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错位竞争的尝试——水月雨Alice简评

2023-03-14 18:35 作者:歪屁歪股  | 我要投稿

        作为一家国内传统的音频公司,水月雨似乎在蓝牙音频这块走的比别家更早一点。最开始的“小黑”蓝牙线,到真无线耳机火花“Sparks”、主动降噪耳机“Nekocake”,都有不错的反馈。但是相比于能与自家手机做出适配的各家手机厂商,传统音频公司在这方面自然是处于劣势。如何去把这个劣势在别的地方抹平呢?在2022年的双十一前,水月雨做出了他们的尝试——主攻音质的爱丽丝“Alice”。感谢耳机美学的众测活动,让我能体验到这个“不走寻常路”的耳机。

        先从开箱说起。Alice的盒子在真无线蓝牙耳机里面属于是巨大的了,正面依旧是水月雨家的拿手好戏——二次元立绘。

        翻到背面,是耳机的参数,曲线图以及一张产品图。既然给出了曲线图,那说明Alice的主打方向自然是音质了。

        包装盒是抽拉式+天地盖的包装,阻力适中,打开包装之后,耳机本体以及充电仓就被镶嵌在一块厚实的泡棉之中。拿下放着耳机的泡棉,下方就是配件盒了。Alice配件还是相对丰富的,不仅有一个白色皮质充电仓保护套,还有一套uc套以及清泉套。

        包装盒和配件说完了,我们来看看充电仓和耳机。充电仓和耳机均为纯白色磨砂哑光材质,不易沾上指纹。

        

        充电仓的顶部和正面用类似数显的字体分别表明了品牌与型号,背面则是type-c充电口。充电仓开合比较顺畅,不过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样品问题,我手上的Alice充电仓需要在开盖后再推一下才能达到一个完全开启的状态,有点类似于镜头遮光罩需要锁止时候的操作。电量指示灯在充电仓内部,让外部更为简洁,但是有个问题就是充电时候没法得知电量情况了。Alice的充电仓体积属于比较大的级别,平时塞进我裤子口袋已经是比较麻烦的了,要是加上保护套的话还要大上一圈,说实话我宁愿选择把充电仓放在包里。

        耳机本体体积较大,第一眼让我想起来索尼家的那个降噪豆。不过佩戴并没有因为体积大的原因而感到不适,只要选择好了耳套,平时戴着基本不会有掉落的感觉,当然睡觉时候基本与侧躺无缘了。但是耳机上没有左右标识,如果摘下来随意放在桌上,当你想重新戴上时,如何分辨左右就成了一个难题。当耳机放在充电仓里面时,能够明显感觉到并不是牢固的,摇晃时候会听到耳机在里面晃动的声响。背板上有雪花形状的指示灯,分别是黄色与冰蓝色,以不同的显示方式指示耳机状态,这点好评。

        此外耳机还支持触控操作,触控范围是耳机的空白区域,实测下来感应灵敏度尚可,误触比我的主力蓝牙耳机少很多,可能是因为两个耳机的触控区域不同。但是稍微遗憾的一点是耳机并不支持自定义触控操作,希望可以在新固件或者新代产品中实现这个功能。

        接下来说说续航,Alice跟我的主力耳机比起来,单说续航基本就是一个天一个地。当时我晚上睡前听歌,听了大概一个专辑之后把耳机放回盒中充电,但是这个时候出了一个回盒检测的bug,耳机并没有正确断开连接,而且在盒子里面充着电连手机连了一晚上。当我早上起来的时候才发现耳机没有断开连接,不过充电仓也只掉了一格电。这么推测应该使用一周下来是问题不大的。只不过这个回盒检测的bug确实该修一下了。同时还有个问题就是摘耳检测,似乎Alice是没有做摘耳检测的,每次我摘下耳机的时候,音乐或者视频都不能被暂停,只能放进盒子等待断开连接才可以。这也是得吐槽的一个点。

        说完这些,耳机最重要的还是听感。

        Alice宣称内置旗舰有线耳机kato同款单元,以及高通QCC5151芯片,支持aptX编码。在延迟上,听音乐和看视频基本无感,但由于我不是手游玩家,游戏上的延迟只能说没有办法评测了。

  Alice标配两种耳套,分别是uc套以及清泉套,清泉套的走向更加清澈,而uc套则更加浓郁。以我个人的佩戴感而言,我是选择uc套,所以接下来的声音评测都是基于uc套来进行的。

  说到声音,这次Alice支持写入不同的滤波器算法,以及声场拓展算法VDSF+,极大的提高了可玩性。同时为了实现这种玩法,水月雨也在自家推出的APP“Moondrop Link”中推出了相关的功能。

