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基础与解法全集|从零开始覆盖全部知识与方法

杰哥 |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
原子(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 原子核
- 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 中子(不带电)
- 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必为正整数)
相对原子质量 ≈ 质量数
粒子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核素与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称为元素
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A:同位素是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电子层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低
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
四不超
- 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²个电子。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 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当K层或L层为次外层时分别为2个和8个)
- 倒数第三层电子最多不超过32个
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2️⃣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 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在1869年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绘制完成的,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已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常用形式。
2. 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中性原子)
3. (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
(2)周期: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的横行
(3)族: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至下排成的纵行。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
短周期:前三周期

元素周期表的族
主族(A族)IA~VIIA
副族(B族)IB~VIIB
第VIII族:8、9、10
0族:18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半导体:Te、Sb、B、Ge、As、Si
- 弟弟捧着神龟

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基本信息


3️⃣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
碱金属单质主要物理性质

碱金属单质主要物理性质
- 颜色和硬度:除绝略带金色光泽外,其余都呈现银白色;硬度都较小
- 熔点与沸点:由上到下,熔沸点依次降低
- 密度:Li < K < Na < Rb < Cs
碱金属主要化学性质
都与O₂反应
- Li:反应不如Na剧烈,生成Li₂O
- 4Li +O₂ =△=2Li₂O
- Na:剧烈燃烧,生成Na₂O₂
- 2Na +O₂ =△=Na₂O₂
- K:燃烧比Na剧烈,生成复杂的氧化物
- Rb、Cs:反应更剧烈,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
都与水或酸反应
- Li:反应较慢,生成H₂
- Na:反应剧烈,生成H₂
- 2Na +2H₂O = 2NaOH +H₂
- K:反应剧烈,轻微爆炸,生成H₂
- 2K +2H₂O = 2KOH +H₂
- Rb、Cs:遇水立即燃烧,爆炸,生成H₂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LiOH < NaOH < KOH < RbOH < CsOH
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卤族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F₂
- 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
- H₂ + F₂ =2HF
- 氢化物稳定性:很稳定
Cl₂
- 光照或点燃发生反应
- H₂ +Cl₂ =光照或点燃=2HCl
- 氢化物稳定性:较稳定
Br₂
- 加热一定温度才能反应
- H₂ +Br₂ =△=2HBr
- 氢化物稳定性:不如氯化氢稳定
I₂
- 不断加热才能缓慢反应
- H₂ +I₂ ⇌△⇌2HI
- 氢化物稳定性:不稳定,同一条件下同时分解
卤族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
溴水是橙色;碘水是褐色
氯水滴加到NaBr溶液
- 静置后,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Br₂的CCl₄溶液】
- Cl₂ +2Br⁻ =2Cl⁻ +Br₂
氯水滴加到KI溶液
- 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色【I₂的CCl₄溶液】
- Cl₂ +2I⁻ =2Cl⁻ +I₂
溴水滴加到到KI溶液
- 静置后,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色
- Br₂ +2I⁻ =3Br⁻ +I₂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Cl₂ > Br₂ > I₂

4️⃣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呈现从1到8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除外)

元素周期律:主要化合价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第二周期最高正价:+1 → +5(O、F特殊);最低负价:-4 → -1
第三周期最高正价:+1→+7;最低负价:-4 → -1
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

- H原子半径最小,其次为F原子
- 电子层数相同时,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如Na>Mg>Al>Si>P>S>Cl【Na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随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增大。如O<S<Se<Te<Po
元素周期律:离子半径
- 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
阳离子<中性原子<阴离子
如H⁻>H>H⁺、Cl⁻>Cl
2.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如O²⁻>F⁻>Na⁺>Mg²⁺>Al³⁺
3. 带电荷相同的离子,电子层越多,半径越
如Li⁺<Na⁺<K⁺<Rb⁺<Cs⁺
例题:原子半径/离子半径与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关系
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e⁻数相同,XY同周期】
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序:Y>X】
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YZ同周期】
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序:Z>Y】
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是Z>Y>X
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比较
与水或酸反应
Na
- 与冷水反应非常剧烈,产生的气体推动钠球运动,放出大量的热,使钠熔化
Mg
- 与冷水反应缓慢、与沸水反应迅速,放出气体。与酸反应剧烈,放出气体
Al
- 与沸水几乎不反应;与酸反应较快,放出气体
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易→难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NaOH > Mg(OH)₂ > Al(OH)₃
金属性 / 失电子能力:Na > Mg > Al
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
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情况
Si
- 条件:高温
- 氢化物的化学式:SiH₄
P
- 条件:磷蒸汽与氢气
- 氢化物的化学式:PH₃
S
- 条件:需加热
- 氢化物的化学式:H₂S
Cl
- 条件:光照或点燃
- 氢化物的化学式:HCl
反应的难易程度:难→易
氢化物的稳定性:弱→强
氢化物的还原性:强→弱
硅酸
- H₂SiO₃
- 弱酸
磷酸
- H₃PO₄
- 中强酸
高氯酸
- HClO₄
- 最强无机酸
酸性强弱变化:弱→强
非金属性:Si<P<S<Cl
主族元素中的金属/非金属分区


