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如果成功逃回西川,历史会有何不同?4


关羽后来不断被神化,就在于其忠义二字。关羽被神化的顶峰其实是在大清朝的事情,过去虽然也有关羽的崇拜,但是并不明显。瀚海狼山上世纪末听百岁老人讲,清末几乎每个村的道路拐角,都有一个小小的关帝庙。大的村庄都有土地庙和关帝庙。全国关帝估计有数百万个。之所以如此,和清初上层入关前就熟读三国演义有关。前面也分析过,对底层出身的人来说,家徒四壁是正常,甚至流民连个家都没有,自然指望不上家族的力量支持获得上升渠道。而只好靠出身差不多的异姓兄弟,因此忠义就成了联系异姓兄弟的唯一纽带。刘备集团起家就靠这个。但是前面也分析了,这种异姓兄弟之间的所谓忠义,远远不如世家豪门的大家族血缘加财富纽带来的可靠。但是对人数绝对占优势的普通人来说,大家族的人望和财富从来都是可望不可即,因此关帝崇拜自然有民间基础。
但是所谓的忠义,80%以上,最终都被证明,可以共患难,却不可共富贵,这是人性使然。没发达时候,怎么好兄弟都可以,一旦发达了,所谓兄弟就是用来出卖再上新台阶的最好筹码。有人说狼山这样说太现实也太刻薄了。不过不信的可以逐步随着年龄的增长积累社会经验,看看大多数情况下是否是这样。因此所谓的忠义义气,也是GUAN方一直不提倡的。关羽在麦城被围困的时候。刘备刚刚击败曹操,获得了汉中的土地,立即就自称了汉中王。这地位足够高了。距离公开宣布称帝过皇帝瘾,也就是一步之遥。但是当时曹操还没挂,已经称魏王。汉献帝名义上还是大汉皇帝。曹丕还没上台,自然还没有强行禅让。此时天下新自立为王的,其实就只有一个刘备。起码人家曹操的魏王,还是汉献帝封的。可见刘备其实是跃跃欲试要称帝,只不过等待北方的变化。

而此时的关羽,则反差巨大。过去几个月还是汉朝政府实名认证的大汉汉寿亭侯,自己独立领荆州,基本就是一个地方军阀。要知道汉献帝封的侯和自立草头王封的侯可不一样。诸葛武侯远远不如这个汉寿亭侯值钱。而现在却只有几百伤兵,困守孤城。和远在西川的大哥,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般人短时间内经历如此的大起大落,还真受不了。此时的关羽,也一定在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大半生。既然温酒斩华雄并不存在,那么最大的武功,不过是刺颜良于万军之中。诛文丑也无正史记载,恐怕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文丑这个人。再就是千里走单骑。华容道放了曹操,正史也无记载。最后水淹七军,主要是天气帮忙,是趁着对方闹水灾偷袭得手。因此所谓忠义的顶点,应该是保护二嫂千里走单骑。
千里走单骑大体历史上有此事,其中的过五关斩六将,则语焉不详。但是不管有没有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我们都要知道一个大前提,这就是能折腾这么长的路还没有出大问题,背后的关键的关键,就是曹孟德的暗中纵容。否则一关都难过。曹孟德之所以纵容,也是因为太爱才。说关羽忠义,说刘备是唯二的天下英雄。都是曹操的原创。可见曹操确实是唯才是举。但是却得罪了当时社会力量最强的大多数豪门大族。而这些人恰恰是刘备集团和东吴集团的背后金主。曹操不能迅速统一全国,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得到这批金主的支持。而到了司马懿时代,很注意讨好这批人,也就很快统一了。

因此曹操对刘备和关羽的舆论拔高,也为自己提前树立了一个不小的对立面。如果当时把关羽围困在麦城的东吴也有同样的想法,可以纵容关羽,那么第二次千里走单骑,翻山越岭走回西川再见刘备也完全没问题。关羽以前守卫徐州土地时,也被横扫并且归顺过曹操,后来再投刘备,非但没有责备他,反倒兄弟感情更深。如果这次再能回到西川,估计刘备也不会过于责备,毕竟被其他大军阀一冲就散,已经是刘备集团习惯性的动作。不过一旦关羽完成双料2000里走单骑。刘备准备称帝的西川内部一定会有新的大麻烦,为何这样说呢?