APP界面

        Alice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耳机听起来不太像一个蓝牙耳机。在真无线耳机中,Alice的素质是相对比较高的,第一耳朵下来解析度在无线耳机中可以说是上游级别,有时候会给我一点在听有线耳机的感觉。在没有任何调整的情况下,Alice的声音是符合我对水月雨声音的一贯印象的:整体宽松耐听,三频较为均衡。低频量对我个人是足够,下潜有,但比较浅,而且收的比较快,整体比较干净,氛围感也能给到。声场偏椭圆,左右拉的比较宽。而中频算是Alice着重处理的地方,齿音基本上是没有,听起来是比较舒服的,但是对男声的处理感觉是抹除掉了低频上的一些细节,像是被年轻化了。高频上没给我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属于是无功无过,给出来一种比较通透而且不至于太亮的感觉,即使是一些比较燥的曲目也能处理的相对比较舒服。

  不过有一点问题,就是Alice连接后播放音频时候的底噪稍微有一点大。出门在外时,由于外界环境的原因,其实这个底噪是不太容易被注意到的。但是一到稍微安静点的环境,这个底噪就会比较恼人了。但是从我收到之后更新的固件来看,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被解决,也许只能期待后续更新的产品了。

  当然,不得不提的就是这次通过app调整的调音配置。要更改配置,首先要连接上耳机,打开Moondrop Link这款app,并且播放音频才能进行修改。Alice适配的音效多达十款,每一款都有自己的特色,可玩性还是很高的。下面就来说说这几个音效。

  首先要说的是VDSF+,这个功能不是在app中进行开关,而是通过长按左耳机面板两秒进行开关。官方宣称这个功能目的是模拟听音箱时的感受,实际开启之后感觉横向声场增大,边界感更不明显,而且人声口型变大了,但是面对一些稍微复杂的场景,会感觉结像找不到在哪,有点奇怪。顺带一提,这个功能是可以同时跟下面的音效以及后面的均衡器一起使用的。

  Moondrop Target是连接上后的默认音效,这个音效突出了人声,感觉是偏流行一点的。

  Austria致敬某奥地利品牌的一款开放式大耳。但是实际听下来并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这种调音的题材。人声变暗变凹,但是低频又变糊高频又亮,听感很奇怪。

  Berlin说是致敬某发明动圈耳机的德国品牌制造的一款耳机。这个调音增强了人声,线条感更强,同时也增加了一些颗粒感。搭配VDSF+感觉还可以。

  Brooklyn应该致敬的是歌德耳机,因为一听就感觉到和我很久以前听的一款歌德耳机的味道很像,同样是增加了人声的线条感,横向声场应该是有一定的收紧的。低频收得更加快。听男声效果也不错。

  Hokkaido致敬的某款传奇静电耳机,感觉能量感更足,打击乐器上显得更澎湃,同时高频也更加明亮,人声更贴耳朵。感觉挺适合很多人的听歌取向。我个人也挺喜欢这款调音的。

  In-Ear Target应该说的是哈曼曲线。横向声场收窄,没啥特别的取向,比较均衡。人声感觉会变暗一点点。

  Munich不清楚说的是哪一款耳机(原谅我知识浅薄),但是听下来是比较适合男声的题材,听女声感觉蛮怪的,高频亮度被削弱,同时低频感觉更多了,人声会稍微被拉远一点,不会贴耳。

  Tokyo致敬了某家东京的耳机厂的使用生物振膜的封闭式耳机。结像感觉更细,人声的颗粒感会加强一点,三频分布差不多,也是适合流行的一个调音。

   Vienna看介绍就知道说的是大奥了,但是第一感觉不太适合流行,高频稍微变得更厚重,亮度下降,纯器乐的歌曲表现还可以。

  Wennebostel致敬了一款采用56mm环形振膜的某德国品牌旗舰耳机。这款调音高频亮度比默认的要低,人声也要更远一点,但是氛围感很不错,适用范围很广,属于是很杂食的一个调音,用来当做默认调音是没有问题的。


  除了以上十种调音,app还提供了均衡器给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定义调音,但是没有一个保存预设的选项,希望在后续app更新中能加上。

        总的来说,这款耳机确实如宣传所说,是一款音质至上的蓝牙耳机。但是在易用性以及各种小功能的缺失下,这款音质至上的耳机又显得不那么完美。以及底噪的存在,更是让这个耳机的优点不那么突出了一点。不过作为蓝牙耳机,在音质方向做出了大胆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希望水月雨能够在后代更新的产品中对产品的交互逻辑上做出一些改进,如增强回盒检测的稳定性,还有新增摘耳自动暂停等小功能,相信产品的受众一定会更加广泛。


错位竞争的尝试——水月雨Alice简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