5️⃣化学键
化学键
概念: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分类: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离子键
- 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 成键粒子:离子
3. 成键本质: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包括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和电子与电子之间、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排斥力。
4. 成键条件:活泼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活泼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阴、阳离子间形成离子键。
5. 存在范围:所有的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分类
- 由活泼金属元素(IA、IIA族)和活泼非金属元素(VIA、VIIA族)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如:NaCl、KI、CaF₂、MgO、Al₂O₃、Na₂O₂、NaH
- 由活泼金属离子与酸根(或酸式根)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如:KNO₃、Na₂CO₃、NaHCO₃、CH₃COONa、BaSO₄
3. 由铵根离子和酸根(或酸式根)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如:NH₄Cl、(NH₄)₂CO₃、NH₄HCO₃、NH₄NO₃
4. 强碱。如:NaOH、KOH、Ba(OH)₂
共价键
- 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 成键粒子:原子
- 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与两原子核间的电性作用
- 分类:非极性共价键 / 极性共价键
- 极性共价键:偏向某个极端【如HCl】
- 非极性共价键:没有偏向某一极【如两个相同的原子】
5. 成键条件:不同或相同的非金属元素原子间、部分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间形成共价键
6. 存在:非金属单质(除稀有气体以外)、非金属元素氢化物、含氧酸、非金属氧化物、碱类、部分盐、有机化合物,如H₂、HCl、CO₂、NaOH、NaNO₃、C₂H₅OH等。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
-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如NaCl、NH₄NO₃、BaSO₄等。
2. 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如H₂O、CH₄、CO₂等。
3.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4. 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如NaCl;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如HCl。
化学键类别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 离子化合物:必含离子键,可能含有极性共价键(如NaOH)或非极性共价键(如Na₂O₂)
- 共价化合物:必含极性键(如HCl、CCl₄、SO₂),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如H₂O₂、C₂H₆)
3. 共价单质:只含非极性键(如Cl₂、H₂、N₂、C)
4. 稀有气体:不含化学键
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叉(×)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 原子的电子式:
- 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写离子
- 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画框框
- 复杂阴、阳离子的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共价分子的电子式



6️⃣短周期主族元素推断方法
短周期主族元素推断1:利用“位、构、性”的关系

- 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
- 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 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价数(O、F元素除外)
- 最低负价的绝对值 =8–主族序数(仅限第IVA~VIIA族)
例题1
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

X=W=8
X:Al
Y:Si
Z:P
W:N
短周期主族元素推断2:利用化合价推导
- 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等于0:H、C、Si
- 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等于2:N、P
- 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等于4:S
- 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等于6:Cl
- 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 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短周期元素:O、F
短周期主族元素推断3:利用族和周期的关系
- 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H、Be、Al
- 主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 主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O
- 周期数是主族序数2倍的元素有:Li
- 周期数是主族序数3倍的元素有:Na
短周期主族元素推断4:利用元素原子的特殊结构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有:C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有:O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½的有:Li、Si
-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有:H、Be、Al
-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有:C、S
- 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½的有:Li、P
短周期主族元素推断5:利用元素的特有性质
- 单质硬度最大的元素是:C
- 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H
- 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是:F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Cl
- 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具有两性的元素是:Al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是:N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短周期主族元素推断6:利用结构式推断元素
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代表共价键,有2e⁻
②C、Si形成四个共价键;N、P形成三个共价键;O、S形成两个共价键;H、F、Cl形成一个共价键
③阴离子,某个原子得e⁻
Y:P(+5)
- P多带e⁻,且有两条共价键:原先是带5个e⁻。可能是N或P
X:Si(+4)
- X有四条共价键,可能是C或Si
Z:Cl(-1)
- Z有一条共价键,可能是H、F或Cl
突破口:
- 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不可能是H
- 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锁定X为Si
一种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图所示),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其中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太、且总和为24。

W:H(+1)
- 一条共价键
X:B(+3)
- 多带一个e⁻,且有四条共价键。X本身带3个e⁻;其他元素过大,所以是B
Y:N(+5)
- 三条共价键
Z:Na(+1)
短周期主族元素推断7:其他的相关信息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

W:O
X:Na(原子半径+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
Y:Si
Z:Cl
7️⃣周期律+元素推断综合题型
半径比较
原子半径:序大径小
- Na > Mg > Al > Si > P > S > Cl
- F < Cl < Br < I
离子半径:
同e⁻数:
- 10e⁻:O²⁻ > F⁻ > Na⁺ > Mg²⁺ > Al³⁺
- 18e⁻:S²⁻ > Cl⁻ > K⁺ > Ca²⁺
同族:Li⁺ < Na⁺ < K⁺ < Rb⁺ < Cs⁺
金属性比较
本质: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判断依据:
-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 ②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 ③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非金属性比较
本质: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判断依据:
- ①与H₂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 ②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与X可生成—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O₂);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W(N)X(O)Y(Na)X(Cl)
A. 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 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Na₂O₂: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C.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是288】
D. 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HNO₂不是】
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和Z同族。盐YZW(NaClO)与浓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Cl₂)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YZW的溶液。
W(O)、X(F)、Y(Na)、Z(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Na > Cl > O > F】
B. X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强于Z的【HCl是强酸】
C. Y₂Wz与Z₂W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Na₂O₂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Cl₂O有极性共价键】
D. 标准状况下W的单质状态与X的相同✓【O₂、O₃、F₂都是气态】
—种麻醉剂的分子结构式如图所示。其中,X的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H);元素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位于X的下一周期(第二周期);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个电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X(H);Y(C);Z(O);W(F);E(Cl)
A. XEZ₄是—种强酸【HClO₄】
B. 非金属性:W>Z>Y【F>O>C】
C. 原子半径:Y>W>E【Cl > C > O > F > H】
D. ZW₂中,Z的化合价为+2价【OF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