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单向度的人

2023-04-03 16:39 作者:头上长花的熊猫  | 我要投稿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赫伯特·马尔库塞的专著《单向度的人》着重研究发达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技术理性统治,它造成多余的压抑,压制不同意见和声音,唤起人们对社会的虚假需求,导致强制性消费,这被称为新的极权主义即没有恐怖的极权主义,通过经济技术协调的方式形成全面病态的富裕社会,这种病态的富裕社会具有一种“不合理的合理”特征,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为了单向度的人。。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反映了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工业社会下以消费主义文化为主导的生活模式,可谓是一个充斥着单向度意味的虚构文本。

一、单向度的人

根据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单向度的人是指为了满足虚假需要而奔波劳形的人,是为消遣空虚的娱乐而放弃思考的人,更是受单向肯定思维支配而无力批判与反抗的人。马尔库塞认为“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现行的大多数需要,诸如休息、娱乐、按广告宣传来处世和消费、爱和恨别人之所爱所恨,都属于虚假的需要这一范畴之列。”[]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多的是被“物化”了的单向度的人。威尔逊太太爱慕虚荣,她并非大资产阶级,却有着他们一样奢侈的需求,使用香水,养宠物狗,穿做工精良的乳白色雪纺绸小礼服,在去纽约的公寓前,她还“放过了四辆出租汽车,然后才选中了一辆新车,车身是淡紫色的,里面坐垫是灰色的”[]26她公寓的起居室“给一套大得很不相称的织锦靠垫的家具挤得满满当当的”[2]33。她对同伴说:“这身衣服我穿完就给你。明天我再去买一件。我要把所有该做的事列张单子。按摩、烫发,给小狗买个项圈,买个小巧可爱的弹簧烟灰缸,再给妈妈的墓地买一个系黑丝结的花圈,可以摆一夏天的那种。我一定得写下来,要不然就会忘记该做什么了。”[2]82她瞧不起借西装结婚的丈夫“我唯一被迷住的时候就是结婚那会儿……他借了人家最好的西装去结婚……”[2]79这显然可归结为“商品拜物教”,在商品经济中,劳动产品本来是人创造的,但当它一旦变成商品,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也就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让人无法看清物的关系背后的真相而是将物神秘化。为满足这些“虚假需要”,威尔逊太太成了汤姆的情妇,有时因妒忌黛西而与汤姆争吵,她的妹妹凯瑟琳以及与其交往的人们也大多一样。而为了进一步稳固人们的虚假需要,就需要抚慰和延长人们麻木不仁的劳动状态,这就促成了人们闲暇时间的娱乐化倾向,娱乐产业顺势兴起,在威尔逊夫人等人身边时刻可见《纽约闲话》等休闲杂志,显然“我们的大众传播工具把特殊利益作为所有人正常的利益来兜售几乎没有什么困难。”[1]1一方面虚假需要的内容和功能是一种被无处不在的广告和传媒轰炸的抑制性需要,另一方面以威尔逊太太为代表的读者们也靠其获得娱乐的模拟性经验和幸福的错觉。

看似富有的盖茨比和黛西等人其实质上也是物的奴隶。黛西爱年轻俊朗的盖茨比,但也爱珠宝华服,爱稳定奢侈的生活,她说“我好伤心,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这么美的衬衫。”[2]206她不会也不愿为了盖茨比放弃这些虚假需要。而盖茨比从一无所有到暴发户,整个过程中又有多少奔波劳形,可以联系其中必然存在着额外压制。“每个星期五,都会有五箱橙子和柠檬从纽约的一家水果店送到这里;而到了星期一,这些水果变成稀烂的垃圾,被丢在他家后门,堆成一个金字塔。”[2]88关于盖茨比的相关描写简直就是虚假需要的集合,从物质产品到娱乐的精神产品,不一而足。他盖豪宅,大办狂欢宴席,宴席上聚集了各个阶级的人物,颇有狂欢娱乐至死的精神,他请克利普斯普林弹琴,购置衣物以吸引昔日的恋人黛西,他爱的实则是黛西所爱,读者大多看到他对爱情的执着与对恋人的付出,却鲜少察觉其行为背后的畸形化。

显然,不论是轻浮的威尔逊太太梅特尔还是所谓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及来参加盖茨比狂欢宴会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都无意识地在行为上模仿着贵族管理阶级,然而相似性并不表明阶级的消失,而是表明现存制度下的各种人在多大程度上分享着用以维持这种制度的需要和满足,以小轿车为例,暴发户盖茨比拥有的是一辆乳白色车身,“镀镍闪闪发亮”、“内设放置帽子、食品和工具的暗箱”的劳斯莱斯;而穷人威尔逊的车则是一辆破福特。其实质都是“受到抬举的奴隶”,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奴隶既不是由服从也不是由工作难度来确定,而是由人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人沦为物的状况而确定的,作者大概也能意识到这一点,最后以生命为两人虚假的信仰做结,而那些狂欢者们也随着宴席的落幕而消失在文本中。

