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家医家庭医生口腔修复科专家袁秋烨.

2022-06-07 13:50 作者:家庭医生口腔医院  | 我要投稿

你是否有听过这样一句文艺的说法——这个世界上最难以自拔的,除了该死的爱情,就是疼痛难忍的牙齿。而对中家医家庭医生口腔修复科专家袁秋烨来说,最难以自拔与最让他沉迷的,是他对自己事业的崇拜与自豪感。每当看到患者解除病灶疼痛后,露出如释重负的轻松表情,袁秋烨都有一股成就感涌上心头。

用想象力为抽象的牙科知识赋形

祖籍江西的袁秋烨,十年前怀着梦想加入了中家医家庭医生口腔的大家庭,成为口腔修复科的一员。他坦言,当初选择做口腔医生,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误打误撞报考的,没想到,一头扎进去学习后,却发现口腔虽小,内里有许多大学问。

他打趣说:“打个比方,口腔就像一个小班级,牙龈是劳动委员,保证口腔良好的清洁卫生状况;牙齿们是一个个班级成员,乖乖聚集在舌头班长周围,配合班长完成发音的工作。你肯定想问班主任是谁吧?哈哈哈,班主任当然是大脑啊,大脑负责将讯息和指令在班级成员之间传递。”

把口腔的各部位进行生动比喻的联想法,是袁秋烨从学医起就养成的小习惯。他直言道,“当初刚刚接触这门学科,每当要背枯燥的知识点,学习遇到瓶颈时,我就会在脑海里进行有趣的幻想,把各种操作核心、临床技巧,想象成抽象的东西,用联想法去记忆,这样子就能很快掌握要点了。”

用丰富的想象力辅助速记临床“功夫”,使得袁秋烨在面对任何类型的口腔修复手术时,都能游刃有余。有时遇到棘手的疑难问题,袁秋烨也喜欢迎难而上,钻研、请教,直到能完全熟练,直到能完全驾驭。“不吝赐教”是袁秋烨学习的态度,他常常说:“多请教同事、资历深的前辈,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让自己的思路更开阔,把工作上的疑惑搞清搞懂比什么都重要。”

“感同身受”式治牙抚平患者敏感

虽然长着一张微胖的娃娃脸,年轻气十足,但早已步入婚姻殿堂并儿女双全的袁秋烨,在业余时间,还是一位跟孩子们打成一片的好爸爸。他说,当年学医时,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很帅很酷,等到了自己毕业工作时,才发现原来电视里演的医生都是表面有型、内里沧桑,背后下的苦功只有自己知道。谈及“如果未来自己的孩子想要成为口腔医生,你支持吗?”这个话题时,袁秋烨笑了起来:“如果孩子们对口腔医学感兴趣,有意向学医,我肯定会全力支持,能把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承下去,当然是好事,只要他们能坚持学下去,深钻下去,不怕苦不怕累,定能有所成。”

袁秋烨对儿女的温柔,也同样给予了患者。他曾接诊过一位20多岁的年轻小伙,可能是第一次接触根管治疗而恐惧,这位患者治疗前一直揪着一张脸,眉头紧蹙。袁秋烨便轻声说道:“别紧张,根管治疗其实没你想得那么夸张啦。”见小伙子还是有些焦虑,袁秋烨发挥他对医学知识联想法的特长,用形象幽默的语言描述起根管治疗的步骤。

“根管治疗就像追女朋友一样,要一步步耐着性子走——从开髓开始,敲开对方心房;慢慢揭顶,走进对方的内心;好好预备到既定形态,相识相知,掌握她心理的小秘密和小确幸,知晓她的每一分每一毫;不可以错过细致的冲洗,将你的体贴像糊剂一样天衣无缝地充满根管,再牢牢辅以精神、物质方面的耐心充填,把每一根根管都完美恰填,便顺其自然步入了婚姻阶段。”袁秋烨亲切又生动的讲解,让患者的敏感情绪一下子舒缓下来,紧张感逐渐消散。患者腼腆地笑了:“医生你说得挺有道理,我女朋友就是这样才被我追到的!”诊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

在患者面前,袁秋烨坚持,同理心放在第一位,就诊前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问题并克服恐惧,是他最注重的一个步骤。“为了懂你,我愿付出所有温柔与耐心”,袁秋烨正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初心使命——让看牙成为一件温暖的小事。


中家医家庭医生口腔修复科专家袁秋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