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痛批强制加班”上热搜:怒怼领导是好事,这届年轻人很争气
任何错误的事情都应该被纠正。
“员工痛批强制加班”上热搜这个事,说明现在的年轻人很争气,他们敢于表达不满,敢于怒怼领导。
这样的事也只能指望年轻人,如果是拖家带口、每月要还房贷车贷的中年人,恐怕就不容易做出来。
有些人批评年轻人太冲动、“太嫩”,这些人都太世故了,如果这个世界上都是这些所谓“成熟、理性”的人,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希望?
不能因为你磨灭了血性,就认定这个世界会跟你一样没救了。

加班不等于奋斗
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加班文化都是客观存在的,区别在于有的企业会遵守法律规定付加班费,而有的企业则不会如此。
对于加班,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在《毫无意义的工作》这本书里有很精彩的批判,“因为贪婪,因为某种必须一刻不停高效工作的蜜蜂综合征,我们依然埋头苦干,为他人赢取收益,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抱负,只因这些抱负挣不了钱。”
他认为很多工作其实毫无意义,大公司盛行的加班文化也不过是虚假繁荣,形式大于内容,是人性贪婪的产物。
事实证明,不加班也能做好企业,比如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就非常反感加班,他认为这是对人性的戕害,是不道德的,“你加班就是占用别人成长机会。你剥夺别人的时间,学习机会,创造机会。”
还有强调奋斗文化的华为,任正非也反对无效加班,他认为这是领导无能的表现,“干部要考核员工绩效,而不是看他是否在你身边,因为你笨,要多飞,晚上干得很晚,聪明的为什么不可以早一些睡呢?”

为什么要加班呢?
在上个世纪,就有经济学家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一周只需要工作15个小时就足够了,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或做一些创造性的事情。
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我们所见,电脑、互联网、AI等科技进步带来的不是对人的解放,反而是促进了加班文化的盛行,人们比之前更忙碌了。
很多老板都认为让员工劳动的时间越长,公司就会越赚钱,否则自己就亏了。
这就导致职场上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潜规则,比如一个员工不能到点就下班,不然的话,轻则领导约你谈话,重则辞退。
为啥呢?因为领导认为你的工作态度有问题,“不敬业”,不服从管理。

加班带来什么?
我们不否认有些加班是必要的,比如公司有突发状况,影响到客户,这时候负责这个事的员工应该服从管理,加班加点处理这个问题,减少客户和公司的损失。
或者是有些工作需要赶时间,只要加班人员能拿到合理的报酬,也不至于过度透支身体,这种合理的加班是可以理解的。
但现实中很多员工都是“超长待机”的状态,明明可以不用8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非要拖延到10小时,就为了满足上级的需要,证明自己的“态度”。
这就太扯淡了,留着员工在工位上摸鱼,消耗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疲惫不堪,这样究竟能带来什么好处呢?
有些东西的存在未必是合理,加班这个事就经不起推敲,实际上,一个好的企业,应该是能不加班就不加班。
工作是工作,时间是时间
如怒怼领导的那个年轻人所说,很多工作都是因为上级主管的无能造成的,他们不懂筹划,不懂分配,管理混乱,也不知道工作成果是好是坏。
这就造成了员工和团队的重复劳动,大家很忙,但价值产出很有限。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就是指这种情况。居功要担责,领导水平的提升很重要。
公司的经营管理有其客观规律,人不是工具,人的价值也不在于成为工具或电池,在现代社会,人的才智和创造力才是最有价值的。
因此更多的工作时间并不等于更多的价值产出,工作成果和时间没有必然的对等关系。“996”不等于“狼性文化”,加班也不等于奋斗,对企业而言,技术创新、经营有方、管理高效和团队文化才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而不是靠简单的延长工作时间。
总而言之,员工敢于怒怼领导是好事,这届年轻人很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