二、单向度的形成原因

社会中的压抑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由于物资的匮乏,为了维持生存而不得不进行合作,进而接受劳动组织方式和资源分配方式的制度对人类本能的压制,这种对人类本能的压制被称之为合理的压制,而为了特定的统治利益而维持特定的社会条件所产生的压制则是额外的压制。压制的作用是把人束缚在特定的合作框架中,从而导致人类劳动的异化。马尔库塞笔下的物质生产的提升使得把本不属于人的本性的物质需求和享受无限度地刺激起来,使人把这种“虚假的需求”当做“真正的需求”而无止境地追逐。“我们又一次面对发达工业文明的一个最令人烦恼的方面,即它的不合理中的合理性。它的生产率和效能,它的增长和扩大舒适生活品的潜力,它的把浪费变为需要、把破坏变为建设的能力,这都表明现代文明使客观世界转变为人的精神和肉体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异化概念本身因而成了问题。人们似乎是为商品而生活。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真装置、错层式家庭住宅以及厨房设备成了人们生活的灵魂。把个人束缚于社会的机制已经改变,而社会控制就是在它所产生的新的需要中得以稳定的。”[1]10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的资本逻辑化,社会的发展形式逐渐单一化,造成人们形成对社会发展体制的肯定性思维,以技术理性为基础联结而成的社会也达到了高度的一体化形成了单面社会。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梅特尔死后,威尔逊曾盯着广告牌上艾克尔伯格医生的眼睛说道:“上帝看见了一切”,而米凯利斯告诉他那不是上帝,只是一幅广告。在这个工业社会当中,商业或者说物质才是新的上帝。这个“上帝”建构了一个“楚门的世界”,一个商品堆积,虚假需要盛行的时代,“产品起着思想灌输和操纵的作用,它们引起一种虚假的难以看出其为谬误的意识。”[1]18身处其中的人们只享有不同被控制方式的自由,却意识不到自己被奴役的状态。

小说中,威尔逊是个占篇幅很少的小角色,他从事汽车修理与买卖工作,然而从中或可窥见当时美国社会的状况。菲茨杰拉德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为“爵士乐时代”,期间,美国发生了一次技术革命,在工业生产运动中泰勒主义和福特主义管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威尔逊能以汽车修理为生也是因为当时现代资本主义大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新产业即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美国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庞大的汽车工业中谋生的,1928 年,汽车工业的生产工人人数为375000人,其他与汽车相关的维修等企业的工作人员达到了3700000人。”[]463表面上威尔逊为谋生而从事汽车行业的工作,而从当时整个社会的就业情况来看,正是这些工人用剥削性质的劳动维护了汽车等大工业生产的需要,也就是维护资产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他们只能依靠这些剥削所带来的、远低于他们劳动价值的报酬来换取物质保障,“在此过程中,反对现状的思想能够深植于其中的‘内心’向度被削弱了。这种内心向度本是否定性思考的力量也即理性的批判力量的家园,它的丧失是发达工业社会压制的调和对立面的物质过程在思想意识上的反应。”[1]11可见,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威尔逊等人作为人的属性降低到物的层面,对物所遮蔽的社会关系和人性充耳不闻,因而逐渐丧失了自身的批判和反抗维度,沦落为单向度的人。

威尔逊和威尔逊太太等明显处于社会底层的人都在物质生活的诱惑下看不清这个社会的不合理,更不必说盖茨比或黛西等拥有大量物质财富的人,连作者菲茨杰拉德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无力摆脱“消费社会”的同化和束缚,他与妻子纵情声色、挥金如土,最终死于酗酒引起的心脏病。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降格为对金钱和享乐毫无节制毫无道德底线的追求,自由和平等等崇高的目标被迫消逝,其中已表现出了超前的单向度性。马尔库塞试图通过“单向度”理论重塑丰富的、超越的、自由的人,唤起人们在物质潮流冲击下的精神需求,同时引导大众关注整个社会的和谐。现代社会,科技高速进步,物质极度丰富,电视、电脑和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发展大幅度推动了现代人对信息的快速化消费过程。这些大众传媒将视觉冲击和娱乐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现代人不加思考地享受着现代传媒的快乐迷药,最终湮没在良莠不齐的大众文化洪流里,现代人或可从这马尔库塞的理论和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中获得思想上的启示,坚定本心,重塑自我。

[1]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2]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M].邓若虚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3.

[3] 余志森.崛起和扩张的年代:1898—1929[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单向度的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