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金瓶梅:翟大管家捎信催讨小老婆,为何西门庆看后大惊失色

蔡太师的大管家翟谦,曾托西门庆为他寻个女孩儿当妾。西门庆本该当大事速办速决,因为翟管家对西门庆恩重如山,每次去京城给蔡太师送礼或求助,翟管家都悉心关照,全力相帮。但西门庆偏偏没把这事放心上,久拖不办,毫无音讯,翟管家不得不写信催问:
京都侍生翟谦顿首书拜
即擢大锦堂西门大人门下:久仰山斗,未接丰标,屡辱厚情,感愧何尽!前蒙驰谕,生铭刻在心。凡百于老爷左右,无不尽力扶持。所有小事,曾托盛价烦渎,想已为我处之矣。今日鸿便,薄具帖金十两奉贺,兼候起居。伏望俯赐回音,生不胜感激之至。外新状元蔡一泉,乃老爷之假子,奉敕回籍省视,道经贵处,仍望留之一饭,彼亦不敢有忘也。至祝至祝!秋后一日信。
翟谦这封催讨小老婆信,委婉得体,刚柔并济,令人拍案叫绝。
“久仰山斗,未接丰标,屡辱厚情,感愧何尽!”——首句谦恭之词,极度夸饰,大而无当,华而不实。把西门庆比作久仰的泰山北斗,以未能近睹其风度风采为憾,此话出于蔡太师大管家之口,毫无真诚可言,反觉滑稽可笑,像是给猴子戴礼帽。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兜头一个大大的高帽子,西门庆戴在头上,一定觉得名副其实,飘飘然赛过升天的神仙。至于“厚情”一说,表面上是指西门庆“屡”次送的礼物,骨子里说的却是西门庆欠翟管家的“厚情”。若是没有翟管家从中运作,西门庆的礼如何送得出?想办的事如何办得成?可如今,托付的区区讨小老婆小事,一点动静也没有,反是西门庆对翟管家“屡辱厚情,感愧何尽”。一个“辱”字,语意双关,一箭双雕,看是自谦,实则有埋怨西门庆办事不力之意。
“前蒙驰谕,生铭刻在心。凡百于老爷左右,无不尽力扶持。”——直白强调自己对西门庆所托之事,从来都是全力以赴办理,特别是蔡太师处,总是不厌其烦,竭尽全力相帮。不用说,西门庆日前得官,也是他相助之功。开端自谦,继而表功,意在强调西门庆能有今天的高官厚禄,全靠翟谦之力,暗示西门庆欠自己太多人情恩惠未报,为后面说到讨小老婆事做足铺垫。翟谦特别点到西门庆“驰谕”,与这封让文书快手捎来的信札有异曲同工之妙——你的“驰谕”我全力及时办妥,我的“驰谕”你却如此怠慢!
“所有小事,曾托盛价烦渎,想已为我处之矣。”——“所有小事”指的就是讨小婆事,为何隐而不说?一者这事不便明说,二者翟管家只托付过西门庆这一件事,还能忘了?虽是不足挂齿小事,翟谦却“曾托盛价烦渎”,摆明不让西门庆为此破费。看似出手大方,谈钱不伤感情,但骨子里,却有问责之意:怕你不办,给你大钱,为何一直没有下文?咄咄逼人之势并未到此为止。“想已为我处之矣”,这与其说出自对西门庆的高度信任,不如说是发泄对西门庆久拖不办的怨气——应该早早办妥,为何拖到现在没有任何音讯?
“今日鸿便,薄具帖金十两奉贺,兼候起居。伏望俯赐回音,生不胜感激之至。”——西门庆读到这里,当被翟谦皮里阳秋之言挠得急火攻心,哭笑不得。又是送“金十两奉贺”,又是问候起居,如此亲厚热情,越发反衬出西门庆忘掉此事的尴尬。而“伏望俯赐回音”则是强调这次一定要得到讨到小老婆的准信,让西门庆更加惶恐不安。
“外新状元蔡一泉,乃老爷之假子,奉敕回籍省视,道经贵处,仍望留之一饭,彼亦不敢有忘也。”——信末提及招待蔡太师假子蔡状元一事,看似给西门庆撑门面,其实是让他破费。招待蔡状元可不是一两顿饭那么简单,下书的人第二天还捎来翟谦口信:“翟爹说:只怕蔡老爹回乡,一时缺少盘缠,烦老爹这里多少只顾借与他,写书去,翟老爹那里如数补还。”说是借盘缠,其实翟谦既不会还,西门庆也不会要,只是客套语罢了。可怪者,蔡状元即是蔡太师义子,翟谦又知他盘缠不足,为何不资助他,反让西门庆破费?难道蔡太师、翟管家给不起?给当然给得起,只不过是巧借名目敛财而已——既然有人乐于当冤大头,又何乐而不为?这二人,不仅是大贪之人,也是大吝之人。而翟谦给西门庆的贺礼只有区区十两银子,堂堂蔡太师的大管家,竟也好意思拿得出手!不知西门庆接下这十两银子,心中有何感想?而他给捎信人的路费,一出手就是五两!
翟谦的信,绵里藏针,软硬兼施,绕来绕去都是为催西门庆尽快办妥讨小老婆之事。西门庆看了“咨嗟不已”,急吼道:‘快叫小厮叫媒人去。我甚么营生,就忘死了。’” 一副羞愧难当、忧心如焚窘态,由此可见这信对西门庆施加的压力有多大。
【原文见《金瓶梅》第36回】
作者简介
徐景洲,祖籍山东郯城,1956年10月出生于江苏邳州,现居北京。江苏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当过下放知青、教师、编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作家协会会员、江苏明清小说研究会会员,主任编辑职称。著有《读破金瓶梅》《无稽的诗话》《小城纪事》等书,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名作欣赏》《文史知识》《国文天地》《阅读与写作》《写作》《语文学习》《中国文化报》《杂文报》《广西文学》等几十家各级报刊发表文学评论、随笔散文数百篇,有几十篇被《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等刊物转载,并有文章入选二十余部专著或高校中专教材,著有网络长篇小说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