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真实感和虚拟感

2022-05-09 21:47 作者:asoul_liver  | 我要投稿

中之人还是虚拟主播?

虚拟主播的所谓虚拟感历来被诸多au奉为圭臬,尤其是涉及到盒相关事件时,一种对开盒者经典的指责是“这会破坏偶像的虚拟感”,似乎au们很在意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间的屏障,不愿意二次元的asoul来到三次元。而虚拟主播们也很有默契的维持着这种“虚拟感”,诸如在提到上海深圳这种现实地名时加上虚拟二字,在部分涉及三次元经历的讨论中一本正经的role play等。

但实际上,绊爱的毕业和海子姐的大火已经充分表明,在中之人与虚拟形象之间、真实感与虚拟感之间,前者才是虚拟偶像产业赖以存在的基石。绊爱更换中之人引起轩然大波,海子姐实名上网至今仍是vr一姐,这一切都表明粉丝并不在意中之人形象的暴露,反而自行将虚拟形象与中之人死死绑定起来。贝拉讲述自身经历的舞蹈剧,嘉然出道时的抗压,珈乐的意外停播与皇家骑士的守候,这些感动我们的故事中无一不是三次元相关的经历。因此,所谓的虚拟偶像的虚拟感,仅仅局限于动作捕捉与虚拟直播场景渲染足矣,不必上升到同真实感并论的高度。

既然追求真实,为什么不去看真人偶像?

不少au在了解我以上的观点后,会如此质问笔者。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好回答——真人偶像并不一定比虚拟偶像“真实”。

一方面,由于真人偶像熟知其每时每刻都暴露在粉丝视野中,因此势必会对自身形象进行设计,即镜头前的表情管理和社交帐号中的虚拟营业。而由于面部捕捉的精细程度不足以反映中之人的表情细节,虚拟偶像的中之人反而不必在镜头前刻意的隐藏情绪。正所谓“因为我脸上带了面具,所以可以摘下心里的面具”。因此,如笔者所言,虚拟偶像与真人偶像的区别仅仅在外表。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位au的观点,其大意是认为中之人颜值不会过于出众,否则“肯定选择真人出道了”。这种观点无疑反映出了部分au心中的不自信,认为虚拟偶像相较于真人偶像“低人一等”。或许从资本的角度衡量,虚拟主播市场规模无法与真人偶像同日而语,但作为新兴事物,谁敢保证虚拟主播不是下一个创造奇迹的蓝海市场呢?

虚拟感究竟是什么?

笔者认为,所谓“虚拟感”,实际上是“距离感”的另一种表述。人都不是完美的,作为粉丝去欣赏她们在舞台上的姿态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像跟踪狂那样窥视中之人的个人空间。从这点来说,虚拟偶像和真人偶像是一样的——都不希望过多暴露自己舞台背后的样子。v圈知名的实名上网主播海子姐,其三次元切片丝毫不会影响到二次元直播,因为二者都是在舞台上的故事,不涉及到个人隐私空间。

开盒违法,但,除此之外呢?

众所周知,人肉搜索是对公民个人隐私的侵犯,是会被发律师函的行为。多数a系论坛也会禁止讨论盒相关内容。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au对中之人的信息是相当好奇的。嘉然是否是河南人?珈乐和贝拉是在什么年龄认识的?珈乐五月份请假是去忙毕设了吗?这些都是在a系论坛有着不少讨论度的话题。我们希望自己喜欢的v更加真实,这是人之常情。只有弄明白虚拟感和真实感的区别,才能不被外界风浪所扰,否则难免在喧嚣的互联网中迷失。

绝对的虚拟感,纯净的理想乡

也许有小部分au并不是在用偶像的心态看asoul,而是将她们当作了纯粹的,完全脱离现实的温柔乡。虽然v圈本身是亚文化巴别塔,但asoul确实是v圈中最适合这一角色的。即使平时直播时玩抽象大炒特炒的同行,也会在下播后看a。谁不喜欢温柔乡呢?但现实世界中没有什么是纯净的,如果真的有au有类似的需求,那么他们应该做的是给自己营造一个坚固的信息茧房,把一切不和谐的声音挡在外面。不过,考虑到这篇文章的性质,也许能看到的au们不会有以上这种情况吧。


真实感和虚拟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