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中医:阳虚体质


中医养生注重养形和养神、形指形态结构。神指功能活动和性格心理活动;养形和养神,养神是第一位。
《景岳全书》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一丸红日高悬头顶,真阳就是元阳。元阳位置在关元穴,关元穴位于神阙穴《肚脐》下三寸。元阳位于关元穴与脊椎平行交汇处,就是会阴穴的位置,也是人之任脉的起点。
阳虚体质说白了就是,元气虚,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就是元气。

1、热量不够,阳气虚,缺乏温煦,畏寒怕冷为主,手冷过肘,足冷过膝是最显著的特点。
2、怕冷、尤其是背部怕冷,还有腹部特别怕冷,阳气虚的人有一个特点,脸色发白,但不是惨白,不是苍白,阳虚的人要注意保护后背和前腹部。
3、因为是下边虚,表现为生机不够,生机不够就是连头发都不茂密,另外阳气不足,蒸腾气化就不行,水喝进去老是不能被利用,喝进去的水一定要蒸腾气化,不然喝进去就尿出来,不被肠道利用,因为无火力劲不够,所以大肠偏寒,没有热量总是拉肚子,吃什么拉什么,经常腹泻而且小便多。

4、阳虚易发胖,肌肉松软,脱发,睡眠不好,以及骨质疏松。头发是先天之本,肾脏的一个外现,肾脏功能强弱,肾精的充足与否,主要表现在头发。
5、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耐夏不耐冬,易感风邪、寒邪、湿邪。
舌象:
舌体胖大比较娇嫩,象婴儿舌一样,很嫩。
脉象:
脉象很沉细,开始摸,好像都摸不到,脉藏在里面很弱,阳气鼓动力不够。

阳虚体质的神:
性格多沉静,内向,情绪消沉,易得抑郁症,气虚的人也容易得抑郁症。这就提示我们,各位家属一定要多关心阳虚体质和气虚体质的人。

阳虚体质形成的原因:
1、怀孕时母亲吃了过多寒凉的东西,产前一盆火,产后一盆水。准备生宝宝的要注意,不要给小朋友留下阳虚体质。
2、幼年时期使用抗生素,大量激素或清热解毒的凉茶喝太多,还有和年轻时过度的性生活有关。
3、衰老逐渐变阳虚,老人都会慢慢变成阳虚体质。
4、工作关系,如在冷库工作会导致阳虚体质。
5、阳虚、气虚都属阴性体质,虚性体质。

阳虚体质养生法则:
1、顺势而为,补是补不回来的,不要在伤害他。
2、如阳虚症状比较重,可以温补,血脉遇寒则凝,得温则行,要经常畅达气血。
3、饮食:不要多吃生冷、粘腻、寒凉的东西,少喝绿茶,西瓜汁,苦瓜汁。可以吃甘温、甘缓的食物,如羊、牛,板栗、坚果、核桃等等。〈温补肾阳〉。




阳虚体质的调摄和方药,我们推荐:老中医教你调体质、补气血、养五脏上面的内容,我们就不再进行讲解,想进一步学习的可以小黄车购买本书,不懂的内容可以加我某信,我们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