,变成了胆小鬼。尤其是当她们骑着翼龙离开这个国家时,我们可以从她们的眼神里更加感受到她们的变化。 

玛奇亚的眼神变得坚定,蕾莉亚的眼神变得无助。

人生的旅途好像回到最初,一个在漫长的时间里中坚定了自我,一个在无尽的岁月中迷失了自我。不过,都是旅途的所见所感,无分好坏。

离别不是失去而是成长。玛奇亚离别(失去)了故乡(舒适圈),却成长为一个坚强的人;

离别不是终结而是新生。虽然艾瑞尔的生命会比玛奇亚先终结,但是他也会迎来新的生命,血脉传承,生生不息。 

离别不是放弃而是成全。艾瑞尔去当兵了,玛奇亚没有挽留,不是放弃了这段感情,而是母亲愿意成全孩子。 

我们为爱而来,未曾想到会邂逅孤独,有点遗憾,但不悲观。我们向死而生,人生自古多离别,且行且珍惜,因此不惧离别。

—— 简 评 ——

总体来说像是文艺片,没有燃炸的打斗,情感也不表于象,乍看之下不知道在说什么,但是细细品还是很有味道的。懂的人会喜欢,不懂的人会以为这部作品做得不够好。至于我,也不是很懂,或许等我真正当了母亲再来看也许懂得会更多。


-完-



《朝花夕誓》:为爱而来,邂逅孤独;向死而生,不惧离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